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2010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感冒”一词竟是源于古代官场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
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笔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
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
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冒”这个俗语,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
下列对“害肚历”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害肚历”相传是宋代馆阁官员们择请假簿的俗称。馆阁中的官员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腹肚不安,免宿”一句,“害肚历”由此得名。 |
B.“害肚历”的来历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人详细的说明,为后人考察“害肚历”一词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
C.“害肚历”上请假时间累计不超过四天,“腹肚不安”不一定真的是身体有病,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括辞。 |
D.“害肚历”一词的出现和宋代馆阁以及馆阁官员的关系密切,这个名称被南宋的陈鹄戏谑地改称为“感风簿”。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感冒”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流行病,可是在任何一部典籍中都找不到“感冒”一词。作者考证发现,“感冒”最早是一个官场术语。 |
B.宋代设置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事务的机构,通称“馆阁”,这是“害肚历”一词产生的场所。 |
C.南宋“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将复杂疾病病源分为三种——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
D.北宋时期,“害肚历”一词出现:南宋时期,“感风簿”一词开始风靡官场;清代,演变成了“感冒假”。 |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鹄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感风簿”一词的由来。看来“害肚历”对陈鹄创造“感风簿”一词有一定的启发。 |
B.陈无择将复杂的疾病分为三种,虽难能可贵,但不是很科学。例如我们今天常说的“抑郁症”“传染病”等便无法归入其中。 |
C.“感冒”一词最开始是官场专用语,意思是感我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但很快就成为医学术语,为我们所熟知。 |
D.“感冒”一词进入了人们的日常口语,成为人们熟悉的一个词,因而它有趣的来历被遗忘了。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麻姑观瀑记
登麻姑,过半山亭,折而百步许,有声骤起于涧,轰轰然。予诧曰:“雷也。”客笑曰:“非也。”已更折百步,有物摇扬天际,下属崖壁,皓然一色。予诧曰:“雷也”。客又日:‘作也” 夫雷必雨俱,而雪非江寒不有。今方霁矣,而时则暑也,胡为乎雪乎?彼轰然者何也?更前数十步观之,非雪也,瀑也,其声则瀑之坠石而春子崖壑之间也。予之言谬矣。
时予酣不自己,乃逐蹑微磴下,猿引贯丛石,抵溪之受瀑处,欲细观其曲折。至则寒思扑面,俄顷侵肌骨。崖端蓬勃澎湃,崩雪卷玉,余气作烟雨数十丈,盘舞喷薄,天日为噎。崖下苔矾层错,奔涛疾激,稍失足,且逐浪去。予数呼客返,辄不应。客复把余往,顾盼崖石,若有所指画。予见其髯额张动,亦终不闻其语,乃大笑。
既退,语客:“予于霁知其不为雷,于暑知其不为雪。万一过此,而适当冥晦与夫阴凝栗烈之候,雷与雪亦乌可辨哉?夫雷以气震,非著鼓钟兄吾之有质可名;而雨之结为雪,雪之泮为水与瀑,一族也。予言果谬哉?”客笑不复应。
是山之奇以泉,泉以瀑。当隆、万时,守相有爱而振之者,更为亭台花石之属点染之,观益壮。杖履冠盖,晨夕交道路。至于今而残坏极矣,向所玩者,委诸宿莽,而不可问矣,仅盘石间一古柳亦且斩艾不留余蘖,山之兴废则有时哉。虽然,观可改,瀑不可改。亭台花石之属,近数岁,远数十岁,而瀑之寿干秋也。夫果千秋也,则数岁数十岁之兴废,直未足以喧寂之矣。
是日,境甚幽,观甚晰。所谓客,赵子淳生、玉衡,凡三人。
(选自明代徐芳《悬榻编》,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予之言谬矣谬:错误 |
B.时予酣不自已酣:畅快 |
C.余气作烟雨数十丈作:兴起 |
D.向所玩者,委诸宿莽委:丢弃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描述麻姑瀑布“声如雷”和“形似雪”的一组是( )
A.有声骤起于涧,轰轰然至则寒风扑面,俄顷侵肌骨 |
B.予见鬂其颊张动,亦终不闻其语有物摇扬天孙,下至崖壁,皓然一色 |
C.其声则瀑之坠石而春于崖壑之间也崖端蓬勃澎湃,崩雪卷玉 |
D.崖下石矶层错,奔涛疾激雪之泮为水与瀑,一族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后项是 ( )
A.这篇游记比喻生动,绘声绘色,将麻姑瀑布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文章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
B.作者在麻姑欣赏到瀑布美景,很是喜欢,想走到近处仔细观赏,途中还看到猿猴在山石间攀援穿行 |
C.观瀑归来,作者向客人指出,瀑布声如雷,形似雪的说法有些道理。如果赶上天气晦暗,阴冷结冰寒风刺骨的日子,这种感觉会更强烈。 |
D.麻姑瀑布闻名于世,一时游人络绎不绝。而今亭台残坏,游客稀少,而泉瀑不因人事而废替,依然气势恢宏。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数呼客返,辄不应。客复把余往,顾盼崖石,若有所指画。
