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上海]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117号元素暂时命名为Uus,以下关于Uus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稀有气体      B.有放射性        C.是第六周期元素    D.质量数为117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用语只能用来表示一种微粒的是

A. B.2s22p6 C.CH4O D.C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变化需克服共价键的是

A.金刚石熔化 B.汞受热变成汞蒸气 C.蔗糖溶于水 D.食盐溶于水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反应现象“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A.SO2与紫色石蕊溶液 B.过量的Cl2与KI淀粉溶液
C.硫化氢与醋酸铅试纸 D.Na2O2与酚酞溶液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砷是氮族元素,黄砷(As4)是其一种单质,其分子结构与白磷(P4)相似,以下关于黄砷与白磷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共价键键角均为109°28′ B.黄砷中共价键键能大于白磷
C.黄砷分子极性大于白磷 D.黄砷的熔点高于白磷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错误的是

A.Na2SO3是否被氧化(BaCl2 B.FeCl2是否被氧化(KSCN)
C.KI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 D.氯水是否失效(pH试纸)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物理量只与温度有关的是

A.醋酸的电离度 B.醋酸钠的水解程度
C.水的离子积 D.氨气的溶解度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金属冶炼方法错误的是:

A.3MnO2 + 4Al3Mn + 2Al2O3 B.2AlCl3(熔融)2Al + 3Cl2
C.Fe2O3 + 3CO2Fe + 3CO2 D.2HgO2Hg+ O2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镁粉与碘粉均匀混合,滴加几滴水,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大量紫色蒸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H2O作催化剂 B.紫色蒸气是I2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反应后物质的总能量升高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寒冷的冬天,经常使用暖宝宝,暖宝宝中装的是铁粉、活性炭、无机盐等物质,打开包装以后,可以连续12个小时释放热量,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其发热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
C.铁作负极,电极反应为:Fe – 3e → Fe3+
D.活性炭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 + O2 + 4e → 4OH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有机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间三甲苯
B.
C.CH3CH(NH2)CH2COOH 2-氨基丁酸
D. 3,3-二甲基-2-丁醇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69 g NO2(含少量N2O4)通入水中,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69 g NO2与N2O4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介于4.5 NA至9.0 NA之间
B.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最终可收集到11.2 L无色气体
D.若将所得硝酸制成浓硝酸,常温下最多可溶解0.25 mol铁。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使溶液中的3种阳离子A+、B2+、C3+逐一沉淀分离,将含有A+、B2+、C3+离子的水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关于三种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Ag+、Fe2+、Al3+ B.NH4+、Fe2+、Fe3+
C.Ag+、Cu2+、Fe3+ D.Ag+、Cu2+、Al3+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实验原理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用浓磷酸与KBr反应制备HBr气体
C.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些铁粉
D.在干燥的HCl气流里加热MgCl2·6H2O晶体,得到无水MgCl2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B.通入CO2的体积为448 mL
C.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 =" 1:" 3
D.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CO3):n(Na2CO3) =" 2:" 1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钾与氧形成的化合物或混合物1.02 g溶于水后,可被0.25 mol/L 盐酸 80 mL恰好中和,则该物质的成分可能是

A.K2O B.K2O 和K2O2 C.K2O2 D.K2O2和KO2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时,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 = 5的NaHSO3溶液:[HSO3]>[H2SO3]>[SO32]
B.pH = 8的苯酚与苯酚钠混合溶液:[Na]>[C6H5O]>[OH]>[H]
C.pH = 7的CH3COONa与CH3COOH的混合溶液:[Na]=[CH3COO]+[CH3COOH]
D.0.1 mol/L NaHCO3溶液:[OH] + [CO32]= [H]+[H2CO3]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甲基苯中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6种同分异构体,分别对应三种二甲苯,其熔点见下表:

