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
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雅典城邦的“海岸派”主要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者 D.债务奴隶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8世纪后,工商业发展给雅典阶级关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A.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B.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C.下层平民反对工商业奴隶主的斗争日趋激烈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相对缓和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内容属于“解负令”的是
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 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 ③释放所有奴隶,给予其雅典公民权④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财产等级制度下的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A.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多而尽义务少
B.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C.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
D.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设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
①参加公民大会 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③当选为陪审员 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平民公民共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克里斯梯尼改革

A.巩固了氏族贵族的统治地位
B.建立在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的基础上
C.是对梭伦改革的批判和否定
D.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形成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内容涉及土地占有关系的是
①土地的最高限额法 ②遗嘱法 ③废除“六一汉”制度 ④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后的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C.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 D.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之所以出走他乡,离开雅典,根本原因是

A.想去外邦漫游 B.改革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C.建立僭主政治未获成功 D.未能消除贵族和平民的根本矛盾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
①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 ②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 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对人民宽刑薄赋 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       

A.诸侯争霸的冲击 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
C.百家争鸣的冲击 D.变法改革的冲击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               

A.重农抑商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建立县制 D.制定连坐法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 
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            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外,还有

A.增加政府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B.它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
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轻视教化,主张轻罪重罚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   

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 B.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C.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D.没落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
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他备受奴役,而如今已重获自由。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2)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 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3)财产等级制度能给雅典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 为什么?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6分)
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6分)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撒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 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

材料四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5)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来源:2013-2014年河南长葛市三实高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