(2)虽然,观可改,瀑不可改。这台花石之属,近数岁,远数十岁,而瀑之寿千秋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菜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菜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档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2)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面对诺奖,亢奋的中国当学日本内省
刘效仁
谜底揭晓,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和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分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对于钱永健这位钱学森的堂侄有望获奖,中国媒体此前就表现了一种莫名的亢奋。倒是自今年度诺奖颁布以来已有3名科学家享受殊荣的日本,显得内敛。日本反省教育的不足,希望借此机会扭转社会上对理工科敬而远之的风气,给基础科学研究注入活力。(《新京报》10月9日)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皆因一年一度有一个诺奖,皆因一年一度总与中国人无缘,总是让中国公众和传媒感到莫名的忧伤。国人摘掉有色眼睛,终于发现,诺贝尔奖毕竟是世界顶级大奖,代表了世界科学的尖端水准,需以一个国家的基础科研水平为铺垫,综合科研能力作依托。所以,当印度、日本等近邻陆续有人摘取诺奖桂冠,唯有中国无缘,总是让人感到了某种不平。
这下好了,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上榜了。不说此前,媒体就其能否获奖做足了文章。许多媒体9日的新闻标题皆为“钱学森堂侄摘得化学诺奖”,并将钱永健的照片放在了首位。钱永健的名字免了,国籍更不在话下,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暗示,钱家的骄傲,中国的骄傲。事实上,两个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许多年来就没有少为中国人争来荣光,这下终于来了个接班人,能不鼓而呼之,弹冠庆之?
倒是日本人沉得住气。今年,除了下村修获化学奖,美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获得物理学奖(新华网10月7日)。南部阳一郎亦生于日本,后加入美国籍。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和小柴昌俊,过去也是因为基本粒子领域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证明日本在基本粒子研究领域实力不俗。但《读卖新闻》8日发表社论却指出,日本国内近年来出现了年轻人对物理学等理工科敬而远之的现象,政府和大学应该着手改革培养科研人员的体系,以增加日本年轻人对科学的梦想和期待。《每日新闻》社论也直言,日本的科学技术政策偏重经济效益,政府把科技当作活跃经济的主要支柱,大学的研究也追求效益和应用。公共媒体难得的理性和清醒,对于政府和公众自省当有振聋发聩之效。
反观我们自己的亢奋,就未免有些不伦不类,乃至于神经质。钱永健1952年出生在纽约,从小对化学很感兴趣,因气喘病只能经常待在家里,就在地下室摆弄瓶瓶罐罐,做化学实验。假如钱永健从小生活在中国会如何?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恐怕他的小小爱好和创新天才早就夭折了吧。别说家庭宽容不得,我们的大学也未必容得下身体不健康的学生。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日本的益川敏英居然外语不佳,在中国唯英语是崇的当下,简直不可思议。
其实,说到底是教育的差异。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就指出,中国教育正在追求失去灵魂的卓越——重视市场名利,轻视本科,轻视教学,轻视原创,轻视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忘了后者才是大学的灵魂。(《中国青年报》10月9日)这种反思,无疑是切中时弊的。问题在于,这不仅是高校的错,也不仅仅大学校长们的错,而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评估机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和不足。
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反映了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地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人民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的崇高品德。 |
B.中国许多媒体9日的新闻标题皆为“钱学森堂侄摘得化学诺奖”,其中有意省去了姓名和国籍,这一方面反映了国人的某种期盼,也反映了这些毁体的媚俗。 |
C.日本科学家下村修诺贝尔化学大奖,美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因为基本粒子领域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充分证明日本在基本粒子研究领域实力不俗。 |
D.文中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这定日本的益川敏英外语不佳,钱永键的身体也不好,意在提醒人们现有的教育体制和评估机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
E.钱永键教授生在美国,是美国国籍。可见他的确是“美国科学家”,但他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林的堂侄,却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作为科学家失去了爱国心,无疑是可悲的。
在文中,对钱永键获诺贝尔中国媒体的“亢奋”有哪些具体表现?为什么如此“亢奋”?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末附注部分的作用。结合新闻内容,探究“公共媒体难得的理性和清醒,对于政府和公从自省当有振聋发聩之效”一句话的内涵,并联系社会现实,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段家与葛家的仇恨恩怨,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慢慢地在段晓娟心中 了。
(2)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去了, 高考,阳光依然那么和煦,可我看来却没有那么的温和了。
