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西]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卷

下列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巅狂能(chěng)眼花缭乱乎不同(jǒng)
B.怂勇补(jiào)萎缩不前而不舍(qiè)
C.惩诫机(zhù)义愤填赝序井然(zhì)
D.恍惚舞(xuán)低回婉转九连环(qū)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加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B.仔细查了几遍,试卷上还是找不出纰漏,这真让人忘乎所以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这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的人生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了许多惊涛骇浪。
B.与此同时,还应该提高对美术的修养,使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
C.我们的思想是开放的,但思想开放了,那大胆的人却更少了。
D.作者在回忆中,仿佛母亲的爱依旧弥漫在那儿时的家中。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
②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
③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④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
⑤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A.⑤④③②① B.②①⑤④③ C.⑤③④②① D.②①⑤③④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不必说(甲)……,也不必说(乙)……,单是(丙)……,就(丁)……”句式中,所强调的内容通常应放在哪个分句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环保部近日通报了今年进行的华北六省市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结果,受检查的2.6万多家企业中,几十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或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的违法问题。环保部对这些企业的违法问题进行了查处。然而,88家企业共罚了613万,平均到每家企业只有七万。但污染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影响却无法用这七万来挽回。

A.不少企业存在非法排污问题。
B.污染地下水企业平均只罚七万“失之于宽”
C.政府要及时披露信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D.污染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影响要大得多。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
以下哪种情感没有在诗作中体现出来(   )

A.作者对琴音的喜爱之情。 B.作者得见故人的亲切之情。
C.作者对蜀僧的钦佩之情。 D.作者听琴时的感动、陶醉之情。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借名琴“绿绮”和名山“峨嵋”写出蜀僧来历非凡,暗示其技艺超群。
B.诗歌借“流水”、“余响”和“霜钟”三个典故,巧妙地将听琴的感受展现在读者面前。
C.“客心洗流水”是说客人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正面突出了琴音的美妙无比。
D.“霜钟”与后文的“秋云”相应成趣,既点明时令是秋天,又暗示时间已悄悄流逝。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
管仲、隰(xí)朋桓公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不亦乎!
【注释】①伐:讨伐②孤竹:国名③阳:山的南面为阳④阴:山的北面为阴⑤仞:挖一仞深⑥师:向……学习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 人 不 知 以 其 愚 心 师 圣 人 之 智

A.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B.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C.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D.今人不知以其愚心师/圣人之智

