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长( yǒng)迫(qiáng)叱(zhà)足适履(xuē)
B.苒(rěn)怪(chēn)弃(bìn)若寒蝉(jìn)
C.湖(bó)旅(jī)宽(yòu)卷浩繁(yì)
D.忸(niè)牙(cī)勇(xiāo)未雨绸(móu)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贸然渔利成群接队开源截流
B.疏竣肤浅春风骀荡蛛丝马迹
C.消弭宜泄瑕瑜互见声名鹊起
D.蜇伏装帧珠联璧和醍醐灌顶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津自然博物馆大厅的左侧是国内首家博物馆内的活体蝴蝶园,观众_____可以欣赏到____、漫天飞舞的活体蝴蝶,____可观察从毛毛虫到美丽蝴蝶的____过程,真正体验“羽化成蝶”的惊喜。

A.既 色彩斑斓又退变 B.不仅 琳琅满目还蜕变
C.既 琳琅满目又退变 D.不仅 色彩斑斓还蜕变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复习时要精做题,尤其是要自己先做,此后再与答案对比,以此发现自己答题的缺陷所在。长此以往,现代文阅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B.他这次犯的错误虽然没有酿成人错,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会吃人亏的。
C.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错误也一笔抹杀了。
D.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一段《野猪林》中的“大雪飘”,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同肠。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快递业如何执行业务规范,从业人员要不要经过职业训练,究竟谁来管理监督,都要有明确的告知。
B.为人父母者,需要多多审视自己的家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必须积极地承担起家庭教育,不要仅仅给孩子一个背影。
C.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D.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动行径,对于曾经饱受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3分)
老子关于“和”的思想与实现和谐的途径
“和”或“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和价值取向。
我们看到,先秦其他各家的学说均以社会政治生活为论述的中心,其中的和谐思想局限于构建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理想化关系,而老子及道家的和谐思想则在论域上作了进一步拓展,在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之外,又多论及个人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国际关系的和谐,从而构成了社会和谐理论的完整系统。
一般认为老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与道合一或“同于道”,然而道是最高的和谐体,因而归根结底老子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是“和”或和谐。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老子哲学是和谐哲学。
老子说:“和日常,知和日明。”意思是说,“和”是天地万物的常态,能认识和谐是天地万物常态的,就是明达事理。老子认为“和”是道的本质性体现,与此相反的阴阳完全对立的状态不是道的从而亦不是事物的常态。关于“和”是天地万物常态的论断,已为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所证明。
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拳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是说,自然界的规律是趋向平衡和谐的,而进入私有制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在总体上是不和谐的,这是因为“损不足而奉有余”的原则大行其道。但是,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不和谐不但不是自然界的常态,而且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因为从人类历史长河看,私有制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小插曲。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这个基本图式中包含着两种状态的“和”:一是道及其所“生”的“一”阶段的“和”,这种“和”是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的“和”;二是在“二生三”之后,“冲气以为和”的“和”,这是对立面经过交感激荡后所实现的和谐状态。
“和日常,知和日明”是说知道上述两种状态的“和”是事物的常态,从而尽力维持第一种“和”,在阴阳完全对立的情况下,努力促成第二种“和”的实现的行为,才是明智的。五十五章说的“精之至”、“和之至”的含德之厚的赤子,二十八章说的“复归于婴儿”,就是要人们力图保持或复归于道的未分化的“和之至”的状态,亦即所谓返本复初。在不可能做到的情况下,也要努力促成第二种“和”,以实现新的和谐,而不应听任事物长期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显然,老子对“和”的这种区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说天地万物及社会人生都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对立面,概莫能外。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乃是一切事物的固有属性,以为有阴而无阳或有阳而无阴,就如同以为有上而无下或有下而无上一样,是不能成立的。“冲气以为和”中的“冲气”,并不是一种气体,而是指统一物内部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涌摇激荡、对立统一的机制,“冲气”不过是对此种机制的形象化表述;“以为和”的“和”是说对立面的涌摇激荡或斗争作为一种机制作用于事物而达到了对立面之间某种程度的协调、平衡、和谐或融合。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相互作用使事物实现了某种和谐,即“冲气以为和”。
总之,老子这里所讲的“和”是一个对立统一概念,它是以“负阴而抱阳”即事物对立面的共同存在为前提,以“冲气”即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涌摇激荡为基础,包含关键环节、必要条件和内在动力的“和”。没有差异、矛盾、对立和必要的斗争,就没有对立面的统一与和谐,也没有对立面的转化。因此,和谐不是无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特殊形态。不能把矛盾双方的斗争比较缓和、统一体相对平衡的状态叫做和谐,更不能把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状态称为和谐,只有矛盾双方不仅相对稳定地处在统一体之中,而且一方的发展有助于另一方的发展,即“相辅相成”、“共生共荣”、“互利双赢”的状态,才是哲学意义上的和谐。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6日5版)
