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3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
B.库仑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C.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D.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
如图所示,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小木块a、b用细线连接,用平行于传送带的细线拉住a,两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木块受力个数,正确的是
A.a受4个,b受5个 |
B.a受4个,b受4个 |
C.a受5个,b受5个 |
D.a受5个,b受4个 |
某时刻,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下列关于两车的位移、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能反应t1时刻两车相遇的是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 2,灯泡的电阻为8;原线圈输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则
A.交流电的频率为0.02 Hz |
B.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2.7V |
C.电流表的示数为0.027A |
D.电流表的示数为2.7A |
如图所示,北斗导航系统中两颗卫星,均为地球同步卫星.某时刻位于轨道上的A、 B两位置.设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周期为T.则
A.两卫星线速度大小均为
B.两卫星轨道半径均为
C.卫星l由A运动到B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D.卫星l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一带正电的检验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z轴从向运动,其速度随位置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和处,图线切线的斜率绝对值相等且最大.则在轴上
A.和两处,电场强度相同 |
B.和两处,电场强度最大 |
C.=0处电势最高 |
D.从运动到过程中,电荷的电势能逐渐增大 |
如图所示,MN右侧一正三角形匀强磁场区域,上边界与MN垂直.现有一与磁场边界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导体框,垂直于MN匀速向右运动.导体框穿过磁场过程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取逆时针电流为正)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c为斜面上固定挡板,物块a和b通过轻质弹簧连接,a、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压缩量为x.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外力使弹簧再压缩3x,之后突然撤去外力,经时间t,物块a沿斜面向上运动的速度为,此时物块刚要离开挡板.已知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B.物块b刚要离开挡板时,a的加速度为 |
C.物块a沿斜面向上运动速度最大时,物块b对挡板c的压力为0 |
D.撤去外力后,经过时间t,弹簧弹力对物块a做的功为 |
(4分)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根玻璃棒的长度和直径,测量的结果如图所示,则此棒的长度L= cm,直径d= mm.
(6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一个约为200的电阻R0的阻值.
实验室备有电源(电动势为6.0V),电流表A(量程50mA).
另有电压表V1(量程5V)和电压表V2(量程15V),
滑动变阻器R1(阻值0~10)和滑动变阻器R2(阻值0~1k),供选择使用.
(1)电压表应选择 (填“V1”或“V2”),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填“R1”或“R2”).
(2)闭合电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经检查发现,有一个接线柱没接入电路
中,则这个接线柱是 .
A.滑动变阻器左侧电阻丝接线柱
B.电流表正接线柱
C.电压表正接线柱
D.电键右侧接线柱
(8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板上有两个光电门相距为d,滑块通过细线与重物相连,细线的拉力F大小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让滑块从光电门1由静止释放,记下滑到光电门2的时间t,
改变重物质量来改变细绳拉力大小,重复以上操作5次,得到下列表格中5组数据.
(1)若测得两光电门之间距离为d=0.5m,运动时间t=0.5s,则a= m/s2;
(2)依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a F图象.
(3)由图象可得滑块质量m= 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g=10m/s2)
(8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A、B两点相距甲球从B点向右做匀速运动的同时,乙球从A点由静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以B点的速度匀速运动.乙球从开始运动,到追上甲球所用的时间t="l" s,运动的位移,求;
(1)甲球的速度;
(2)乙球加速过程所用的时间和加速度.
(8分)如图甲,真空中两竖直平行金属板A、B相距,B板中心有小孔O,两板间电势差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时刻,将一质量,电量的带正电粒子自O点由静止释放,粒子重力不计.求:
(1)释放瞬间粒子的加速度;
(2)在图丙中画出粒子运动的图象.(至少画一个周期,标明数据,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如图所示,竖直光滑四分之三圆轨道BCD固定在水平面AB上,轨道圆心为O,半径R=1m,轨道最低点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C为轨道最高点,D点与圆心O等高.一质量的小物块,从水平面上以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块从D点进入圆轨道,最终停在A点,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4,取.求:
(1)物块运动到D点时的速度;(可以保留根式)
(2)物块运动到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物块从B点运动到A点所用的时间及A、B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