六种一溴二甲苯的熔点/℃
234
206
213.8
204
214.5
205
对应二甲苯的熔点/℃
-13
-54
-27
-54
-27
-54

由此推断熔点为213.8℃和214.5℃的两种一溴代物可能是  
A.         B.         C.         D.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100 mL 0.12 mol/L的Ba(OH)2溶液中通入0.02 mol CO2:OH+CO2 → HCO3
B.向C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Ca2+ + 2OH+2HCO3 → CaCO3↓+ CO32+ 2H2O
C.向0.2 mol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0.2 mol氯气:2Fe2+4Br+3Cl2 → 2Fe3+6Cl+2Br2
D.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两种溶液反应后pH恰好为7:H+SO42+Ba2+OH→ BaSO4↓+H2O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2CO3
H2S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25℃)
K1=4.30×l0-7
K1=1.54×l0-2
K=2.95×l0-8
K2=5.61×l0-11
K2=1.02×l0-7

 
下列离子反应可以发生的是:
A.ClO + CO2 + H2O → HClO + HCO3 
B.SO32+ CO2 + H2O → HSO3 + HCO3
C.2ClO + SO2 + H2O → 2HClO + SO32 
D.2HSO3 + CO32 → 2SO32+ CO2 + H2O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单质硫在KOH的热溶液中发生岐化反应:3 S + 6 KOH2 K2S + K2SO3 + 3 H2O
若硫过量,进一步生成K2Sx(x ≤ 5)和K2S2O3。将0.08 mol单质硫与含0.06 mol KOH的热溶液充分反应恰好生成a mol K2Sx和b mol K2S2O3,再加入足量KClO-KOH的混合溶液,硫元素全部转化为K2SO4,转移电子n mol。则以下正确的是

A.a = 2b B.x = 2 C.n = 0.48 D.b = 0.02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金属。

(1)自然界一共存在四种稳定的铁原子,分别是54Fe、56Fe、57Fe和58Fe,其中58Fe原子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___________。
计算铁元素的近似相对质量的计算式为:54×a1%+56×a2%+57×a3%+58×a4%,其中a1%、a2%……是指各同位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原子中有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铁原子次外层的电子云有_____种不同的伸展方向。
(3)与铁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与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用铁片、锌片、直流电源和导线完成铁片镀锌的实验,铁片应置于_________极,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配平制取高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
___Fe(NO3)3 + ___NaOH + ___Cl2 →___Na2FeO4 + ___NaNO3 + ___NaCl + ___H2O
高铁酸钠除了能消毒杀菌外,还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03mol的铁加到过量的HNO3中,加热,铁完全溶解,若生成NO、NO2的混和气体共1.12L(标准状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全部溶于水生成HNO3,则通入O2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L。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平衡常数见下表:

 
N2+3H22NH3
温度
25℃
200℃
400℃
600℃
平衡常数K
5×108
650
0.507
0.01

 
(1)工业上合成氨的温度一般控制在500℃,原因是                               
(2)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进行工业合成氨的模拟实验,若2分钟后,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0.8倍,则0到2分钟,氨气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min)。
(3)下列说法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             B.密闭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C.v (N2) =" 2" v (NH3)                      D.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4)下列措施,既能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又能增大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提高反应温度     D.移走NH3
(5)常温下,在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铵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溶液的pH增大    B.氨水的电离度减小    C.c(OH-)减小    D.c(NH4+)减小
(6)将氨水与盐酸等浓度等体积混合,下列做法能使c(NH4+)与c(Cl)比值变大的是________
A. 加入固体氯化铵                B.通入少量氯化氢 
C. 降低溶液温度                  D.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实验中,同一个装置可以用于不同的实验,例如图的实验装置(B中可为固体或液体,可加热)。

(1)若A中为浓盐酸,B中为高锰酸钾固体,D中为石蕊溶液,则D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中为足量的浓硝酸,B中为铜单质,D中用NaOH来吸收其产生的气体,请写出D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中为浓H2SO4,B中为NaCl固体, D中是Na2S与Na2SO3的混合溶液,打开分液漏斗后,加热,D中出现黄色沉淀并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逸出,则D中n(Na2S)与n(Na2SO3)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可以模拟氨碱法制纯碱,D中为饱和食盐水。先制取________气体通入D中至饱和,再制取_______气体也通入D中,此时可以看到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上述装置,下列实验不可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证明碳酸比苯酚的酸性强 B.证明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
C.用乙醇制备并检验乙烯 D.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6)若A中为稀硫酸,B中为碳酸氢钠固体,打开分液漏斗反应一段时间,D中先无现象,后慢慢产生沉淀且不溶解,则D溶液的原溶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