下列有关对本文中老子“和”的思想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老子“和”的思想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和谐理论系统,它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的身与心、人与自然及国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和谐理论。
B.老子说:“和口常,知和曰明。”意思是说,能认识和谐是天地万物常态的,就是明达事理;阴阳完全对立的状态不是道的从而亦不是事物的常态。
C.老子“和”的思想认为天之道,高者抑之,F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私有制的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D.老子“和”的思想认为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不和谐不但不是自然界的常态,而且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私有制的存在从人类历史看不过是一个小插曲。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老子哲学是和谐哲学,因为老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与道合一,而道恰恰是最高的和谐体。
B.与有上而无下或有下而无上是不能成立的一样,以为有阴而无阳或有阳而无阴,那就很难认识事物的同有属性了。
C.“冲气以为和”的“和”,是指对立面的矛盾、斗争作为一种机制作用于事物,从而达到对立面之间全面的协调、平衡、和谐。
D.道家以外的先秦诸子也多以构建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为论述的中心,可见“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和价值取向。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老子所说的“和”,分为“一生二”之前的阶段与“二生三”之后的阶段,前者是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的“和”;后者是对立面经过冲突后所实现的“和”。
B.“和”是事物的常态,当事物长期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时,即使在不可能做到的情况下,也要努力促成第二种“和”,以实现新的和谐。
c.老子这里所讲的“和”是一个对立统一概念,除必要前提和基础之外,还包括关键环节、必要条件和内在动力等要素。
D.哲学意义上的和谐不是无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特殊形态,即矛盾双方的斗争比较缓和、统一体相对平衡,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相对稳定状态。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3分)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射。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疆,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与匈奴和亲,不过数岁即复倍约率:大抵,大多
B.今匈奴戎马之足负:依仗
C.单于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怪:觉得…奇怪
D.欲问尉史刺:刺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推举皆廉士,贤己者也青,取之于蓝,而青
B.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卒善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
D.甲肉袒谢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六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句子是
①“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②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③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④阴使聂翁壹为间⑤御史人大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安国在吴楚反叛时担任梁孝王的中大夫,因平叛有功而显名,后虽获罪下狱,但时问不长,汉朝廷便又任命他为梁王内史。
B.在与匈奴和亲的问题上,王恢与韩安国的主张相左。汉皇帝最终采纳了韩安国的意见,同意与匈奴和亲。
c.利亲期间,豪绅聂翁壹献计,可利用此时匈奴单于的思想麻痹,引诱他上钩后打败他。王恢把该计策上奏给皇帝,皇帝采纳了。
D.韩安国在举荐人才上出以公心,唯贤才是举,他举荐的人受到了士大夫的称慕,皇帝也认为这些人是国之重器。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弊。
(3)单于顾谓左右曰:“儿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拟古十二首》(其三)(唐)李白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①无留光,还如世中人。即事②己如梦,后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注:①石火:石头打击冒出的星火。②即事:眼前、当下的事。
诗的前四句是怎样体现出李白想象丰富,夸张豪放的写作风格的?(3分)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你如何理解“未若醉中真”一句中“真”字的涵义?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l)__________,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过秦论》)
(3)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4)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5) 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咏怀古迹》其三)
(6)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__。(《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普通人 梁晓声
(1)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有几次出门前,我将黑纱摘了下来,但倏忽间,内心里涌起一种帐然若失的情感,戚戚地,我便又戴上了。我明白自己不可能永不摘下,然而怀念是一种相会的形式,我们人人的情感都曾一度依赖于它。
( 2)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白。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3)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导演是李文化。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我替父亲拒绝了。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文化亲自来找我一一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一一他这么保证。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5)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
