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或(jiān) 杂(jiā)旨(yì)栩如生(xǔ)
B.演(yì) 恨(zèng)暴(zào) 熟视无(dǔ)
C.线(zhòu)  炭(jū)倾(yà) 万马齐(yīn)
D.子(pǐ) 敷(yǎn)跚(pán)响彻宇(huán)
来源: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夙愿 华裔 棘手 喜气扬扬 B.吞嚼 振愤 嗜好 兵荒马乱
C.携带 不懈 刹车 迎韧而解 D.爆发 噩耗 都督 至理名言
来源: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______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2)一到单位,你就又吵又闹,并扬言要绝食示威,是谁______你这么干的?
(3)他从不______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A.乞求  指使  隐晦 B.祈求  指使  隐晦
C.乞求  指示  隐讳 D.祈求  指使  隐讳
来源: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B.《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求是》《群众》等报刊、杂志,是党中央和省委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之一。
来源: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  )。
古人写评论,大致三类:(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这三类,未必赅全,但纵有遗漏我想也无损于以下事实,即: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和偶然为特色,兴致有便写一点,如没有,则可能一辈子也想不起来写,没有谁处心积虑当什么批评家。
①读了好诗文、好词曲、好小说,逢着妙处,就忍不住批解一番,后来整理出来,好教别人,也知道妙在何处,
②为所编的作品集写一些说明,或出于情谊而替别人的书写推荐文字,
③创作之余,有些敝帚自珍的心得、体会,或不得不吐,或值得总结,或欲与友人交流,
④于是借书简、诗词、短论而发。
⑤是为点评。
⑥是为序跋类。

A.①⑤/②④/③⑥ B.②⑥/③④/①⑤ C.③④/①⑤/②⑥ D.①④/②⑤/③⑥
来源: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党和政府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选自2009年1月19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从本篇文章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有哪些积极意义?
作者为什么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理的?请简要说明。
本文作者认为对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持慎行、缓行的态度,有人认为不应该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也有人认为应该尽快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对此,你怎么看?请就你认同的一种看法进行探究。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
B.显现出个性差异的高中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理学科各有所侧重显得很正常。
C.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的角度看,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对不是正确的做法。
D.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武断地取消文理分科,可能导致学科学习“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

E.为确保高中教育的有序发展,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即使取消文理分科,也不能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来源: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4分)
2010年,“东方主义”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
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的西方文化理论,是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所谓“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由传教士开始,随着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大,到19世纪定形,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就是强弱不对等所造成的。强者对弱者永远有说三道四的权力,反之则不然。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自认劣等意识”。
东方民族里,对“东方主义”的反省,伊斯兰知识分子较有成就,但也较为悲观。英国学者透纳曾经指出:“东方主义的终结,必经视野和典范的巨大重塑,但这种知识的重建只能产生在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的条件下,经济的改变需要权力的改变。”而显然今天的伊斯兰世界无法拥有这样的条件。退而求其次,透纳希望人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抛弃“东方主义”赖以存在的人们自认劣等的前提,但这种话说得容易,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慷慨不挑剔,那不是千难万难?
而中国人的“东方主义”经验,与伊斯兰世界相比,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在17世纪时中国犹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而后即每况愈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人均所得只有欧洲的0.75%,对人说三道四成了西方理所当然的特权,中国似乎有一种“中国性”这种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乃是中国落后、停滞的原因。
但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改变。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专家在谈到亚洲新秩序时开始有人提出中美“共管”,这就是现实权力改变所造成的自然结果。真正值得体味的,乃是弱者现实权力的改变,它必然会向话语权这个方向渗透。于是2009年《时代》杂志肯定起中国来,并认为中国的高瞻远瞩、重视教育和孝道等五点可堪借鉴。
话语的改变除了涉及权力外,也和话语双方的主观期待有关,因此外国的说法变了,是否希望中国慷慨地拿出外汇来帮忙?或是希望中国在减碳上让步?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这只是个开始。西方的“东方主义”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实现对异文化的尊重,非好几个世代不可。西方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可以欣慰,但大可不必志得意满,西方和中国一样,要努力改变的多着呢!此外,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逐渐改变,至少等于瓦解了中国的“自认劣等的意识”。往后中国人,特别是学术文化界脱离了“东方主义”的诅咒,已有可能更客观地对待自己。
下列关于“东方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方文化理论中,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
B.“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是强弱不对等造成的。
C.弱者“自认劣等意识”的存在,使得“东方主义”话语方式建构成了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
D.“东方主义”作为一种强者对于弱者的话语方式,它是由传教士开始,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等途径向全球扩散的。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的伊斯兰世界依然无法改变自身在“东方主义”话语方式中的处境。
B.英国学者透纳认为,经济的改变要以权力的改变为前提,只有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东方主义”才能够终结。
C.中国人的“东方主义”经验,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于伊斯兰世界,中国似乎有一种“中国性”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它造成中国的落后、停滞。
D.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和西方国家的主观期待也有关系,西方国家有何企图,我们不得而知。

