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现代著名中国历史学家钱穆指出:“讲到中国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钱穆在这里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主要标准是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地方政府的清廉程度
C.地方政府对中央集权威胁程度 D.地方政府各部门协调性的优劣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古代书法的哪一种书体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1885——1902年中国进出口货物统计表。此表反映1885——1902年期间

分类  年份
1885年
1902年
增长倍数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吨
5.7亿吨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吨
1.66亿吨
6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已转向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B.西方国家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C.中国沦为西方列强原来产地和销售市场
D.中国民族工业被排斥于世界市场之外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相比,中国同盟会“平均地权”主张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走欧美资本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C.满足率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D.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相联系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0年,由立宪派发起的四川保路运动早读清政府的血腥镇压。立宪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闻讯发表文章称:“革命暴动之举,吾党所素不赞成也”,“而今日清政府多存留一日,则元气多所斫丧(斫丧意思为摧残)一分”“革命尚可以于万死中求一生”。以上史料表明立宪派

A.与革命党人结成了反清同盟 B.从保清转向反清
C.接受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思想 D.以反清之名行保清之实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1年,蒋介石发动围剿新四军的皖南事变后,中共党内有些人认为皖南事变就是第二个“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将会投降日本,国共合作将随之破裂。毛泽东不同意上述看法,指出:皖南事变与”四一二“政变不同,中共只要实行正确的斗争策略,就有可能制止蒋介石投降反共,国共合作也会继续下去。毛泽东做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全国人民对蒋介石的巨大压力 B.英美反对蒋介石投降反共
C.国民党内爱国力量对蒋介石的牵制 D.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0年,“包产到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在我国许多地方自发流行起来。“包产到户”经营方式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责任到户”(即土地以户为单位家庭经营),“定产到亩”(即农户按照经营土地的亩数向集体上交定额的粮食),“超产归己”(即农户生产粮食中超出上交定额的部分归农户家庭所有)。1962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严厉批判了“包产到户”经营模式,会后这种经营模式即被禁止。上述材料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

A.“包产到户”背离人民公社土地国有原则
B.“包产到户”背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C.人民公社“左”倾错误仍在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遭到扼杀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对此国际上有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则说:不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而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与“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相关的是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苏联的综合国力超过美国
C.西欧摆脱了美国控制 D.美国为经济危机所困,国力下降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学权威西塞罗说:“人们始终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西塞罗这段话揭示了

A.维护公民权利平等的重要性 B.法律应当保护全体罗马人的权利
C.罗马公民法的特征 D.罗马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必然性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70—1780年期间,西方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年份       国家
1570年
1670年
1780年

232000
568000
450000

51000
260000
1000000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政府统治起源于遥远的古代,人们共同决定工作,建立国民社会,指定统治者来保护和提高他们的共同利益,个人将自己的政治权利交给他们的统治者,但保留个人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任何侵犯这些权利的统治者都要被废黜。”洛克的上述言论

A.包含有社会契约论的理念 B.表达了废黜王权的要求
C.体现了彻底的人民主权说 D.阐释了天赋人权的观点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通过如下法案:“剥夺微不足道地区选举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这一法案对下列哪一社会力量最为有利

A.工业无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金融资产阶级 D.垄断资产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粮食是生存之本,粮食供应是城市的生存命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城市主要是取得自治权的“平民”生活区,他们与乡村之间没有形成贡赋关系。较大城市的粮食供应除了依赖近郊农村粮食供应之外,还需要依靠“长途贸易”来提供,即商人从集市或远距离的粮食产地收购粮食,通过水路运往城市。在城市内部,城市当局为保证市民生活的需要,对粮食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如:对城市的粮食准入实行垄断管制,防止个别商人操控粮食市场,哄抬粮价。西欧农民的粮食不能直接在城市销售,必须先卖给粮食商和批发商,这使英国国内的粮食贸易很快发展起来。西欧城市的粮食供应直接牵动着周围农村,城市越大,牵动的范围就越广。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对周围农村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结构和农业技术,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关系。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城乡关系则比较松弛。中国古代城市大多数是不同等级的政治中心,对农村就有普遍租税权,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官府调拨全国各地的租税解决城市的吃粮问题。只有少数新兴的经济型城市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市场流通。中国的地主阶级也直接参与城市供应,这一点与中世纪时期西欧有相似之处。地主富室多从事粮食贩运贸易,成为长途贩运商。中国古代对粮食市场的管理采用间接的手段即利用价格的杠杆进行调剂。官府听任粮食市场自由竞争,市侩贩夫可以囤积居奇,待价而沽。官府为保障居民利益,设置官仓,又叫“官米局”,衡定米价,贱时买,贵时卖。在中国古代,城市与其四周的乡村没有建立起直接的经济关系,因此,城市不可能推动农村发生转变,这种状况不仅限制了商品流通,又妨碍了其中的雇佣劳动者摆脱隶属关系,使雇佣劳动难以实现。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古代中西方城市粮食供应体制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城市粮食供应体制各自产生的重大历史影响。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右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简要说明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者的联系。(要求:从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对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古代新疆屯田垦荒发展史中,清代屯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在新疆开展的屯田活动,不仅对当时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其重大作用一直影响到新疆的近代。
清代在新疆最初以军屯为主,以后陆续兴办民屯、旗屯、回屯、遣屯等,为了巩固边防,稳定新疆,采取“边防与屯政相维”的方针,认识到“屯田一事,实为安边便民,足食足兵之良法”,把屯田作为长治久安的安边定国之策。在新疆各地,管理各种屯田的组织机构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三个系统。一是军屯属军事机关管理,各级屯官由同级军官兼任。二是民屯属地方行政机关管理,各级屯官由同级地方官兼任。三是回屯属维吾尔族地方机关管理,各级屯官由同级伯克官(维吾尔族地方官)兼任。道光帝时期,认真吸取清代以前历代政府长期集中在南疆地区屯垦,造成新疆历史上长期南农北牧局面的教训,在南北疆掀起了继乾隆朝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屯田的高潮。光绪三年(1877),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后,随即“招集流亡,修复水利,恢复屯田”,把新疆屯田进一步推向高潮,并为清军长期戍边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新疆屯田垦荒的主要特点。
(2)简析清代新疆屯田的历史影响。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前后,李鸿章在信函中多次论及对日本的认识:“日本……惟诸侯擅权,有似列国纷争。近撤各藩回京,实无图我之心。”“该国向非中国属国,究之距中国近而西国远,笼络之或为我用,拒绝之则必为我仇。”“日本……精通中华文字,其甲兵较东岛各国差强。宜先通好,勿使西人倚为外府。”“今诚中外上下戮力同心,于储才、裕饷、选将、练兵、制器、造船之道,一一讲求,如越王勾践之卧薪尝胆,诸葛武侯之广益集思。一面则泰西诸国可交者,隐与联络,结为外援,俟一二十年后确有把握,然后举一最无礼之国,揭其罪状,布告同盟,用全力而挞伐之。”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
材料二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一月初二日,李鸿章上奏朝廷,详细阐述了他对日本的新认识,奏云:“目前惟防日本为尤急,询属老成远见。该国近年改变旧制……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煤铁矿,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今虽勉强就范,而其深心积虑,觊觎我物产人民之丰盛,冀悻我兵船利器之未齐。将来稍予间隙,恐仍狡焉思逞,是铁甲船、水炮台等项,诚不可不赶紧筹备。”
——《李文忠公全集》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同治年间前后期李鸿章对日本的认识发生的变化。
(2)简要评析李鸿章的上述认识。

来源:2014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