(6)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地一笑置之。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7)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一一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一一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己经坐了多久。
(8)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9)中国之电影电视剧,群众演员的问题,对任何一位导演,都是很沮丧的事。往往的,需要10个群众演员,预先得组织十五六个,真开拍了,剩下一半就算不错。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也便脚底板抹油,溜了。群众演员,在这一点上,倒可谓相当出色地演着我们现实中的某些个“群众”,某些个中国人。①
(10)我细思忖:都愿请我的老父亲当群众演员,当然并不完全因为他的胡子……
(11)那两年内,父亲睡在我的办公室。有时我因写作到深夜,常和父亲一块儿睡在办公室。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我被雷声惊醒,翻了个身,黑暗中,恍恍地,发现父亲披着衣服坐在折叠床上吸烟。我好生奇怪,不安地询问:“爸,你怎么了?为什么夜里不睡吸烟?爸,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黑暗之中,但闻父亲叹了口气。许久,才听他说:“嗅,我为我们导演发愁哇?他就怕这几天下雨……”父亲不论在哪一个剧组当群众演员,都一概地称导演为“我们导演”。从这种称谓中我听得出来,他是把他自己一一一个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演员,与一位导演之间联系得太紧密了。
(12)而我认为这是荒唐的,因为这实实在在是很犯不上的。
(13)我嘟哝地说:“爸,你替他操这份心干吗?下雨不下雨的,与你有什么关系?睡吧睡吧。”“有你这么说话的吗?”父亲教训我道,“全厂2000来人,等着这一部电影早拍完,早收了,才好发工资,发奖金,你不明白?你一点儿不关心?”我佯装没听到,不吭声。天亮后,我起来,见父亲站在窗前发怔。我也不说什么。怕一说,使他觉得听了逆耳,惹他不高兴。后来父亲东找西找的。我问找什么。他说找雨具。他说要亲自到拍摄现场去,看看今天究竟是能拍还是不能拍。他自言自语:“雨小多了嘛,万一能拍呢?万一能拍,我们导演找不到我,我们导演岂不是发急吗?……”听他那口气,仿佛他是主角。
(14)我说:“爸,我替你打个电话,向你们剧组问问不就行了吗?”父亲不语,算是默许了。于是我就到走廊去打电话。其实是为我自己的事打电话。回到办公室,我对父亲说:“电话打过了。你们组里今天不拍戏。”一一我明知今天准拍不成。父亲火了,冲我吼:“你怎么骗我?你明明不是给我剧组打电话,我听得清清楚楚。你当我耳聋吗?”父亲他怒冲冲地就走出去了。我站在办公室窗口,见父亲在雨中大步疾行,不免地羞愧。
(15)在我写这篇文字间又有人打来电话一一“我们想请你父亲演个群众角色……”“这……我父亲已经去世了……”“去世了?……对不起……”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歉意。
(16)父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以我的父亲为镜,我常不免问我自己一一在生活这大舞台上,我也是演员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员呢?就表演艺术而言,我崇敬性格演员。就现实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员”②……(有删节)
在第3 节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不超过25个字)
(1)阐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群众演员,在这一点上,倒可谓相当出色地演着我们现实中的些个“群众”,些个中国人。
(2)文章以“普通人”为题同忆父亲,概括文中写了父亲哪几件事,表现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文中第7节中,作者说父亲的端坐“很特别”,说说哪些地方特别。
作者在叙事中大量运用了反衬和侧写的手法,从文中各找一处做简要分析。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A.父亲刚被邀请做群众演员,是冈为他有漂亮的胡子;后来屡次被邀,就不只因胡子漂亮了。
B.作者认为,父亲演电影时是一个性格演员,能饰演各种老人角色;在生活中则是一个本色的人,值得崇敬。
C.作者在这篇怀念父亲的散文中,在歌颂父亲的优点之外,对他摆不正自己位置的缺点也毫不掩饰,真实可信。
D.在父亲做群众演员的儿件事中,作者对父亲的认识有一个从不理解剑理解,直至崇敬的变化过程,凸现了父亲的人格魅力。

E.文章结尾由同忆父亲生发到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人问题,卒章显志,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
微信是腾讯公司予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它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最高100人)。支持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LBS功能)。支持iPhone、Android、S60平台的手机之间相互收发消息。图片、语音和视频优化,IM可发约1000条文字信息,1000秒语音信息,约1分钟视频信息。后台运行只消耗约2. 4K/小时。
微信特点: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欣赏漫画,按要求作答。

(1)概述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这幅漫画起个包含寓意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书札记是阅读书籍、报刊时写下的文字,可有助记忆、理解、积累和写作。徐特立说:
“不动笔墨不看书”,把“看书”和“动笔”相提并论,这对我们今天的中学生不无启发。在十几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中,你牢记住了哪些课文内容?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也写上儿句札记,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示例:林冲是梁山好汉中性格变化最明显的人物。他面对迫害先是逆来顺受,但迫害的升级逼得他走投无路时,他义无反顺地选择了反抗。他性格的转变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3年冬季,一档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红遍火江南北,温暖了无数人的心:2014年春晚,一首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夜走红,让回家的游子泪奔,于是钞票“去哪儿了”、年的味道“去哪儿了”、钱“去哪儿了”……让“去哪儿”体一时成为流行语。其实“去哪儿”体更多的透露出人们心灵深处的快乐与无奈、幸福与纠结……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_____去哪儿了”中的横线处填入一词,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短文中出现的例子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来源:201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