下列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不挑剔,这看似困难,实则容易。
B.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的逐渐改变,使中国人不再有“自认劣等的意识”,并能够更客观地对待自己。
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西方开始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比如《时代》杂志对中国的肯定,这说明弱者现实权力发生改变必然会向话语权方向渗透。
D.西方的“东方主义”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还需要很长时间。
来源: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京剧的创新发展应尊重艺术表演规律
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规律,以及丰富辉煌的名家流派,都为京剧奠定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点,也形成了它与时尚艺术形式不同的品貌与魅力。面对当代观众与昔日观众在审美情趣上的变化,特别是纷繁多样的当代艺术的竞争,京剧面临着一个既保持自身品格,又必须与时俱进的严峻课题。
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必然是在对传统坚守前提下发展变化的活态艺术生命。继承与创新始终是相辅相成,彼此依托的客观存在;继承中必然有创新,只有在创造、创新中才能得以真正传承。事实上,京剧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变化、发展、创新的艺术创造史。后人继承前人又不同于前人。一代代杰出艺术家成功的创造超越了先辈的成就,推动了艺术的进步,丰富了京剧的宝库,葆有了艺术的活力。
京剧创新是具有独特规律的艺术创造过程。理想的京剧创新,应该是在尊重京剧艺术特点的前提之下,赋予它时代性的审美发展。京剧艺术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背离本体而使人难寻其固有的形迹;京剧的突破应敢于尝试以前没有的新题材、新生活、新形式,但又不宜太背离京剧擅长的故事形态、表演特点而另起炉灶。在选择题材和采用艺术表现方法上,应首先充分尊重京剧艺术的本质,符合其表现特点,切合其创造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创新的成功。
成功的京剧新作,应是在遵守京剧程式化、写意性表现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体现当代美的作品。京剧在表现方式上的独特美学追求,是历代艺术家心血创造的结晶,是京剧艺术历经多个时代变迁,而仍能魅力与价值犹存的关键。
遵循京剧特有的美学特点和艺术表现法则,应成为延续、发展京剧艺术的创造基础。实践证明,京剧艺术更善于表现故事性强的事件,更利于表达强烈明晰的情感,更适合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更长于用抒情和多彩的唱、念、做、舞、打的手段营造出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表演效果和欣赏魅力。这些年,京剧创新过程中的成功和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
真正的京剧发展,应是在发扬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创造特征时,推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新风格、新大师、新作品。京剧是以表演艺术为看点,以表演艺术家为创造中心的戏剧形式,它具有与电影、话剧那种以群体效果为追求的表演风格不同的,以主要人物和这个人物的剧中体现——主演和优秀演员为中心的突出个体的表演特质;同时它更具有主演功力与才力必然成为塑造人物、形成看点、吸引观众的核心的不可违抗的基本规律。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得京剧的创新发展,绝不能够离开表演艺术家的创造主体,它必须要以表演手段的精彩、表演风格的特点以及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独特表演魅力为创造的基础。实践证明,优秀的编导的创造性固然很重要,但终究不能代替表演艺术对题旨、故事、人物的承托,成就和实现编导智慧与追求的终极因素,仍是表演艺术和演员的创造成果!
京剧创新发展是一项历史赋予国人的光荣义务,也是国人对京剧文化延续光大理应作出的奉献。充分尊重京剧规律,科学严谨地继承创新,京剧艺术的积累才会丰富。
(选自2009年9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京剧与时尚艺术形式不同的品貌与魅力是,京剧具有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规律,以及丰富辉煌的名家流派。
B.京剧要面对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和纷繁多样的当代艺术的竞争,因此京剧必须另起炉灶,不断创新。
C.京剧艺术的魅力与价值犹存的关键,是因为京剧在表现形式上有独特的美学追求。
D.京剧是表演艺术和演员的创造成果,只有京剧艺术家的表演才能实现对题旨、故事、人物的承托。

E.因为充分尊重京剧规律,科学严谨地继承创新,所以京剧艺术的积累较为丰富。
下列对文中“表演艺术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表演艺术家的作用比优秀的编导更为重要。
B.京剧的创新发展,决不能离开表演艺术家的创造主体。
C.主演和优秀演员即是剧中表演艺术家。
D.京剧是以表演艺术家为创造中心的戏剧形式。

根据文意,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京剧的艺术特点。(6分
整合文意,分点列出京剧创新发展应该尊重的艺术表演规律或特点。

来源: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品牌对于任何企业、地区、国家而言,都是脸面。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选择“中国脸(China Face)”作为自己的标志。请你就右面的“中国脸”的标志设计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诠释它的寓意。

注:“中国脸”的上半部分是“品”的变形,系经典饱和的红色;下半部分系黑色。整体则是一个抽象的京剧脸谱。

来源: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读者披露了两条重要的信息。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信息不超过20个字)
据介绍,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正在共同拟定有关塑料袋有偿使用的办法,但有偿使用理论上并不会给消费者增加新的费用负担。因为原来商场和超市的塑料袋收费实际上已经计入商品的成本里面去了,现在只是把隐性的变为显性的。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480万吨石油,相当于我国去年石油消费量的近1.5%。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使用以后,塑料袋使用总量将会大大减少。
(1)                                                                       
(2)                                                                        

来源: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________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来源: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五章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