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安徽]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四校联盟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试卷

下列四个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正确且全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凋零的落花,已让诗人惆(chàng)万分;仕途的失意,更使得诗人没有丝毫闲情逸志赏玩这眼前的绿水青山。
B.终于来到了驰名中外的中山陵,(shè)级而上,只见道旁的大树绿阴如盖,郁郁葱葱,遥望中的中山陵更让我浮想联翩。
C.展台正中的那款新车,冷峻的色调,流线形的车身,别具匠心的设计,一(piē)之下,其他展品均黯然失色。
D.由于同行的作梗,老王生意一落千丈,倔强的他本想东山再起,但(ǎo)不过儿子的坚持,关门歇业,重新过起拮据的日子。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四校联盟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B.我国首颗青少年科普卫星——“希望一号”发射成功,现场学生忍俊不禁地笑了。
C.一向精于市场运作的英超球队曼城又一次捷足先登,签下了心仪已久的球星。
D.决赛场上,马布里带领的北京篮球队员个个精神矍铄,斗志昂扬,众多球迷为之倾倒。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四校联盟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B.数码媒体艺术对于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但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正日益受到关注。
C.在雷锋精神渐被遗忘的今天,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年的思想道德水平。
D.“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形式,必须把“软实力”建设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去。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四校联盟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某大学生在求职时考官对他说的话,请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替该大学生应对。
考官: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①言外之意:
②应对: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四校联盟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律诗《旅夜书怀》,其中3—6句被打乱了顺序,请在A、B、C、D处填上相应诗句的序号。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A        B    
    C          D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①月涌大江流  ②名岂文章著  ③星垂平野阔  ④官应老病休
A:        B:         C:         D: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四校联盟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要求填写诗句。
子曰:“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百姓疾苦、心忧天下的句子是:               
                  。
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诗人出尘脱俗的优雅情趣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                                          。”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指出自己求学时甘于粗食敝衣原因的句子是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四校联盟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雨钱》,完成小题。
滨州一秀才,读书斋中,有款门者,启视,则一皤然翁,形貌甚古。延之入,请问姓氏,翁自言:“姓胡,实乃狐仙。慕君高雅,愿共晨夕。”秀才固旷达,亦不为怪。遂与评驳今古,殊博洽,镂花雕绘,粲于牙齿,时抽经义,则名理湛深,出人意外。生惊服,留之甚久。
一日密祈翁曰:“君爱我良厚。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自可立致,何不少为周给?”翁默然,似不以为可。少间,笑曰:“此大易事,但须得十数钱作母。”生如其请。翁乃与共入密室中,禹步作咒。俄顷,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锵锵而下,势如骤雨,转瞬没膝,拔足而立,又没踝。广丈之舍,约深三四尺余。乃顾语生曰:“颇厌君意否?”曰:“足矣。”翁一挥,钱即画然而止,乃相与扃户出。生窃喜,自谓暴富。
顷之,入室取用,则满室阿堵物皆为乌有,惟母钱十余枚寥寥尚在。生大失望,盛气向翁,颇怼其诳。翁怒曰:“我本与君文字交不谋与君作贼便如秀才意只合寻梁上君子交好得老夫不能承命!”遂拂衣去。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禹步: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 扃:关闭。   怼:怨恨。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之入,请问姓氏(         )     (2) 君爱我厚(          )
(3)乃相与扃户出(         )         (4) 颇君意否(          )
下面是对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请在标明序号的四处中选出断句错误的一处。(       )
我本与君文字①交不谋与君作贼②便如秀才意③只合寻梁上君子交好得④老夫不能承命!

A.① B.② C.③ D.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秀才固旷达,亦不为怪。
(2)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自可立致,何不少为周给?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示?至少谈两点。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四校联盟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这首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迷”字包含几层意思?