药品名称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溶解性
正丁醇
-89.5
117.7
0.8098
微溶于水、溶于浓硫酸
1-溴丁烷
-112.4
101.6
1.2760
不溶于水和浓硫酸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一)制备1-溴丁烷粗产品在如图装置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NaBr,10 mL 正丁醇,2粒沸石,分批加入1:1的硫酸溶液,摇匀,加热30 min。

(1)写出制备1-溴丁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装置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配制体积比为1:1的硫酸所用的定量仪器为            (选填编号)。
a.天平        b.量筒      c.容量瓶      d.滴定管
(3)反应装置中,除了产物和水之外,还可能存在                   等有机副产物。
(4)若用浓硫酸进行实验,有机层中会呈现棕黄色,除去其中杂质的正确方法是      (选填编号)。
a.蒸馏                       b.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用四氯化碳萃取             d.用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二)制备精品
将得到的粗1-溴丁烷依次用浓硫酸、水、10% 碳酸钠、水洗涤后加入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然后再将1-溴丁烷按图装置蒸馏。

(5)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区分1-溴丁烷精品和粗品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制得的1-溴丁烷的质量为10.895 g,则正丁醇的转化率为        。(保留3位小数)。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烃A与氢气以物质的量1:1发生加成反应时可以得到多种产物,以下是其中两种产物的结构简式:

产物


结构简式


 
(1)除了上述加成产物外,请写出其他加成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
(2)鉴别A与其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已知环外双键活泼性高于环内双键,写出产物 ② 发生聚合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
(4)双烯合成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写出产物 ② 与乙烯发生双烯合成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5)以产物 ① 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可以转化为2-氯-3-乙基-1,4-环己二醇。

写出反应 ②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聚碳酸酯无色透明,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用于制造宇航员的面罩、智能手机机身外壳等。双酚化合物是合成聚碳酸酯的单体之一,某种双酚化合物G的合成路线如下:

(1)G中所含的官能团除苯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 ① ___________;反应 ③ ____________。
(3)写出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 ④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I)属于α-氨基酸,且苯环上有三个互为间位的取代基
(II)与FeCl3溶液作用无显色现象
(III)1 mol该同分异构体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能消耗3 mol NaOH
(6)最常见的聚碳酸酯是用双酚A()与光气()聚合得到,请写出该聚碳酸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胆矾晶体是硫酸铜的结晶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uSO4•5H2O。在加热情况下,按温度不同,胆矾晶体会历经一系列的变化,得到不同组成的固体。
(1)称取0.1000 g含有杂质的胆矾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氢氧化钠溶液28.00 mL,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 mol/L硫酸滴定到终点,消耗硫酸10.08 mL,则试样中胆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已知: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试样中的杂质不与酸、碱反应)
(2)将1.250 g纯净的胆矾晶体置于坩埚中加热一段时间,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0.960 g。剩余固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三位小数)。
(3)将无水硫酸铜加热至650℃以上,可得到黑色的氧化铜与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现将9.600 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分解为氧化铜,将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的吸收剂(碱石灰),吸收剂增重4.416 g。计算最终吸收剂中硫酸盐与亚硫酸盐的物质的量之比。
(4)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成氧化铜之前,有一种黄色中间产物X出现,其化学式可以表示为CuaOb(SO4)c(a、b、c为整数)。将X放入水中,有不溶的蓝色沉淀Y生成(化学式为CuSO4·nCu(OH)2),同时还有2/3的硫酸根溶于水。若对Y进行加热脱水,将失去11.9%的质量。已知X和Y均可溶于稀硫酸。通过计算确定X和Y的化学式。

来源:2014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