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江西]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下列能正确表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A.CH3COOH + H2O CH3COO- + H3O+
B.Br- + H2O HBr + OH-
C.CO32- + 2H2O H2CO3 + 2OH-
D.NH4+ + H2O NH3·H2O + H+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钢铁发生电化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2H++2e-=H2 B.2H2O+O2+4e-=4OH-
C.Fe-2e-=Fe2+ D.4OH--4e-=O2↑+2H2O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
A(s)+2B(g)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ΔH=+119kJ/mol,可知单质A比单质B稳定
B.灼热的碳与CO2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
C.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D.对于一个可逆反应(ΔH<0)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可以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提高有效碰撞的次数,使V增大的倍数大于V增大的倍数,从而使化学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烧杯中均盛有海水,锌在其中被腐蚀的速率最慢的是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反应常温时能自发进行,并既能用能量判据又能用熵判据解释的是

A.HCl(g)+NH3(g)= NH4Cl(s)
B.2KClO3(s)=2KCl(s)+3O2(g)
C.2Na2O2(s)+2H2O(l)=4NaOH(s)+O2(g)
D.Ba(OH)2·8H2O(s)+2NH4Cl(s)=BaCl2(s)+ 2NH3(g)+10H2O(l)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常温时pH=1的某强酸溶液10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的pH变成2的是

A.加入10mL 0.01mol·L-1的NaOH溶液
B.加入10mL 的水进行稀释
C.加水稀释成100mL
D.加入10mL 0.01mol·L-1的盐酸溶液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足量的锌与酸反应,欲使制取氢气的反应速率尽可能大,选用的反应条件正确的组合是
①锌粒 ②锌粉 ③加少量的硫酸银的饱和溶液 ④1mol/L的盐酸 ⑤5mol/L的硝酸
⑥1mol/L的硫酸 ⑦加热 ⑧加大量的硫酸铜晶体 ⑨不断振荡 ⑩加大体系的压强

A.②③⑥⑦⑨ B.①③⑤⑦⑩ C.②④⑥⑦⑧⑨ D.②⑦⑧⑨⑩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AgCl、AgBr、AgI的溶度积常数(Ksp)依次为1.8×10-10mol2·L-2、5.0×10-13mol2·L-2、8.3×10-17mol2·L-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在水中溶解能力AgCl>AgBr>AgI
B.在AgCl饱和液中加入足量浓NaBr溶液有AgBr沉淀生成
C.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不可能有AgCl沉淀生成
D.在AgI饱和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析出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ω。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的一元酸HA与b mol/L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 =mol/L
D.向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石蕊试液后呈紫色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I
B.pH值为1的溶液:Fe2+、Na+、Mg2+、NO3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D.能与Al反应产生H2的溶液:K+、Na+、Clˉ、NO3ˉ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硫酸工业中,增大O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
B.对2HIH2+I2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C.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D.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适当加热溶液(氨气不挥发)后颜色变深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熔融Al2O3制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镀锌,用锌用阳极,硫酸锌作电解质溶液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 + c(M+) = c(OH) + 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Na2CO3)<c(CH3COONa)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镁原子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电池反应为xMg+Mo3S4MgxMo3S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Mg-2e=Mg2+
B:放电时Mg2+向正极区移动
C:充电时:阳极反应 Mo3S4+xMg2++2xe-=MgxMo3S4
D:充电时,电池的负极接充电电源的负极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物质的量均为0.1mol的AlCl3、CuCl2和H2SO4溶于水制成100ml的混合溶液,用石墨做电极电解,并收集两电极所产生的气体,一段时间后在两极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电路中共转移0.9mol电子
B.阳极得到的气体中有O2且其物质的量为0.35mol
C.阴极质量增加3.2g
D.铝元素以Al(OH)3的形式存在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
(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表示                   
(2)用锌保护海底钢铁设施,其中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4)氢氧化镁溶解在浓的氯化铵溶液,用离子方程表示                   
(5) Al(OH)3的电离反应方程式: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SO3, ③纯醋酸, ④BaSO4晶体,⑤蔗糖,⑥乙醇,⑦熔融KNO3,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2)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可以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 0.3 mol的CO和0.3 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和800℃的条件下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1)根据图上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CO)=          mol/(L·min)-1,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2)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改变下列条件重新达到平衡时能使平衡常数K增大的有        (填字母)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E加入催化剂;G移出一氧化碳气体
(3)如要一开始加入0.1 mol的CO、0.1 mol的H2O、0.2 mol的CO2和0.2 mol的H2,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c(CO)=                 mol/L。
(4)若保持温度和容器的体积不变,在(1)中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mol 的水蒸气,重新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        (填“升高”、“降低”还是“不变”),CO2的质量分数        (填“升高”、“降低”还是“不变”)。
(5)在催化剂存在和800℃的条件下,在某一时刻测得c(CO)=c(H2O)=0.09mol/L,c(CO2)=c(H2)=0.13mol/L,则此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若没有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反应向        移动。(填“正方向”或“逆方向”)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央滴入浓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比B端         (填高、低、不变。下同);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比B端         
(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Fe+Cu2=Fe2+Cu设计的原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Y为可溶性硫酸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电解质溶液Y是          ;(填化学式)
②X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③装置中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
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
C.盐桥中的K、Cl都向左侧烧杯移动
D.盐桥中的K、Cl几乎都不移动
(3)把(2)中盐桥改为铁棒插入A、B池中,其它不变,电流计的指针    (填“会”、“不会”)发生偏转,A装置名称     填(“原电池”或“电解池”),A中溶液浓度     (填增大、不变、变小),铜棒的电极名称为    (填“正极”、“负极”、“阴极”或“阳极”)
(4)把(2)中盐桥改为铜棒,其它不变,电流计的指针    (填“会”、“不会”)发生偏转,理由是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在C电极表面有铜析出,试回答下列问题。

(1)A为电源的           极;
(2)E的电极反应式为:                
(3)在常温下,现用丙装置给铁镀铜,当丙中铁表面析出铜的3.2g时,乙中溶液的PH值为       (假设溶液体积为1L);
(4)在电解一段时间后在甲中加入适量     可以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
(5)利用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备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适当的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醋酸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________。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A


石蕊
(乙)
B


甲基橙
(甲)
C


酚酞
(甲)
D


石蕊
(乙)

 
滴定时应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直到加入一滴醋酸后,溶液颜色由       色变为   色,并在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改变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值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醋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醋酸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醋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
(3)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待测氢氧化钠
0.100mol/L醋酸的体积
滴定次数
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25.00
0.00
24.98
第二次
25.00
1.56
27.86
第三次
25.00
0.22
25.24

 
依据上表数据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下图为上述25 mL 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CH3COOH溶液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回答:

①B点溶液呈中性,有人据此认为,在B点时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这种看法是否正确?________(选填“是”或“否”)。若不正确,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在AB区间还是BD区间内?________区间.(若正确,此问不答)。
②在D点时,溶液中c(CH3COO)+c(CH3COOH)________2c(Na)。(填“>”、“<”或“=”)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