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针砭(biān)告罄(qìng)锲而不舍(qì)
B.狼藉(jí)颛顼(xū)鳞次栉比(zhì)
C.剽悍(piāo)炽热(zhì)戛然而止(jiá)
D.菡萏(hán)谒见(yè)压轴大戏(zhóu)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攀枝花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闻对我们很感兴趣。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次运动会开幕式。
C.提高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D.通过这次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多年来,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不畏风暴严寒, 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B.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 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 课文里的诗意童年令我们 心驰神往
D. "倡导全民读书,打造书香钢城"的活动在我市开展得 如火如荼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首诗解说或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西晋著名诗人。“世外桃源”就出自其作品《桃花源记》。
B.“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C.“带月荷锄归”,劳作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D.“但使愿无违”中的“愿”蕴含着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隐居归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邴原少孤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欲书可耳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童子苟有志苟富贵,无相忘
D.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一冬之间”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无丝竹之乱耳
D.无怀氏之民欤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文默写。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衔远山,吞长江,      ,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滋滋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搏。”
     改为                      改为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某学校校园文化墙上写了一首诗: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请仔细阅读这首诗,完成下列两题。
指出这首诗所歌咏的人物。
             
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故事或典故。(不超过10个字)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以绿色为主色调的“2010上海世博会”会徽标识,请从构形或主色调角度说明该标识的其中一个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①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绿、蓝、靛、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约有60种。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②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在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③西班牙斗牛场上,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原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其实因为斗篷在公牛眼前不断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种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

④狗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⑤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有趣的是,斑马虽然是色盲,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可以引起注意,因为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安全逃脱。

⑥鸟类则不然。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空中飞行的虫子,能够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⑦多数水生动物都具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以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力。

⑧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据悉,蜻蜓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蚊子能够辨别黄色、蓝色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楚蓝与紫有何不同。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说明顺序是

2.

用"∥"给②--⑧段分层。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

②段中加点字"大多数"能否去掉,为什么?

4.

从⑥段看,鸟的辨色能力有何作用?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

③段说明了什么生活现象?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草屋的声音(有改动)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②上世纪70年代那些移民迁移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巢"。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的一束束的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源于土地的稻草裹掖着屋子,阳光下金灿灿的。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掠过。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田。"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了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收获完最后一片庄稼,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④草屋是温馨的。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常常在汛期的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住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有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⑤草屋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宁静。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苳草,有点像兰花的叶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其中东北角的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梧桐的枝桠粗犷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一起高高地摇曳;屋西南角则长着一棵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常会在屋檐下,看飒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后,又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这些美味。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的声音。满世界银装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不愿意真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聆听到草屋发出的种种声音!

1.

作者说,"草屋无言",却又说能"聆听"到"草屋的声音"。说说你对"聆听"的理解。

2.

结合全文内容,从四个方面概括作者"聆听"到了哪些"声音"。

3.

请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赏析⑥段末尾"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一句的妙处。

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⑦段的作用。

5.

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作者包蕴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带着       ,一路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根据自己所写内容(如理想、自信、尊严、感动、感恩、挫折、伤痛、遗憾、微笑、眼泪、鲜花等),补足题目,然后将完整的题目抄写在正文前;
(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3)卷面整洁,字数600字左右;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四川攀枝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