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学说悉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材料主要表明儒学:

A.强调大一统和以法治国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C.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D.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福建省福清县王氏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筷子)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有
①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 ②传统的孝义观念③政府的提倡和干预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蒋介石在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工作竞赛,为苏联五年计划成功之一大因素,盖利用人类好胜心理,诱激其兴趣而增加其效率,故效率始于矿工,终乃普之各业”,并亲自拟定了工作竞赛制度大纲的初步方案。此举表明国民政府

A.力图实行持久抗战 B.准备借鉴苏联经济体制
C.力图发展后方经济 D.统制经济政策的强化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于1898年从江南水师学堂肄业,后来他回忆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呐喊自序》)这段回忆:

A.是文学创作,不具史料价值 B.是作者臆说,理应不屑一顾
C.是真实经历,可供历史研究 D.是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受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启发,法国政府在1795年用十进制的简便的米制取代了各地区不统一的度量衡。对革命的信徒来说,共和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新时期内,科学压倒了迷信和愚昧。全国通用一种度量衡,法国就将更接近一个‘不可分裂’的共和国。……米制很快被科学家们广为接受。但是法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坚持用原来的度量衡。”材料表明:

A.理性主义使政权得到巩固 B.科学方法对知识阶层影响较大
C.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 D.追求理性已成为社会共识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这段材料材料主要表明该地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交通便利
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 D.商业繁荣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年)”对比表,对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单位:%)

年份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美国
0.1
0.8
2.4
7.2
14.7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A.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4年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新大西洋宪章”的“大西洋关系宣言”。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宣言”是在西欧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发表的
B.美国力图通过此“宣言”,在欧洲实行战略收缩
C.发表此宣言的实质目的是要维护美国“一超多强”的超级大国地位
D.“宣言”发表后,美国成功地遏制西欧经济的崛起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这里的“集体经济”是指:

A.农业合作社 B.人民公社制度
C.农村乡镇企业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现存对这一封建官报作最早记载的文献,是载于唐代孙樵《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记载了开元时期有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之外的朝政简讯的讯息,孙樵将其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较,发现每一条都有根据……,其中对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禅事件的渲染极为隆重。到了后唐和宋代,这种朝政简报被通称为“朝报”,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
──黄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材料二:《东西洋考》是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创办和主编的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中国纪年,引用儒家语录,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它主要是为商业服务……设立新闻专栏……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这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 1833年12月该刊第5期……向中国读者首次介绍了西方报刊的情况和新闻自由问题。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创刊,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也开始了中国报刊发展的新阶段。五四运动时期,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为主导,进步报刊鼓吹科学与民主,抨击封建专制……。在业务上,此时的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报纸注重新闻特性,……编排更为科学活泼。之后,报刊获得较大发展,1926年全国报刊已有六百二十八种。商办《申报》、《新闻报》发行量超过十万份……。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邸报的功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在中国创办报刊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创刊后中国报刊发展的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报刊业发展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关系。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材料二: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4)通过对材料“东西方文明”历史现象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来源:2014届浙江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