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从(    )   过(    )
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管仲和隰朋的智慧分别表现在哪件事情上,请简要概括。
读完这段文字,你受到什么启发?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中的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时对亲人的难舍之情。
朋友对你的进步表现出吃惊的神情,你可以用《孙权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应他。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扁豆
苏雪林
①“多少时候,没有到菜圃里去了,我们种的扁豆,应当成熟了罢?”康立在凉台的栏边,眼望那络满了荒青老翠的菜畦,有意无意地说着。
②谁也不曾想到暑假前随意种的扁豆了,经康一提,我恍然记起,“我们去看看,如果熟了,便采撷些来煮吃,好吗?”康点头,我便到厨房里拿了一只小竹篮,和康走下石阶,一直到园的北头。
③因无人治理的缘故,菜圃里长满了杂草,有些还是带刺的蒺藜,扁豆牵藤时我们曾替它搭了柴枝做的架子,后来藤蔓重了,将架压倒,它便在乱草和蒺藜里开花,并且结满了离离的豆荚。
④折下一枝豆荚,细细赏玩,造物者真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呵!他不但对于鲜红的苹果,娇艳的樱桃,绛衣冰肌的荔枝,着意渲染,便是这小小一片豆荚,也不肯掉以轻心的。你看这豆荚的颜色,是怎样的可爱,寻常只知豆荚的颜色是绿的,谁知这绿色也大有深浅,荚之上端是浓绿,渐融化为淡青,更抹三层薄紫,便觉润泽如玉,鲜明如宝石。
⑤我们一面采撷,一面谈笑,愉快非常,不是为今天晚上有扁豆吃而愉快,只是这采撷的事实可愉快罢了。我想这或是蛮性遗留的一种,我们的祖先——猿猴——寻到了成熟的榛栗,呼朋唤类的去采集,预备过冬,在他们是最快活的,到现在虽然进化为文明人了,这性情仍然存在。无论大人或孩子,——自然孩子更甚,逢到收获果蔬,总是感到特别兴趣的,有时候,拿一根竹竿,偷打邻家的枣儿,吃着时,似乎比叫仆人在街上买回的鲜果还要香甜呢。
⑥我所禀受的蛮性或者比较的深,而且从小在乡村长大,对于田家风味,分外系恋,我爱于听见母鸡阁阁叫时,赶去拾她的卵!我爱从沙土里拔起一个一个的大萝卜,到清水溪中洗净,兜着回家;我爱亲手掘起肥大的白菜,放在瓦钵里煮。虽然不会挤牛乳,但喜欢农妇当着我的面挤,并非怕她背后搀水,只是爱听那迸射在冰铁桶的嗤嗤声,觉得比雨打枯荷,更清爽可耳。
⑦康说他故乡有几亩田,我每每劝他回去躬耕,今天摘着扁豆,又提起这话。他说:“我何尝不想回去呢。但时局这样的不安宁,乡下更时常闹土匪,闹兵灾,你不怕么?”我听了想起我太平故乡两次被土匪溃兵所蹂躏的情形,不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扁豆”在行文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⑤自然段猿猴“呼朋唤类”采榛栗的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
鲁迅在《社戏》里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苏雪林也说“有时候,拿一根竹竿,偷打邻家的枣儿,吃着时,似乎比叫仆人在街上买回的鲜果还要香甜呢”,是什么原因让鲁迅与苏雪林分别有类似的感受?
概括第⑥段划线句子所写内容,并说说此段文字有何作用?
行文结束时,作者为什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由此可推断,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世袭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的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只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意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捡起那只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乙)让生命淡如湖水
张丽钧
睿智的庄子给我们留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
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现代心理学称之为“目的颤抖”。
太想纫好针的手在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在颤抖。华伦达原本有着一双在钢索上如履平地的脚,但过分求胜之心硬是使他双脚失去了平衡——那著名的“华伦达心态”以华伦达的失足殒命而被赋予了一种沉重的内涵。
人生岂能无目的?然而,目的本是引领着你前行的,如果将目的做成沙袋捆缚在身上,每前进一步,巨大的牵累与莫名的恐惧就赶来羁绊你的手脚。如此,你将如何去约见那成功的自我?
“目的颤抖”是因为心在颤抖。心台太低,远处的胜景便不幸为荒草杂树所遮蔽;平庸的眼,注定无福饱览那绝世的秀色。而太在乎了,太看重了,其结果,则如同恐惧蛀蚀了勇敢,失败吞噬了成功。
“大体则有,具体则无”,把目光放得远一些,让生命恬淡成一泓波澜不惊的湖水,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岸旁侧觅坦途。
你觉得(甲)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乙)文提倡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为什么用“让生命淡如湖水”为题?
(甲)文修辞手法运用成功,请对下面两个句子进行赏析。
(1)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的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2)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意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坍塌了。
读完(甲)(乙)两文,你有哪些收获?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故事,并完成后面的任务。
一年前,鹿丹的爸爸不幸遭遇了一场车祸。妈妈为了给爸爸治疗,带着爸爸辗转于几家医院之间。大多数晚上,她都住在病房里。刚进初中的鹿丹和还在读小学的弟弟也只能随着父母挤在小小的病房里。有时病房安排了别的病人,鹿丹就只能回家,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家里……前几天,鹿丹的爸爸终于出院了,虽然落下残疾,但他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看到女儿,他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关心过她的学习了。于是,他翻开了鹿丹的作业。让他吃惊的是,鹿丹的作业几乎都是空白。他当着家人的面把鹿丹训斥了一顿。而鹿丹也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责问爸爸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来管她,并且从家里跑了出来。
音乐是抚慰心灵的圣药。如果让你给鹿丹推荐一首歌来帮助她解除烦恼,你会推荐什么歌曲?为什么?
两天后,在班主任老师和朋友的劝说下,鹿丹回到了家里。请你为鹿丹设计一段她回家后对爸爸说的话。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七校七年级下期联考语文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