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卷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1.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低价格、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解决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B.消费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3.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的资源短缺问题。
C.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D.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来源:2010—2011学年度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抗:抵抗
C.止一吊,遂不重诣。          吊:吊唁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隶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4.把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来源:2010—2011学年度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卷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题。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1.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

来源:2010—2011学年度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卷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中等

古诗文默写:(请用楷书书写,否则不给分)
依据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①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山不厌高,  ②     ③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④       ⑤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4)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⑦     ⑧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5)   ⑨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   ⑩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来源:2010—2011学年度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卷
  • 题型:未知题型
  •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我”从第一次见到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B.文章提到古人嘲笑“朝菌”、“蟪蛄”生命短暂的话,目的是以人的浅薄自大来衬托小花小草的伟大。
C.“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指它们的精神。
D.本文先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生命的力量,最后收束全文,含意深远。

E.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生命。
(2)文章在题目中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
(3)“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

来源:2010—2011学年度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卷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10年“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B.几位朝鲜半岛问题学者都认为,在延坪岛炮击事件中,美国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美国在朝韩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严重影响了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
C.王小明同学写作上瘾,非常想在某知名报纸上留下墨迹,然而终因能力有限,屡试不爽。
D.想当初,我信誓旦旦地抱着最虔诚的心要好好学习,但是坚持几天就懈怠了,所以成绩始终不理想。
来源:2010—2011学年度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刘兰枝和焦仲卿凄美的爱情故事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家长制吃人的本质。
B.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C.中国人民自从认识到再也不能错过历史机遇之日起,就已经开始了新的长征。
D.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仅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水稻,而且不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来源:2010—2011学年度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②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进取
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④贪婪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⑥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

A.⑤④①②③⑥ B.①②⑤④③⑥
C.④⑤⑥③②① D.③④⑤⑥①②
来源:2010—2011学年度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卷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措词不得体。请任意找出其中3处并修改。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来源:2010—2011学年度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卷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中等

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百分”是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在学校中,它是对学习者的最高评价。此外,它还是对人、对事物的完美评价。有的人为了获得“一百分”而夙兴夜寐;有的人却视“一百分”为草芥。有时,“一百分”可以成就一个人,有时,它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真可谓是,一个“一百分”,人生百味在其中。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一百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一百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来源:2010—2011学年度黑龙江龙东南七校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卷
  • 题型:作文
  • 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