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河北石家庄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琴、棋、书、画“四艺”中居于首位。
“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具有了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人对琴的评价极高,西汉时期便被文人们公认为“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唐人顾况甚至说“众乐,琴之臣妾也”。另外,随着“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在凝固,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不可替代。琴成为历代文人具备音乐修养及实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也成为他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
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琴体,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弹拨类的弦鸣乐器,是以弹拨极具张力的弦为振动源,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发音的。琴的弦位较长,音量不大但余韵悠长,面板、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特别是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这样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使共鸣体振动不充分且有传播阻碍,造成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特点。而这些特点,恰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中正平和”“温良敦厚”及“虚静简淡”的审美情趣相合。可以说,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
按音与泛音三大类型。散音,指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其特点是浑厚宏亮,共鸣性强,余音悠长。按音,指右手弹弦,左手指顺弦依徵位按弦所发出的声音。按音没有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相时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也主要是由按音来表现的。泛音,为右手弹弦,左指对准徵位轻点琴弦,得音清亮空灵。泛音清脆、晶莹、纯净、明亮,有金属声,富于弹性,与散音的厚重深沉、按音的沉着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古琴还分为低音区、中音区与高音区三个不同的发音部位,低音区低沉浑厚、古朴苍老,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区则清亮圆润,富有穿透力而又具醇厚之韵。中音区取音“中和”。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使古琴的散音、按音、泛音及高、中、低音区调和在同一首曲中,使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这恰与中国文人崇“和”的观念相契合。
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已经流传了三千余年,它具有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B.琴体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制成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狭长的“共鸣箱”;它以琴弦为振动源,通过弹拨与共鸣体共振而发音。
C.古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特点,这与其共鸣箱体积较小、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等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相关。
D.古琴的发音部位分低、中、高三个音区。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弹奏时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它们就调合于一曲,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古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特殊的斫制工艺,使琴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是古琴具有神奇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B.弹奏者右手弹弦,左手指或顺弦依徵位按弦,或对准徵位轻点琴弦,就能弹出时而厚重深沉,时而沉着多变,时而清亮空灵的音调。
C.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主要由按音来表现,虽然它不如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并且与泛音相比也沉着多变。
D.古琴音色的三大类型,特点各不相同;古琴的三个发音部位,乐音各不相同。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是因为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了深沉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它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B.琴被列为“四艺”之首,西汉文人公认“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顾况说“众乐,琴之臣妾也”,由此可见文人们对古琴的推崇与偏爱。
C.古琴用来禁止淫邪、矫正人心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
D.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是因为它所造成的音色特点,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审美情趣相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①,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以袁滋代将,复无功。愬求自试,宰相李逢吉亦以愬可用,遂为隋、唐、邓节度使。愬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或有言者,愬曰:“贼方安袁公之宽,吾不欲使震而备我。”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蔡人以尝败辱霞寓等,又愬名非夙所畏者,易之,不为备。愬沉鸷,务推诚待士,故能张其卑弱而用之。贼来降,辄听其便,或父母与孤未葬者,给粟帛遣还。
初,吴秀琳降,为愬策曰:“必破贼,非李祐无与成功者。”祐,贼健将也。愬候祐护获于野,遣史用诚以壮其骑三百伏其旁,见羸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用诚禽而还。诸将素苦祐,请杀之,愬不听。会雨,自五月至七月不止,军中以为不杀祐之罚,将吏杂然不解。愬力不能独完祐,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祐,无与共诛蔡者。 诏释以还愬。愬乃令佩刀出入帐下,署六院兵马使。祐捧檄呜咽,诸将乃不敢言,由是始定袭蔡之谋矣。旧令,敢舍谍者族。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愬知其隙可乘.乃遣从事郑澥见裴度告师期。师夜起,祜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愬率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赋恃吴房、朗山戍,晏然无知者。祐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愬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新唐书•李愬传》)
[注]①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不为备易:撤换。
B.诸将素祐苦:为……所苦。
C.愬力不能独祐完:保全。
D.愬知其可乘隙:机会。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李愬的“筹略”的一项是(3分
①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 ②贼来降,辄听其便 ③见羸卒若将燔聚者,祐果轻出   ④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    ⑤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   ⑥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愬敢于担当。在前线将领讨贼无功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又经宰相李逢吉的举荐,担任节度使,最终灭敌立功。
B.李愬关爱部下。对那些受伤生病的,他亲自照料看护;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他发给粟帛,允许他们回家照顾亲人。
C.李愬知人善任。他采用降将吴秀琳的建议捕获李祐;拒听杀祐建议,反而厚待并重用李祐; 后来李祐在打蔡州时起了重要作用。
D.李愬善于用兵。当他知道吴元济调用全部精锐部队抵抗李光颜时,就冒着大雪,连夜奔袭,一举攻下蔡州,吴元济只得请罪投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械而送之朝,表言必杀祐,无与共诛蔡者。      
(2)愬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愬益悉贼虚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逐柳条疏。春事成虚,
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 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②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 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                   。   (屈原《离骚》)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6)暧暧远人村,                      。 陶渊明《归园田居》
