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积善成德,           。((荀子《劝学》)
(2)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4) 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5) 谈笑间,                       。(苏东坡《念奴娇》)
(6)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定风波》)
(7)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
(8)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
(9)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0)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年成)河东亦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圣人无师 (固定的)其闻道也先乎吾(本来)
C.包宇内(攻取)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
D.善于物也(利用)蒙故业,遗策(沿袭)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句读之不知 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⑤郯子之徒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⑧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⑨彼童子之师

A.①⑨/②⑧/③⑥/④/⑤⑦ B.①⑨/②⑥/③/④⑧/⑤⑦
C.①⑦⑨/②⑥⑧/③/④/⑤ D.①⑦/②③/④/⑤⑨/⑥⑧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词的活用情况,下列加点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八州而朝同列   ②追逐北      ③假舆马者,非足也 ④天下集响应
⑤会盟而谋秦   ⑥非能也   ⑦食埃土   ⑧是使民养丧死无憾也

A.①⑥/②⑧/③⑤/④⑦ B.①②/③⑧/④⑥⑦/⑤
C.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D.①⑥/②⑤/③⑧/④⑦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赢粮而景从或师焉,或不焉
C.无失其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弃甲曳兵而走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字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从而师之
C.并吞八荒之心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罢相退隐之后寄身山寺时。②款段:马行迟缓貌,这里指作者所骑的毛驴。
在词中,词人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这首词上下两片体现了词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贾雨村胡乱断了冯家的案子,急忙修书给贾政和王子腾,告诉他们事已完不必过虑,又远远地充发了门子。
B.贾环故意以蜡油烫坏宝玉,王夫人骂了贾环和赵姨娘,赵姨娘气不过,特意请马道婆来做法,诅咒宝玉和熙凤,宝玉和熙凤几乎死去,幸得一僧一道开了药方,两人的病才渐渐痊愈。
C.众人于秋爽斋商议起诗社之事,李纨自号“稻香老农” ,自荐掌坛,探春自称“蘅芜君”,并给黛玉和宝钗取了别号。即日开社咏白海棠,宝钗诗被众人评为第一。
D.黛玉行酒令时说了《牡丹亭》《西厢记》中的诗句,宝钗私下教导她不要看杂书移了性情。之后黛玉生病,宝钗前去探望,百般关心,黛玉承认自己错了,误会了宝钗。

E、宝琴深得贾母的喜爱,宝玉正恐黛玉心中不自在,却不想黛玉一点也不吃醋,直是亲姊妹一般,而且与宝钗关系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十倍。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平儿受了贾琏夫妇的气,被李纨拉入大观园,宝玉亲侍平儿装扮,因自来从未在平儿眼前尽过心,今儿竟得在平儿前稍尽片心,故整日快乐不已。
B.莺儿在山石坐下编篮,春燕来了,闲聊说宝玉说过的话:女孩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嫁了,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了;再老了便不是珠子,是鱼眼睛。举例说她妈和姨妈就越老越爱钱。
C.宝玉生日,湘云醉卧在山石僻处一个石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的扇子也落在地下,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
D.贾母、邢王二夫人到凤姐房中看生病的巧姐,贾母想起了宝玉的亲事,邢夫人笑道:“不是我当着老祖宗太太们跟前说句大胆的话,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贾母笑问道 : “在那里?”邢夫人道:“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

E、黛玉无意间听雪雁说宝玉与别人订了亲,饭药不吃,只求速死,后知宝玉此前婚事属于讹传,病势渐好。贾母略猜着八九分黛玉心事,寻思着给宝玉娶亲,给黛玉说亲。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柳兄,你乃是萍踪浪迹,倘然淹滞不归,岂不误了人家。须得留一定礼。”“一言为定”指什么事?“留一定礼”留了什么礼?此事的结局如何?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①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贷》)
②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对以上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却落了空,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
B.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子游引述孔子的话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问话。
C.孔子重视音乐教化,虽说各种音乐的境界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用来治理国家。
D.孔子开始用“割鸡焉用牛刀”戏谑子游,最终还是肯定子游的礼乐实践。

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牛刀”是喻体,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指      
                             (2分)
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也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篇散文以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个镜头“目送”为线索,切入点很小,很普通,引发了对亲情、对人生的感悟,笔触精致,令人叹服。
B.“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这句话揭示了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终点必联系另一个起点。
C.本文在对亲情的叙写上倾注了太多感性,缺少理性的冷静审视与思索,使作者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
D.“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议论自然融合到一起。

E、文中的“我”,是母亲,也是女儿。长长的牵引的目光中,那渐行渐远的背影,蕴积着的是目送者渐远渐浓的至深亲情。
文中出现两次“不必追”的文句,文字相同,那么,这两句文字包含的情感内涵和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也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这篇散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但是《目送》与《背影》所表达的主题还是有所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子(xiē)罗(qí)(zhǐ)天无涯(qiàn)
B.半(shǎng) 候(sì)绣 (tà)寡孤独(guān)
C.序(xiáng) 步(guǐ)噪(guō)前合后(yǎn)
D.劲弩(nǔ)篱(fān)巡(qūn)重湖叠(yǎn)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学毕业生王晓明想到一所中学应聘,得知这所学校的校长曾是自己父亲的学生,于是就写了封求职信寄给校长。下面是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欣闻您曾是令尊的高足,故冒昧打扰,请您在百忙中抽点时间看完我这封求职信以及随信惠寄的个人简历。到敝校求职,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我想我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将在工作中回报您以惊喜。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
中国古典诗词深受俊秀神奇的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总想泊舟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 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这样,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喜鹊每天都为大树唱颂歌:“您长得多么高大,多么挺拔!您的枝叶多么繁茂!”这歌声使大树深深地陶醉了。一天,正在酣睡的大树被一阵“当、当、当”的响声惊醒了。原来是一只啄木鸟不停地用它那又尖又硬的长嘴啄着树干。“啄木鸟,你吵得我心烦意乱,啄得我皮肉疼痛,快滚开!”啄木鸟含着泪水飞走了。从此以后,大树成了蛀虫的乐园,树干几乎被蛀空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它在痛苦的呻吟中倒下了。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