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 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 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 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Na+Ca2+Cl-SO42- Fe2+H+  SO32-ClO- Mg2+NH4+Cl-SO42- K+Fe3+NO3-SCN-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I
叙述II
A
KNO3的溶解度大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B
BaSO4难溶于酸
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
C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D
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可配制2.0 molL-1Ca(OH)2溶液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甲苯含有6 NAC-H
B. 18g H2O含有10 NA个质子
C. 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 NANH3分子
D. 56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 NASO2分子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I为Al,其他电极均为Cu,则

A. 电流方向:电极IV→ →电极I
B. 电极I发生还原反应
C. 电极Ⅱ逐渐溶解
D. 电极Ⅲ的电极反应: Cu2++2e-=Cu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0.2mol/L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A是强酸
B. 该混合液 pH=7
C. 图中x表示 HA,Y表示 OH-,Z表示 H+
D. 该混合溶液中: c(A-)+c(Y)=cNa+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B
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D
KI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震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和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和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性:甲>乙>丁
B. 原子半径:辛>己>戊
C. 丙和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
D. 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领域应用广泛。
(1)下列关于化合物I的说法,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可能显紫色
B. 可能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C. 能与溴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
D. 1 mol化合物I最多与2 molNaOH反应

(2)反应①的一种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

化合物II的分子式为。1mol化合物II能与molH2恰好反应生成饱和烃类化合物。
(3)化合物II可由芳香族化合物III或IV分别通过消去反应获得。但只有III能与Na反应产生H2。III的结构简式为(写1种);由IV生成II的反应条件为
(4)聚合物可用于制备涂料。其单体的结构简式为。利用类似反应①的方法仅以乙烯为有机原料合成该单体,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14CaSO4(s)+COg)=14CaS(s)+CO2(g) H1=-47.3KJ/mol

CaSO4(s)+CO(g)=CaO(s)+CO2(g)+SO2(g) H2=+210.5KJ/mol

CO(g)=12C(s)+12CO2(g) H3=-86.2KJ/mol 
(1)反应2CaSO4(s)+7CO(g)=CaS(s)+CaO(s)+C(s)+6CO2(g)+SO2(g)H=(用H1H2H3表示)。
(2)反应①~③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K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见图18.结合各反应的H,归纳lgK~T曲线变化规律:

a)                                  
b)                                    
(3)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恒容容器中充入CO,反应①于900 ºC达到平衡,c平衡CO)=8.0×10-5mol/L,计算CO的转化率(忽略副反应,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为减少副产物,获得更纯净的CO2,可在初始燃料中适量加入
(5)以反应①中生成的CaS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经原子利用率100%的高温反应,可再生成Ca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一定条件下CO2可与对二甲苯反应,在其苯环上引入一个羧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石墨在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初级石墨中含SiO2(7.8%)、Al2O3(5.1%)、Fe2O3(3.1%)和MgO(0.5%)等杂质。设计的提纯和综合应用工艺如下:

(注:SiCl4的沸点是57.6ºC,金属氯化物的沸点均高于150ºC)
(1)向反应器中通入Cl2前,需通一段时间的N2,主要目的是
(2)高温反应后,石墨中的氧化物杂质均转变为相应的氯化物。气体I中的氯化物主要为 。由气体II中某物质得到水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①为:搅拌、 。所得溶液IV中阴离子有
(4)由溶液IV生成沉淀V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00kg初级石墨最多可获得V的质量为kg
(5)石墨可用于自然水体中铜件的电化学防腐,完成下图防腐示意图,并作相应标注。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 H2O2、0.1mol/L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①写出本实验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③设计实验装置,完成下图的装置示意图。

④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2)利用图ab中的信息,按图c装置(连能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填"深"或"浅"),其原因是

来源: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