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山东]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原生(初级)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A表示土壤中有机物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m3)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m3)
365
665
750
l 983
2490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
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成正相关
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
C.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纽约哈的孙河的鱼因通用电气公司在1947年至1977年间排放的化学物质多氯联苯而遭遇生存大危机,但近年来调查发现哈的孙河河底的鳕鱼完全不受多氯联苯的影响。对比来自加拿大的鳕鱼发现,哈的孙河的鳕鱼都出现了AHR2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排入哈的孙河的多氯联苯诱导鳕鱼发生基因突变,产生AHR2基因
B.加拿大的鳕鱼与哈的孙河的鳕鱼基因库已经有明显的差异,属于不同的物种
C.AHR2基因的产生,改变了河底和鳕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D.若通过治理,消除多氯联苯污染,哈的孙河鳕鱼种群中AHR2基因频率将会迅速降低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生态农业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D.该生态农业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甲、乙曲线分别代表哪两个生态系统?

A.热带雨林、温带森林
B.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寒带针叶林
D.热带草原、温带草原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是根据图形作出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

A.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硝化细菌和蓝藻,则c可能代表细菌,d可能代表原核生物
B.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
C.若丙中3个圆圈中,a、c表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b处物种数量比a、c中多
D.若丁中a和b代表质粒和运载体这两个概念,则a可表示质粒,b可表示运载体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气污染是指(  )

A.大气中含有有毒物质时
B.大气中含有废气和烟尘时
C.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D.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造成生物死亡时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部分城市(地区)已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磷洗衣剂,含磷洗衣剂主要添加了三聚磷酸钠,禁止生产和销售的原因是

A.三聚磷酸钠会引起白色污染
B.三聚磷酸钠会与硬水中的Ca2+、Mg2+形成沉淀,堵塞下水道
C.三聚磷酸钠会造成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坏
D.三聚磷酸钠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显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已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画,这幅宣传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温室效应”加剧气温升高
C.臭氧空洞
D.森林锐减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自然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B.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这些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
C.五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D.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保护区内要严禁开发利用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180
血糖浓度(mg/dL)
75
125
110
90
75
75
75

A.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mg/dL
B.120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mg/dL,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
C.180min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
D.60min时,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组学生将叶捣碎成叶汁后混入一些池泥并放在黑暗中保存。在10天中他们每天取些样品以确定叶汁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面的哪一个结论是错误的?(  )

A.生物Ⅰ可能是生产者
B.生物Ⅱ可能以生物Ⅰ为食
C.生物Ⅱ紧随生物Ⅰ的出现而出现
D.生物Ⅳ可能是捕食者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在18℃(a)和25℃(b)的池水中,水蚤的出生、死亡和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的出生数和死亡数均为实际数量的两倍。下列有关水蚤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a)表明出生数越大,种群数量也越大,反之,就越小
B.图(b)表明决定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死亡数
C.在25℃环境中,当种群密度增加时,首先出生率受影响,再引起死亡率增加
D.18℃的水温有利于水蚤更早进入快速增长期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下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分布的分别是 (    )

A.1、2、3 B.5、3、4
C.3、4、2 D.2、1、5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请据此诗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诗反映出生物群落随着时间而发生_______演替的情况。
(2)该诗描述的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如果图中植物能提供2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这一角度分析,该图中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作为天然牧场进行放牧,为提高产量可采用机械、化学或生物防治等手段防治鼠和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该生态系统有一物种濒临灭绝,则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该物种的根本措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农村在池塘养鱼的同时,在水上种植空心菜、茭白、水芹等蔬菜,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池塘养鱼所用的饲料,鱼食用后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排泄到水中后主要被A
       (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解;若A过量繁殖,则A会过量消耗水中的     ,不利于鱼的生长。
(3)蚜虫是危害蔬菜的害虫。为了防止蔬菜的减产,养殖者向鱼塘中施放了一定的七星瓢虫,对蚜虫进行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调查蚜虫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据图分析,蚜虫的种群密度下降最为明显的时间段是          ;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导致8-9月份蚜虫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右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         来源,各类生物要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机构上具有          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作用,释放出           被植物利用。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温带的某淡水湖泊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矽藻等),每年可见到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表示一年四季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养料、光、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6分)

(1)请分析浮游植物产生两个密度高峰期的原因。
(2)为什么秋季密度高峰值比春季低?
(3)若在某年春末夏初,该湖受到N、P等物质的轻度污染,造成湖中无机养料含量的改变(如下图),请在下图中绘出该年浮游植物密度变化曲线。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校环保小组为调查该地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人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③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④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
根据以上结果回答:
(1)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2)①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        ,②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        ,③号水源的污染属        
(3)假若①号和③号水源的污染属同一性质,程度相同,则①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③号水源         。(填“远”“近”或“不能判断”)。
(4)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          水源,这一水源一般是由            排出的废水,治理的方法有                                等。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