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维护正义……由此可见,责任
A.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 | B.是指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
C.是来自法律规范的要求 | D.因身份和角色不同而变化 |
陈某涉嫌故意伤害他人,当警察到他家欲将他带走协助调查时,陈某的父亲亮出人大代表证,拒绝警察带走儿子,并强调一切责任由自己承担。这位父亲的做法
①情有可原,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爱
②错误,因为我国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国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错误,因为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承担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
④无可厚非,因为人大代表的父亲替儿子承担责任是应该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这启示我们
①个人利益比集体利益更为重要
②集体利益是所有个人利益的总和
③集体利益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④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于才有保障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一代名伶驾鹤游,岭南红豆美名留。荔枝颂曲人人唱,粤韵风华誉满球。”红线女毕生致力于振兴粤剧,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她晚年着力培养新人,八十高龄仍坐镇指导弟子排戏,去世前一天,还与粤剧学校的小学员交流。红线女的精神启示我们要
A.奉献社会、提升价值 | B.艰苦奋斗、自主创业 |
C.回归自然、健康生活 | D.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兑现减排的世界承诺、为遭遇灾害的国家提供紧急援助、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携手其他国家应对世界难题,以谋求共同发展。这表明我国
①已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②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我国现阶段还存着“看病难、住房难、入托难、行路难”等问题,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B.广大人民群众同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的矛盾 |
C.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
D.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 |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
C.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其中,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强国之路 ②活力源泉 ③立国之本 ④政治基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党和国家的事,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应做到尊重各民族的
①风俗习惯 ②完全独立 ③语言文字 ④宗教信仰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3年2月,中国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引用谚语“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期许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这是基于
①国家的统一与盛衰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
④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与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经济总量由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这表明
A.对外开放就是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 |
B.只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才会有光明前途 |
C.实行对外开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
D.只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能实现国家经济的腾飞 |
经过反复酝酿,党中央作出了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决定,即夫妻双方只要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这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合乎民意的重大举措,是 基本国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
A.保护环境 | B.节约资源 |
C.依法治国 | D.计划生育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人民当家作主制度 |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通常被称为“母法”的是
A.宪法 |
B.行政法规 |
C.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
D.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
权力运行需要制度的约束和公众的监督,有人形象地将此绘成漫画《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公民进行监督的正确途径有
①用论坛发帖、写大字报等方式发泄
②使用书信、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曝光
④直接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我国的经济大舞台上,唱主角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是
A.个体经济 | B.集体经济 | C.外资经济 | D.国有经济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这体现了
A.公有制经济比非公有制经济更重要 |
B.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C.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制度 |
D.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这主要强调了 建设的重要性。
A.生态文明 | B.民主法制 | C.思想道德 | D.科学文化 |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力量。下列校园生活中展现正能量的是
①同学们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②评选“先进班集体”和“校园之星”等活动
③校运会上运动健儿努力拼搏,其他同学助威呐喊
④某校毕业班的同学给母校“留下”了满地的书本和废弃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己升至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仅餐饮业倒掉的食物相当于大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针对这种现象,结合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
(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
(2)请运用我国国情和传统美德的有关知识,谈谈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的理由。
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直接导致了雾霾天气。高能耗加上重污染,使得节能环保的生物质能源成为能源革命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国生物质能源原料丰富,每年农业、林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等将近10亿吨,其中大部分被遗弃或焚烧,加剧了雾霾状况。某企业经过多年的研究,把废弃的秸秆转化成宝贵的生物能源,在全国建了100多个生物质电厂,每年可消化秸秆2200万吨,发电200多亿度。该企业还进一步探索出“秸秆变燃油”项目,生产出来的燃油经汽车发动机燃烧后不会排放有害污染物。
(1)“秸秆发电”“秸秆变燃油”符合我国 的基本国策。这样做有什么现实意义?
(2)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变废为宝”,请列举两例。
材料一 中国和发达国家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照表:
项目 国家 |
2011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
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
发达国家 |
5% |
70%--80% |
中 国 |
1.83% |
55% |
材料二 随着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从2002年的103万人发展到2011年的288万人,年均增长12%,居世界第一位;发明专利授权数从2002年至2012年,十年间翻了十倍,居世界第3位;研发投入占GDP比例,2012年达到1万亿,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在科技创新体制上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研发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全国很多省市都在酝酿中考、高考改革方案。如北京市发布的新方案中,对语文和英语的分值作相应调整(见下表)。据介绍,调整分值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
|
现方案 |
2016年起实施的新方案 |
|
在中考中的分值 |
语文 |
120分 |
150分 |
英语 |
120分 |
100分,其中听力50分 |
|
在高考中的分值 |
语文 |
150分 |
180分 |
英语 |
150分 |
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考两次,学生可多次参加。 |
材料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诵读经典的好处。某中学将诵读国学经典纳入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走进校园,经常能听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诵读声。
(1)为什么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对学生和学校有什么好处?
材料一 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材料二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当前我国人民生活虽然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努力实现科学发展,重视改善民生。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2)有人认为:“存在收入差距就不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不能存在收入差距。”请评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