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研究物质的性质有四个基本主干程序,是一个系统化的研究过程。研究金属镍的性质的基本程序的第三步是
A.预测物质的性质 | B.进行实验和观察 |
C.观察物质的外观特征 | D.做出有关的解释和结论 |
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B.大量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C.酸雨的pH小于5.6 |
D.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对燃料进行脱硫 |
下列化学物质在实验室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
B.浓硫酸保存在带玻璃塞的广口瓶中 |
C.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
D.漂白粉可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
能用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表示的是
A.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
B.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 |
C.Cu(OH)2和稀H2SO4反应 |
D.CO2通入NaOH溶液中 |
下列变化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水和SO2可使品红褪色 |
B.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
C.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
D.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
下列处置、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应用浸有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跑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50.56 g KCl,0.56 g通过移动游码来实现
③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④让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A.③④ | B.②④ | C.①④ | D.①③ |
下表中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项目 |
A |
B |
C |
D |
电解质 |
CO2 |
Ca(OH)2 |
CaCO3 |
HNO3 |
非电解质 |
蔗糖 |
铜 |
酒精 |
水 |
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CuSO4溶液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
B.Fe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可通入氯气 |
D.补铁保健品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 |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碘和酒精 | B.除去Cl2中HCl | C.实验室制氨气 | D.排水法收集H2 |
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外观和咸味,它对人体的毒性表现为: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有关NaNO2毒性分析正确的是
A.因解毒剂美蓝具有氧化性 | 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 |
C.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 | D.中毒时血红蛋白分子被还原 |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C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B.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 |
C.纯碱、火碱均为属于碱 | D.牛奶、醋酸均为胶体 |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6克钠与水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NA |
B.常温常压下2克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
C.在标准状况下,22.4LNH3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 |
D.1 L0.5mol•L-1Na2SO4溶液中所含有的Na+离子数目为NA |
下列是海水综合应用中提取镁、溴的反应,属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苦卤中加入石灰乳MgCl2+ Ca(OH)2 = CaCl2 +Mg(OH)2 |
B.苦卤中通入氯气2Br- + Cl2 = 2Cl- + Br2 |
C.氯碱工业电解食盐水2NaCl + 2H2O2NaOH + H2↑+ Cl2↑ |
D.电解氯化镁MgCl2Mg + Cl2↑ |
下列有关NaHCO3与Na2CO3的性质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往两者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最终会形成澄清溶液的是NaHCO3 |
B.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 |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剧烈程度强于碳酸氢钠 |
D.二者配成溶液,再加入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HCO3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3Cu + 8H+ + 2NO3- = 3Cu2+ + 2NO↑+4H2O |
B.钠与水的反应 Na+2H2O=Na++2OH-+H2↑ |
C.氯气溶于水 Cl2 + H2O = 2H+ + ClO- + Cl- |
D.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CO32-+ 2H+= H2O + CO2 |
食盐、纯碱、食醋均为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不能实现的实验是
①除去热水瓶内壁的水垢
②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③鉴别食盐和纯碱
④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
根据下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C的成分是气体E与二氧化碳的混和气体 |
B.浓热的D溶液能把碳单质氧化为二氧化碳 |
C.气体E遇空气会被氧化成红棕色的气体 |
D.溶液G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A.失电子越多,该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 |
B.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
C.氧化剂氧化其他物质时,本身被还原 |
D.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一定被还原 |
分析下表中三种气体物质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质量/g |
体 积 |
||
0℃,101kPa |
20℃,101kPa |
0℃,202kPa |
||
H2 |
2 |
22.4 |
24.0 |
11.2 |
O2 |
32 |
22.4 |
24.0 |
11.2 |
CO2 |
44 |
22.3 |
23.9 |
11.2 |
A.物质的量相同的三种气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其体积基本相同
B.相同的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三种气体,其质量不同
C.质量相同的三种气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其体积一定不同
D.相同的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三种气体,因其质量不同,所以气体分子数目也不同
下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下列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
气体 |
试剂 |
现象 |
结论 |
A |
NO |
紫色石蕊试液 |
溶液变红 |
NO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
B |
Cl2 |
KI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 |
Cl2有氧化性 |
C |
SO2 |
酸性KMnO4溶液 |
溶液褪色 |
SO2有漂白性 |
D |
NH3 |
酚酞试剂 |
溶液变红 |
NH3有碱性 |
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Wg溶于水制成500mL溶液,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若将Wg该混合物用酒精灯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时,得到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可能是
A.5.3g | B.10.6g | C.4.2g | D.3.1g |
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粒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其组成,做了如下实验,回答:
(1)往用水湿润的红纸中滴入少量新制饱和氯水,观察到 现象,说明饱
和氯水中含有 。
(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适量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
生,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此现象 。
有一瓶无色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Na+、Mg2+、H+、Fe3+、CO32-、Cl-、Br-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的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振荡后CCl4层显橙红色
③将②得到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④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并回答:
(1)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
(3)可能存在的离子有 。
下图①—⑩分别代表有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其中③气体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⑦是红综色气体,回答:
(1)①中的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主要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
(2)写出碳酸氢铵中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
(3)写出工业上合成③的化学方程式 。
(4)⑧与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室需用90mL 2mol·L-碳酸钠溶液。
(1)配制该溶液时,根据你的实践经验,下列仪器不可能用到的是_____(填选项)。
A. 托盘天平 B. 烧杯 C. 胶头滴管 D. 100ml容量瓶 E. 90ml容量瓶 F.玻璃棒
(2)实验操作步骤有:A.称取碳酸钠晶体;B.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C.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选定的容量瓶中;D.将碳酸钠晶体置于烧杯中用适量的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E.将配好的碳酸钠溶液装入试剂瓶待用并贴好标签;F.向容量瓶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G.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B (填写字母)
②本实验称取的碳酸钠晶体的质量是 g
③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浓度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方法是 (填选项)。
A. 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 小心加热容量瓶溶液,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 经准确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D. 重新配制碳酸钠溶液
下图1是工业上“碱法烟气脱硫法” 示意图,下图2是工业上“石灰→石膏烟气脱硫法”示意图,回答:
已知:
试 剂 |
Ca(OH)2 |
NaOH |
价格(元/kg) |
0.36 |
2.9 |
吸收SO2的成本(元/mol) |
0.027 |
0.232 |
(1)图1中,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之一是 。
(2)图2中,反应⑤的目的是稳定固化硫元素形成高价态的化合物,氧气的作用是 。该法的优点之一是 。
(3)“碱法烟气脱硫法”中的产物Na2SO3的稳定性不好,易使硫元素重新转化为挥发性污染物,为避免之,设计了③的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先变红后退色的原因。
[分析与猜想]
(1)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2O2 + 2H2O =" 4NaOH" + O2↑,往过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不会退色,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退色。由此提出如下的猜想:
A.氧气有漂白性
B.氢氧化钠有漂白性
C.
[实验与判断] 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编号 |
1 |
2 |
3 |
实验装置 |
|||
验证猜想 |
|
C |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红后不退色 |
||
实验说明 |
1、2的实验中NaOH溶液是用 (填“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钠固体”、“过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制的。 |
(2)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发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溶液中还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X的化学式是 。
(3)可用右图装置对溶液中不很稳定的物质进行探究,在①处装入的物质是 (填选项,下同),②处装入的物质是 。
A.酚酞试剂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
C.二氧化锰 D.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溶液
(4)气体③是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没有写出X来,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