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若要为隋炀帝题写墓碑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A.创立了科举制度
B.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实行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D.灭掉了南方的陈,重新统一了南北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玄宗都是对唐朝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君主。以下属于他在位时期的重大史实有
①重视吏治     ②玄奘西游
③完善科举制  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①曲辕犁 ②直辕犁 ③水排 ④筒车 ⑤翻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边的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        ”处应该填写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乾隆十七年,江宁人秦大士参加廷试(殿试),中状元(进士第一名),后来成为金陵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颜真卿在《颜氏家庙碑》中记,东晋右光禄大夫颜含“以下七叶,葬在上元幕府山西”。1958年,南京幕府山西侧的老虎山南麓发现了颜含家族墓地,出土了墓志和印章。下列哪一幅作品是《颜氏家庙碑》: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与其它封建历史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族融合 B.繁荣开放
C.君主专权 D.重心南移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政权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境内的将军山曾是宋代牛首山大捷的古战场,有位将军曾在这里大败强敌金兀术,一举收复了建康城(今南京),将军山因此得名。这位将军是

A.项羽 B.曹操 C.谢安 D.岳飞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13年全国各省GDP排行中,广东、江苏、浙江分列一、二、四位,南方各省经济继续全国领先。历史上,南方经济超过北方这一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A.六朝时期 B.唐朝后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初期,四川地区专用铁钱。铁钱每贯重12斤,在四川买一匹上等丝绸,要付130斤的铁钱。为了解决携带上的困难,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

A.发行交子 B.铸造五铢钱
C.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D.使用白银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在宋代城市盛行的瓦子。瓦子盛行主要是因为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B.农民的需要
C.宋代文化的繁荣 D.士大夫的提倡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元朝”,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有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红楼梦》的问世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明清时期

A.民族融合的加强 B.中外友好交往
C.君主集权的加强 D.思想控制的加强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连环画伴随着很多人度过童年,是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与下边连环画封面人物有关的事迹是

A.反击匈奴 B.大败金军 C.荡平倭寇 D.收复台湾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障。清朝时,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安西都护府 B.设宣政院
C.设伊犁将军 D.设驻藏大臣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这段文字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雅克萨之战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周年大事知识卡片,请指出下列卡片中有误的是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年的康熙帝引用诸葛亮的话对自己的一生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列属于他的功绩是:
①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台湾府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科技成就斐然。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A.司马迁——《资治通鉴》 B.贾思勰——《农政全书》
C.张择端——《女史箴图》 D.宋应星——《天工开物》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紫禁城是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观察下图,紫禁城位于图中的:

A.外城 B.大城 C.皇城 D.宫城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世纪开始,当西方发生巨大变化时,古老的中国仍沿着原来的轨道前行。让我们一起沿着下列时间轴,走进那段历史。

(1)阅读时间轴,把相应的空格处补充完整:
         ②          ③          ④          ⑤          
(2)观察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早多长时间? 其目的是什么?
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而清朝却推行什么政策与世隔绝?其推行该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③当英国、美国和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时,中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过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和平共处】

材料一中的元昊是哪个民族的首领?在他建立西夏政权时,还有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并立?
【开疆拓土】
材料二          

(2)请写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及其所属民族。这一时期,政府在中央设置什么机构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喜欢以诗咏史,可以说诗词是历史的缩影。请阅读下表“诗词”栏目中的五首诗,完成“赏析”栏目中的作业。

诗词
赏析
《秦王扫六合》 (唐)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的是        (称号)李白。他的《秦王扫六合》极力渲染
      (人名)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杜甫的诗被称为“        ”。他写的《春望》,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深刻地反映
          (事件)的历史。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日》充分表现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元日”在宋代又被称为        ,相当于现在的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夏日绝句》的作者李清照是宋朝著名女词人,她的词,风格          ,但她在南宋
     对峙之际却写出了如此慷慨雄健的诗篇。
《扬子江》(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5)文天祥在南宋灭亡后,继续抗        。这首诗除了可以看出作者百折不挠的精神外,还可以验证我国在科技方面的一项成就——         
来源: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中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