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九年级学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
下列物质中前者是氧化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金刚石、石灰石 | B.氧化铁、生铁 |
C.自来水、天然气 | D.生石灰、干冰 |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时,产生云雾缭绕的景象 |
B.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淡蓝色液体 |
C.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中产生一层白膜 |
D.打开浓盐酸瓶盖,在瓶口产生白雾 |
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 | B.容易燃烧 | C.密度比空气大 | D.容易气化 |
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C.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绿色溶液 |
D.在滴有石蕊的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红色 |
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
C.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MnO2+4HClMnCl2+2X+Cl2 ↑,则x的化学式为
A.H2 | B.O2 | C.H2O | D.H2O2 |
某村民发现自家的农田出现土壤板结现象,经上初中的儿子上网查阅资料得知:是因为该农田长期使用化肥硫酸铵【(NH4)2SO4】的缘故,硫酸铵属于
A.磷肥 | B.钾肥 | C.氮肥 | D.复合肥 |
下列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
B.在一定条件下CO能够转变成CO2 |
C.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比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含氯饮用水消毒剂性能更为优良。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0 | B.+2 | C.+3 | D.+6 |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有利于减轻空气污染的是
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
B.焚烧秸秆给土地施肥 |
C.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至1.0微米,提倡室外吸烟 |
D.为了减小PM2.5对人体的危害,出行多开车 |
下表是部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pH的要求。若某地常降酸雨,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农作物 |
大豆 |
茶 |
玉米 |
马铃薯 |
pH |
6.0—7.0 |
5.0—5.5 |
7.0—8.1 |
4.8—5.5 |
A.大豆 B.茶 C.玉米 D.马铃薯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
B.用燃烧的方法可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
C.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人体免疫力 |
D.用甲醛溶液浸泡食品,防止食品变质 |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
物质(杂质) |
操作方式 |
A |
Cu(Fe) |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CO(O2) |
缓慢通过灼热铜网 |
C |
NaCl溶液(Na2CO3) |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
D |
FeSO4溶液(CuSO4) |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
据新闻报道,目前中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中毒而头晕、头痛,三氯甲烷(CHCl3)就是其中一种。下列关于三氯甲烷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三氯甲烷是有机化合物 |
B.三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
C.三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9.5 |
D.三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原子和三个氯原子组成的 |
下列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锌与硫酸铜溶液 | B.铝与硝酸银溶液 |
C.铜与硫酸锌溶液 | D.铁与硝酸银溶液 |
在“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根据要求填空:
(1)符号Mg2+的名称 ;
(2)2个氮分子(用符号表示) ;
(3)金属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硝酸(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5)碳酸钙中所含根的离子符号是 ;
(6)最清洁的气体燃料 (用化学式表示);
(7)它不是碱,但俗名中却有“碱”字,也可以作洗涤剂,它是 (用化学式表示)。
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 B.乙醇(C2H5OH ) C.二氧化碳
(2)在 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100cm3的“碳海绵”“踩”在狗尾巴草上,纤细的草须一点都没有压弯),它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溶液(填“A”或“B””)。
(2)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B。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答一条即可)
下图是市场销售的食用小苏打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标签上提供的信息推测小苏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小苏打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你知道小苏打还有的一条用途是 。
下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A B C D E F G
(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序号),在化学反应中 电子(填“易得”或“易失”),能形成 离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填序号)。
(2)A元素组成的气体单质是 (填化学式)。
(3)写出E单质在B单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紫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紫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铁、锌、硒等。
(1)紫薯中维生素 (填“A”、“B”、“C”)可以预防坏血病。
(2)紫薯中还缺乏的一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它是 。
(3)所含的“铁”、“锌”、“硒”是指 (填序号)
①分子 ②原子 ③元素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图1 图2
(1)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
(2)小明用微观示意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 7(填“>”、“<”或“=”)。
(3)如果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 | B.HCl | C.CuSO4 | D.NaCl |
如图A、B、C三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是单质, A、C都是氧化物,C是一种黑色固体物质。请回答:
(1)写出A、B、C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 ;B ;C 。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①是初中阶段所学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请指明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 。
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仪器b的名称是 。
(2)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 ,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
(4)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如装置E、F。先在装置E中放一个用空气充胀的气球,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倒入E装置后,出现如F装置实验现象。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小明的化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
【做出猜想】根据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该液体只能是
过氧化氢溶液、碳酸、稀硫酸和蒸馏水中的一种。
【讨论交流】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
(1)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 。
(2)不可能是碳酸,理由是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实验验证】
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 粉末 |
没有气泡产生。 |
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 |
步骤二: 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 |
|
该液体是稀硫酸。 |
【反思交流】
(1)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
(2)如果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步骤一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
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请计算:
(1)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2)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