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浙江]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是快乐而沉静的雨。我从天空中飘落,伴着我欢快的足音,花草荡yàng(    )出陶醉的笑意;我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胸pú(    )轻轻地贴近土地,在泥土中消róng(    )。“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道你是否读懂了我——雨的心曲?

来源: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       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
①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裹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
②她又是那么圆,圆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
③她低低的淳在澄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
④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⑤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

A.③①④⑤②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来源: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晓东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新时代,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来源: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前6题必做,⑦、⑧两题选做一题)(8分)
过尽千帆皆不是,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只有香如故。
江山如此多娇,                   
                 ,人迹板桥霜。
足蒸暑土气,                 
南唐后主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却把它搬上了船:“_______  _____                   。”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 》一词中,揭示了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                        。”

来源: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6分)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B.《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C.保尔是乌克兰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来养家糊口,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保尔12岁时,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D.《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三位名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苦难造就英才”的道理。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四句诗出自《水浒》人物        (人名)之手,他因在         (地名)题写这首诗而被判死罪。请再写一个有关他的故事:         

来源: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9分)
为激励同学们树立志向、践行梦想,学校开展了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材料二: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材料三:刘伟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习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十余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了绚丽的风采,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彩。他曾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3分)
                                                                  
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3分)
                                                                  
如果你是“青春·梦想”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为班会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要求:文辞优美,富有感染力)。(3分)

来源: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那一束伴地莲
①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②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③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许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了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④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走,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⑤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衬映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⑥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嚎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⑦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⑧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天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⑨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⑩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散文》1997年9月)
在作者眼中,“伴地莲”是怎样的—种形象?
                                                                   
为什么说“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文中作者追忆了二十多年前的一桩往事,突出描写了明月和积雪,试分析这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1)“那一束伴地莲”为何能“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
                                                                   
(2)有人说,“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说明这二十多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劫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来源: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容淡定
①“从容淡定”这词耐人寻味,意思是“从容于心,淡定于行”。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对“从容”和“淡定”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等等,无不表现出“从容”和“淡定”的心性情怀。
③从容包含着从大、从深、从远之意;从容也是一种自由,是人生主体的自我解放,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从容不迫”地不断迈进。
④淡定就是一种修养。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心怀坦荡,兰心傲骨。淡定也证明一种能力——深思熟虑以扬长避短,内省自知以有进有退,这也是大智大勇之人的明智选择。
⑤淡定是一种真正的领略和彻悟。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世间八法,并非说“东西南北八面来风”。“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别人称赞还是诽谤,都能安然不动,泰然处之。
⑥能否做到“从容淡定”,多半是性格使然。有人天生就是“悠着来”,遇事比别人慢半拍;有人与生俱来就是“风风火火”,容不得一丁点儿耽搁。这在管理学上叫EQ,也就是所谓的情绪智商。但能否真正做到“从容淡定”,更关乎后天修养。时下,浮躁、浅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之风还存在,有些人一心想着不付出或少付出却期待大回报,所以办起事来恨不能急吼吼、风火火地让满世界都知道,同时暗中还斤斤计较着什么,都想如古话所说的“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谁都不想为那巍巍青山做点儿什么。说到底,还是缺失“从容淡定”的健康心态。
⑦近代胡适是公认的渊博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他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都可说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他还是新“红学派”——考据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
⑧就是这样的一位中华文化巨匠,无论在什么状态下人们怎么看待他,他始终都坚持“从容淡定”。他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 (《杂文月刊》2013年3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阅读第②段,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充两位名人的名言。(4分)
                                                                   
文中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做到“从容淡定”需要哪些条件?(4分)
                                                                   
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结尾“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这句话的含义。(3分)
                                                                   

来源: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雎不辱使命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其寡人                    (2)故不意                  
(3)天下缟素                   (4)长跪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来源: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言默戒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旦而不鸣                       (2)皆足祸也                 
用“ / ”给下面句子断三处。
未 可 言 而 言 与 可 言 而 不 言 皆 足 取 祸 也 故 书 之 以 为 言 默 戒。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来源: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以“在       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来源:2014届浙江绍兴联谊学校初三上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竞赛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