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上海]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近代外国领事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时间当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 D.中法战争后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租界建立之初华洋分处。上海的租界出现华洋杂处局面开始于

A.《上海土地章程》订立 B.小刀会义军占领县城
C.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成立 D.工部局建立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说明了文献记录

A.最接近历史真相    B.不能揭示出真相
C.能还原历史真相    D.会受立场的影响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一役”直接唤起了国民,催生了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民族主义论》说:“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派系斗争十分尖锐 B.政权更替相当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审判制度沿用前清 B.政体变化不甚明显
C.平等制度遭受玷污 D.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述及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改订新约运动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些特权,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权、租界和租借地,签订了近代以来第一批相对平等的新约,是此前历次收回主权运动成绩最大的一次。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

A.大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7月7日,成都人民公园“川军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前,幸存川军老兵及川军后人在纪念某事件75周年,这一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 B.皖南事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曾广泛流行的顺口溜反映的生产情景出现于

A.土地改革之前 B.土地改革时期
C.人民公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 中美建立正式外关关系
③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④ D.① ③ ④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2年来,它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是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研究小组制作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的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等并列的栏目,请你帮助再续一个同层次的栏目,最合适的标题是

A.重返联合国的风雨 B.思想解放的历程
C.世贸组织的接纳 D.上海世博会的召开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做了各种思考,梁启超的回答最可能是

A.口耳相传的传说 B.经过调查与研究的纪事
C.全体国民的故事 D.国民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原是一个法文词语,意为“再生”。从其历史内涵看,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获得了再生的是

A.西欧文学艺术 B.资产阶级人文主义
C.古希腊-罗马文明 D.中世纪基督教文明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其主要结果是

A.封建等级制形成 B.等级君主制形成
C.君主专制形成 D.民主制度形成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材料所述的“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B.国王权力全部转移至议会
C.从传统君主专制向近代民主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件,规定了联邦宪法和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1791年宪法》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说“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该观点强调《人权宣言》

A.克服了英国《权利法案》的局限性
B.超越了美国《独立宣言》
C.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某一时期,“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这一时期约指

A.19世纪中期的30年 B.19世纪最后的30年
C.20世纪最初的30年 D.20世纪最后的30年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为此,“我”能做的是

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 B.解放农奴,分给份地
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 D.效法西欧,发展工业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到一八九八—— 一九一四年间先在欧美然后在亚洲最终形成了。”在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阶段,欧美国家在经济领域出现了

A.垄断资本,巨型企业 B.大财阀,小型企业
C.大政府,小社会 D.大帝国,大财阀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中写道:“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期间签署的诸多条约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有
①《凡尔赛和约》   ②《四国条约》   ③《五国海军协定》   ④《九国公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期一份国际文件中规定:“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该文件是

A.《慕尼黑协定》 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抵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总统发表对全国的电视讲话,宣布“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的局势,我将停止作为总统的职务活动。”这次讲话的日期当是   

A.1922年12月25日  B.1989年12月25日 
C.1991年12月25日  D.2000年12月25日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以来国际格局经历了三次演变。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格局
B.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格局
C.多极化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D.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格局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传统习俗
B.新式交通工具导致出行拥挤
C.新式交通工具已为大众认可
D.新式交通工具仍然有待改进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方《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反映了

A.中国社会对西方知识的需求增加
B.西书翻译总量明显增加
C.人文类西书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小
D.科学类西书翻译数量的增长比人文类更快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A.帝国的建立离不开煤铁资源
B.工业化提供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里的“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弊 D.政府懦弱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论文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
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B.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C.世界经济多元化的趋势 D.欧洲、日本的重新崛起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外发现”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因此,旧的庆祝欧洲“海外发现”的描述,受到一些以土著美洲人或非洲裔美洲人观点探讨欧洲扩张经历的历史学家的广泛挑战。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问:
(1)1500年前后大西洋之世界地位的变化与哪一系列重大史实直接相关?
(2)请列举3项史实,替代材料中省略的内容。
(3)根据材料最末一句所述“观点”,对“发现新大陆”将如何评价?
(4)请列举评价“发现新大陆”的两对(组)视角。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陈代谢
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              ”的命题。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请为文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你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是什么?
(3)为什么说40年代、60年代、90年代“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请以史实说明。
(4)经过半个世纪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与19世纪40年代相比有哪些不同?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宣传画

请问:
(1)你从该宣传画中读出哪些历史信息?依据分别是什么?
(2)如要核实你对该画认识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方法?(至少写出4个,共4分)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技术与革命
材料一 在18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很贫乏,不能直接用于工业过程。事实上,直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化学和电子科学的繁荣,科学理论才为新的方法和新工业提供了基础。不管怎样,早在19世纪末期,科学的方法——尤其是观察和实验——已被付诸实践(都不是成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进步并非皆归功于专业技术人员。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许多事例说明,“实验方法”一词太正式和确定、不能准确描绘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反复试验法”也许更恰当。
——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到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虽然这不是说传统的、来自经验的方法大部分或甚至全盘都被抛弃了。经验主义在许多工业中仍然占统治地位,有些工业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1870年以后,我们可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展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
——F·欣斯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与材料二试图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请简述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的独特性
材料一 随着南方原有的上流社会的彻底毁灭,形形色色的北方人开始涌入战败地区。有的去代表联邦政府,有的去参与地方政治,有的去挣钱,另外有很大一部分人出于民主和人道动机,去教导那些穷困的、曾经是奴隶的人们读写的基础知识或基本的谋生技艺。黑人在南方参加选举,在立法机关当代表,有的还担任公职。这个时期被称为“重建时期”。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在被称为“罗斯福革命”的时期,发生的变化是很大的。新政扩大了联邦政府的作用(这是早先历届政府没有做到的),而把奉行不干涉主义的政府改变成为社会服务的或福利的政府。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美国的边界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无形边疆的扩展。对于美国这种有形与无形的扩展,历史学家常常会追问:美国的“边疆”到底在哪里?
材料四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曾对美国民众说“美国并不比希腊、英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更为独一无二”,又说“你展示爱国主义的方式是如何对待你的美国同胞”。
——(美)迪内希·德·索萨《奥巴马的秘密:反殖民主义者》
(1)材料一所述国家为什么需要重建?“重建时期”开始于哪一年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现象?
(2)请概述美国“重建”后在全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扩展无形边疆的基本史实。
(3)请利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奥巴马观点的认识。

来源:2013届上海闸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