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2-201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下列关于物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了理想模型——质点 |
B.在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利用等效替代方法最基本的原则是必须保持效果相同 |
C.利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使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
D.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下列四个选项中的物理量均为标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 | B.力、质量、加速度 |
C.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 | D.路程、速率、温度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自行车后轮的转动情况时可以将自行车看作质点 |
B.电台报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时间”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
C.质量和速度都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
D.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反而增大 |
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某探究小组将一质量为0.4 kg的物体在升降机中竖直挂在弹簧秤下端,物体同升降机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已知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秤的示数为4.8 N |
B.弹簧秤的示数为0.8N |
C.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
D.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
为了求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子从楼顶自由下落,若空气阻力不计,当地重力加速度已知,只需测出一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这个物理量可能是下面的
A.石子下落的时间 | B.第1秒内的位移 |
C.石子的质量 | D.通过最后1米所用的时间 |
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
A.返回舱和降落伞匀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受到的重力和空气对它们的作用力平衡 |
B.在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减速的主要原因是返回舱的重力减小 |
C.在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加速度方向向上 |
D.在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合力必定大于分力 |
B.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
甲、乙、丙三个质量、材料完全相同的物体,由于外力的作用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
A.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同 |
B.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
C.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
D.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在0~6s时间内,甲物体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
B.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再向后运动4s |
C.在第3s末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 |
D.在0~6s时间内,两物体相遇两次,相遇的时间为2s末和6s末 |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kg,弹簧秤的读数为2N。若轻轻向盘中加砝码,使其质量增加到0.9 kg时,物体A仍然处于静止状态。(g=10m/s2,不计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秤的读数将变大 | B.A对桌面的压力将增大 |
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 D.A对桌面的摩擦力将变大 |
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推木块1,当两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A.L+μm1g/k | B.L+μ(m1+m2)g/k |
C.L-μm2g/k | D.L-μ(m1+m2)g/k |
实验桌上放有一小木块、一块长木板、一个轻弹簧、一把毫米刻度尺、一段细线、一个铁架台,在没有其他实验器材的情况下,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想测出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这组同学设计出了下面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方案甲:固定木板,水平拉弹簧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
方案乙:固定弹簧一端,另一端与木块相连,水平拉木板(如图乙)
(2)在选定合理的方案后,由于无法测出木块对平木板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于是同学们想出了下面的办法进行测量,请你根据提示求出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a.如图丙将弹簧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长度L1;
b.如图丁,在图丙的基础上将小木块挂在弹簧的下端,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长度L2;
c.根据你的选择,测出图甲(或图乙)中弹簧的长度L3。
d.根据上面的操作步骤,你可以得出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相邻两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该同学在图中标出测量的距离时,忘记写下BC和CD的数值,只标记下了AB和DE的数值。但他仍然算出了加速度的数值,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通过多次实验,在保证滑块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验中测得滑块的加速度a和细线拉力F(用沙桶和沙的总重力代替)的资料如下表所示。
F/N |
0.20 |
0.30 |
0.40 |
0.50 |
a/(m/s2) |
0.10 |
0.21 |
0.29 |
0.40 |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作a-F图线。
(3)根据图线可求出滑块的质量是 kg
(4)图线在F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B悬于空中,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A放在斜面上,二者均处于静止状态,A、B的质量为别为M、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1)求连接A、B的绳子的拉力大小;
(2)若剪断A、B间的绳子,则B刚要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若调节斜面倾角使A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恰好为零,则斜面倾角的正弦值是多少。
高速公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的速度大,在一些特殊的雾、雨、雪天气里若司机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多辆车追尾连续相撞的事故。在正常天气里某段高速公路允许的最高行驶速率为120km/h。如果某天有薄雾,一汽车在该平直高速路上行驶,相关部门通知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72km/h,已知这辆汽车刹车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8m/s2,该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前面障碍物到制动所需要的时间)为0.75s。
(1)请你根据上面的数据算出司机在薄雾天的能见度至少要多少米?
(2)若司机驾驶此车在正常天气里以最高速度匀速通过(1)中的距离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 =1kg的小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 = 0时刻开始,物体在受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s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零,第5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g取10m/s2)则
(1)前3秒内物体速度与加速度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定性说明大体变化即可)
(2)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物体在0~3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
(4)物体在0~5s时间内的最大速率为多少。
用同种材料制成倾角为θ=30°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3.0m且固定,斜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段很小的弧形平滑连接。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下滑动,若初始速度v0=2.0m/s,小物块运动2.0s后停止在斜面上。减小初始速度v0,多次进行实验,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在斜面上的时间t,作出相应的v0-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g=10m/s2)求:
(1)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值;
(3)某同学认为,若小物块初速度v0=3m/s,则根据图象可以推知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为3s。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给出推导过程;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解出正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