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 B.1∶3∶1 C.3∶3∶8 D.1∶1∶4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Fe2+
C.溶液中一定含Cu2+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
B
光洁的铁钉放在冷的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
铁钉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C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振荡静置,下层分别呈无色和紫红色
氧化性:Br2>Fe3+>I2
D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 mol·L-1的AgNO3溶液,产生的沉淀呈黄色
Ksp(AgCl)<Ksp(AgI)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100 mL 18 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加热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充分反应后转移1.8 mol电子
B.H2SO4只作氧化剂
C.若不加热应生成H2
D.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少于57.6 g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B.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C.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D.实验室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加入
试剂
稀硫酸
浓硫酸、
加热
稀硝酸
浓硝酸
实验
现象
红色固体和
蓝色溶液
无色气体
无色气体和
蓝色溶液
红棕色气体
和蓝色溶液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
A.Cu           B.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C.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框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3+的氧化性比M2+的氧化性弱
B.在反应①中硫酸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
C.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3SCN-+E3+E(SCN)3
D.在③反应中若不加稀硫酸可能看到红褐色沉淀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合肥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的实验现象是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从C中有少量的气泡冒出,此气泡的成分是                
(2)用“可抽动的铁丝”代替“直接投入铁片”的优点是                                                               ;
反应结束后,不需要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对A中溶液的金属阳离子进行了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溶液中只存在Fe2+;
假设2:                                   
假设3:溶液中存在Fe2+和Fe3+
②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1,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限选试剂: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淀粉KI溶液、KSCN溶液。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硫铁矿烧渣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中间产物,主要成分是Fe3O4、Fe2O3、FeO和二氧化硅等。下面是以硫铁矿烧渣制备高效净水剂聚合硫酸铁的流程图:

(1)实验室实现“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和烧杯。“操作Ⅲ”系列操作名称依次为        、过滤和洗涤。 
(2)“酸溶”过程中Fe3O4溶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硫铁矿烧渣在“酸溶”前要粉碎的主要目的是                                              
(4)实验室检验“反应Ⅰ”已经完全的试剂是    ,现象是                                   
(5)加入适量H2O2的目的是氧化Fe2+,写出H2O2氧化Fe2+为Fe3+的离子方程式: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上以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杂质不溶于水和酸)为原料,制备蓝色晶体G,其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涉及流程如下:

已知25 ℃时,几种金属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常数和完全沉淀的pH范围如下表:

 
Fe(OH)2
Cu(OH)2
Fe(OH)3
Ksp
8.0×10-16
2.2×10-20
4.0×10-38
完全沉淀pH
≥9.6
≥6.4
≥3.2

 
(1)加快黄铜矿焙烧速率,可采用的措施有                                            (写两种)。
(2)加入双氧水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试剂X的化学式为        
(3)常温下,0.1 mol/L试剂Y的pH=11,则该温度下,试剂Y的电离常数为    ,用pH试纸测该溶液pH的方法是                         
(4)已知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5)在溶液N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教材中Fe2+氧化为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Cl2能将Fe2+氧化为Fe3+,那么Br2和I2能否将Fe2+氧化为Fe3+?
环节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可能将Fe2+氧化为Fe3+,他们思考的依据是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还有同学认为Br2能将Fe2+氧化为Fe3+而I2不能。他们思考的依据是从上到下卤素单质氧化性减弱。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大试管中加适量铁粉,加入10 mL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试管
操作
现象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环节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1)同学甲认为①中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同学乙认为应该补充实验,才能得出同学甲的结论。请你帮助同学乙完成实验:
实验2:

操作
应该观察到的现象
 
 

 
(2)该小组同学对②中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了讨论:
可能1:碘水与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可能2:                                                            
实验3:进行实验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操作
现象
向试管②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0.5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色;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浅红色

 
同学丙认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是“可能2”成立,同学丁认为不严谨,于是设计了实验4:
实验4:

操作
现象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滴加0.5 mL碘水后,再加入0.5 mL乙酸乙酯,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静置后,上层液为紫色,下层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没有出现浅红色

 
你认为实验4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同学丁根据实验4现象得出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
(3)Cl2、Br2、I2氧化Fe2+的能力逐渐减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来源:2014高考化学名师知识点精编 专题13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