(7)寄蜉蝣于天地 ,                  。  苏轼《赤壁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006年1月9日,91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4岁考入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结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核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
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选样的字眼,如果有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 
1949年,叶笃正结束在美国的学业,他的博士论文引起了美国气象界的关注。并借此获得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而当时,美国一个大学教授也只有5000美元。但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1950年l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10多个人,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他的很多学生都记得叶笃正指着挂在墙上的巨幅天气图所说的话,“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今后,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该在中国结束了。”
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之年,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2005年12月,学经济的丑洁明在叶笃正门下学习四年后,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很多人都很吃惊,气象学家为什么要招一个学经济的研究生,叶笃正的回答是“我们是互相学习”。 
2006年1月11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305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问里摆了5张办公桌,叶笃正的办公桌放在最里面,桌上杂乱地堆积着两厚沓学术刊物.一个工作了10多年的老式台灯还在继续“服役”。91岁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所里给叶老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可是叶老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就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我们办公室。”黄刚说。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在大气物理研究所,所有的人都把叶笃正尊称为叶老,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几百个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他不会因为你资历浅而不重视你,也不会因为你声望高而轻信你: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
曾经有报纸报道叶笃正任何时候身上都会带一个小本子,黄刚说:“从年轻时叶老一直如此,这样方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他会在每次上班时跟我们分享他本子里的新想法和新信息,供我们参考,跟我们一起探讨。”在黄刚看来,老师的阅读面非常宽泛,他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他的视野起码超前20年。”
相关链接: 
①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如何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2003年,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同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②他科研上的“朝前”和“超前”眼光,既来自于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也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学识素养。 
③叶笃正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三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
B.叶笃正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在美国的学业,博士论文也引起气象界的关注,并在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都是因为有罗斯贝的影响。
C.阅读材料中三次引用黄刚的话,第一次表现的是叶笃正的治学精神.第二次表现叶笃正心态年轻,第三次表现叶老搜集材料的习惯。
D.叶笃正说:“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

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作为一个气象学家,叶笃正有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简要分析。
叶笃正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他受到尊敬的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叶笃正之所以有很高成就,与他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有关,也与他丰厚的学识素养有关。 试从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与对你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著名导演赵宝刚以拍摄展示新世纪年轻一代生活的《奋斗》《北京青年》等作品而闻名,拍摄青年题材的电视剧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
B.刘女士为解决养老保险的问题,多半年来在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间奔走相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因而身心俱疲,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
C.部分豆芽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对人体有害的膨化剂,却宣称绝对是“纯天然绿色产品”,用掩耳盗铃的手段欺骗广大消费者。
D.李娜是一个细心谨慎、八面玲珑的人,每次比赛前,她都会把对手的资料收集齐全并深入分析,做好一切应战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对于中国足球未来改革的方向,郎效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改革足协管理体制,改变足管中心少数领导脱离实际、闭门决策。
B.去年11月29日,中国空军查证并识别了进人中国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实现了对防空识别区内空中目标的常态化有效监控。
C.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初衷是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
D.省政府为减轻流通企业的税收负担,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将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类产品,从而调动流通企业的积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到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资180亿美元防止五大湖遭亚洲鲤鱼入侵 ②亚洲鲤鱼是指原产于亚洲的鲤鱼,也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 ③它们不仅繁殖迅速,也给水中其它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并有向美国五大湖蔓延之势 ④但随着数量的增加,亚洲鲤鱼已经危害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⑤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09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 ⑥美国曾于70年代从中国进口这些鱼类,以改善生态

A.①②⑥③④⑤ B.②⑥④③⑤① 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②③④①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        ,这是因为“蒸” 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②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      ,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简练的语言点评下面一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不超过30字。 
2014年1月8日.清洁工熊大姐在8楼擦玻璃时,系在腰间的钱袋子口不慎松开,袋内的6000元被大风吹散飘落。等她与工友们赶到楼下时,只找回了300元,其余已被路人捡走。打工的她抹着泪说:“我与孩子已经整整一年没见面了,就指望这点钱回家过年呢!”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部分捡钱的人主动将钱还回。一些爱心人士与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截至10日傍晚5点,熊大姐收到爱心款11万多元。这让熊大姐既感动又忐忑:“不是我的钱。我拿着心里很不踏实。”她决定将多余的钱捐给家乡的小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先生因病住进协和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肿瘤,遂手术割除。术后发现,病变反倒在左肾。一时间,舆论哗然。而当时西医刚刚进入中国,对西医的质疑之声更是甚嚣尘上。病榻上的梁先生得知此事,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要割,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我盼望社会上,不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之障碍。”而事实上,这次误诊确实给他的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由于病情恶化,梁先生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