这首诗的后两句与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表达的情感和运用的修辞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四校联盟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青瓦情思
段锡民
①朦朦胧胧的细雨,如轻纱,如薄雾,柔柔地曼笼着沧桑百年的老瓦房,编织了一幅天然的意境幽远的水彩画;瓦垄里雨丝汇成的水滴,晶莹地滚落,“滴滴答答”地滴在阶下,仿佛多情少女弹奏的琵琶心曲……
②如果,你从废墟里挖出了一枚远古的瓦片,请你捧起它来读吧。你会读到我们远祖凝聚在这小小瓦片里的心血,你的眼前会掠过一个伟大民族的耀眼的智慧之光。
③当我们远古的祖先从山洞、地穴里走出的时候,当他们聪明的大脑已不再满足茅草、石片、黄泥做屋顶遮风挡雨的时候,当他们迷茫的目光被熊熊的火光点亮的时候,当第一片青瓦铺上屋顶的时候,他们也许不知道,我们这个种族正在一步步走向文明,一步步走向智慧,一步步走向辉煌。
④假如有一只神鹰,从遥远的大周王朝一直飞来,那么它从天空俯瞰大地,无论是繁华的皇城都市还是热闹的集镇码头,无论是杏花烟雨的春时江南还是霜染红叶的秋日北国,看到的定然是大片大片的青瓦屋顶。
⑤青瓦,是难得的雅俗共赏、贵贱咸宜的建筑材料。这小小的瓦片,似乎有神奇的魔法:宫廷等繁华场所铺上了青瓦,就会显得庄严大气;而庄稼院等普通场所铺上青瓦,也会显得十分得体。同样,寺庙等宗教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异常肃穆;园林等休闲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特别精致;商贾人家等富庶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格外豪华;书院等文化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相当典雅;甚至连剧院酒肆勾栏等娱乐场所铺上青瓦,也会显得分外华丽。
⑥更难得的是,青瓦有一颗平常心,无论铺设在何处,都一样忠于职守,为人们遮风避雨、送暖挡寒。铺在宫殿上,它不因主人的权势而骄奢;铺在庙宇间,它不因神灵的高贵而自诩;铺在商铺屋顶,它不会因主人生意盛衰而变节;铺在庄户人家檐上,它不会因家园贫寒而负心。青瓦,是真正的大家风范,是真正的名流、大师,是名副其实的伟人、大腕:他们都因和百姓心心相通而受到景仰,他们都因平常心和谦逊而赢得尊重。
⑦我对青瓦存有特殊情感,我曾亲手烧过半年的青瓦。细腻的黄土加上细细的沙子做青瓦的原料,然后用木制的模具做成瓦坯,在大太阳下晒上两天,再慢慢阴干,就可以入窑了。在窑里码好瓦坯后,用土封好窑顶,就开始点火。窑门上方有一个小小的观察孔,是专门“看火候”的,什么时候停火,全凭师傅的经验。停火过早,瓦烧得“生”,就不结实;停火晚,瓦会烧得变形。“住火”以后封好窑门,就开始“上水”。窑顶已事先用土围成了一个圆盘,挑来井水,倒进圆盘,让水慢慢渗入窑里。这也是一个关键环节:水渗得太慢,瓦同样不会结实;渗得太快,高温的瓦窑有可能发生爆裂。这道工序完成,就可以等着“出窑”了。
⑧烧瓦是个辛苦活,可这里也有乐趣。当墨蓝色的还有些烫手的瓦片从窑中搬出,两片瓦轻轻撞击,发出铿锵的声音,证明是质量不错的青瓦时,会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况且寒冷的冬天可以坐在温暖的窑门边闲侃;夏夜可以躺在凉爽的工棚里听蝈蝈们弹琴;秋日可以趁着忙碌间隙,从旁边的农田里挖来地瓜,擗来成穗的玉米,埋在滚烫的窑顶土里,不一会,就烤熟了,那滋味不知比街头小摊上烤的强多少倍。
⑨烧瓦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用无声无形的言语,形象地描绘了青瓦从一堆泥土锻炼成有用之材的过程;它教给我们只有经过水和火的考验才能坚韧的道理;它还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宠辱不惊、质朴做人……青瓦,是我的老师。
⑩历久弥坚、给人启迪的青瓦啊,你已然成为我心中的一道风景,一座丰碑。
文章第①段语言精美,富有韵味,请加以赏析。
第⑤段写到宫廷、庄稼院、寺庙、园林等不同场所的青瓦有何目的?
文章⑦、⑧两段写“我”烧瓦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说“捧起它来读吧”,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作者“读”出了青瓦的哪些内涵?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四校联盟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上面的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四校联盟高一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