(3)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下周一于巴塞罗那召开的“移动世界大会”上,三星很可能展示 自主操作系统平台的智能手机。
A.消释临近基于 | B.消逝临近鉴于 |
C.消释邻近鉴于 | D.消逝邻近基于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能够与括号里面的词语互换而不改变原意的一项是( )
A.孩子受到了欺负,作为家长态度要冷静,昼量心平气和地了解清楚情况,对症下药,切不可以牙还牙,激化矛盾,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投桃报李) |
B.2007肆虑网络世界的“熊猫烧香”病毒给网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入狱服刑的病毒程序设计得之一的李俊最近出狱,他表示要洗心革面,并帮助网友维护网络安全。(改头换面) |
C.毕业典礼上,小王对小李说:“今天你同我天各一方,你有你的生活,我继续我的忙碌。但是无论相隔多远,我们可不要忘记对方啊。”(劳燕分飞) |
D.名字是考生的,照片却是“枪手”的。这种李代桃僵的手法被众多作弊者屡试不爽。令记者感到纳闷的是,究竟是谁在为“枪手”作弊亮起了绿灯?(昌名顶替)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抓赌打假行动,是综合治理足球环境,重振中国足球的重要一步,对于维护足球的公平竞赛环境,提高广大球迷对中国足球的信心,保障足球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B.奥运期间,刘敏体验到了机场安检的严格。她和3位同事从北京去大连出差,一人随身携带了一瓶念慈崦川贝楷枇杷膏,结果当着安检人员喝了一口后被要求扔掉了。 |
C.时代华纳公司今年5月宣布,将于年底分斥AOL。分析人士认为,AOL年底分拆后,应该与雅虎或MSN合作,否则不这样做,将难以独立生存。 |
D.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今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将被大大提升,医疗管理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患者将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神七航天员出舱全过程。要求语言连贯,不出现具体时间和数据。(不超过70字)
下午一点三十三分,神舟七号返回舱门关闭,航天员出舱执行太空行走任务开始。随后翟志刚和刘伯明两人开始穿舱外航天服,三点二十左右,两人全副武装,其中担任出舱任务的翟志刚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刘伯明则身着俄制“海鹰”舱外航天服,三点四十,两人将舱外航天服逐步加压,而轨道舱则慢慢泄压,直至逐步接近真空状态。四点十六分,轨道舱第一次泄压完毕,舱内气压由一个标准大气压降至七十千帕,当舱内气压降至两千帕时可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四点三十三分,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打开轨道舱门,按程序启动出舱。”四点三十三分二十四秒,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在刘伯明的帮助下,翟志刚一只手固定身体,一只手将轨道舱门解锁,缓缓打开舱门,整个开门过程持续十多分钟,翟志铡开始出舱进入太空,他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候”。四点四十五分十七秒,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了。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伞”“哈哈镜”“鹅卵石”“开关”“风筝”“火柴盒”中任选两个词,为它们各写一段新解。
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必与示例相同。
示例:镜子——即使被砸成碎片,也不肯改变诚实的本性。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1999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出了王朔的《我看金庸》,说金庸小说不值得一读,文章水准不高,云云,总之就是说金庸不值得大家那么喜欢和尊敬。
1999年11月5日,《文汇报》刊登了金庸先生的回复,他说:“……有时会得到意料不到的赞扬,有时会遭到过于苛求的底毁。那是人生中的常事,不足为奇。王朔先生的批评,或许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予才力,那是无可奈何的了……上天已经待我太好,既享受了这么多幸福,偶尔给人骂几句,命是该有,不会不开心的。”
(二)有一次电视节目上,主持人问张艺谋:“你怎样看待一些对你的微词”,张艺谋说他把批评他的文章单独裱起来,提醒和鞭策自己。
读了两则材料你有何想法?请结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命意作文。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刘继明
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
小偷敲开门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双美丽得令人心悸的濒死者的眼睛。就在他还未来得及问“请问您要花吗?”的当儿,他手里拿着的那束花已被轻轻地接过去了。“好香的玫瑰呀!”小偷听见她凑近塑料花认真嗅嗅说。小偷一时有点惶惑。“是刚采到的吗?”她捧着塑料花往里走时又回眸一笑,“大谢谢了。”她再次把脸贴近塑料花,陶醉地闭上眼睛。小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拘束不安。“您看这花放在哪儿好?”她捧着那束塑料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久没人给我送花了。您看过我演的哪部歌剧?《杜兰朵公主》?《卡门》?还是《原野》?噢,那您听过我的音乐会了。”她总算找到一个空罐头瓶,“您看这花插在这里面行吗?我这儿空罐头瓶有的是,可就是没那么多的花。”她又喘息似的笑了笑,“您从哪儿知道我喜欢玫瑰的?我可从来没对人说起过。”她忽然偏过脸,孩子气地把双手合胸前,“您猜猜看,我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小偷摇了摇头。
“弹钢琴。”她轻轻吐出三个字。她坐在钢琴旁喃喃地说。琴声蚕丝一样从她手指下滑出来,显得软绵无力。“您能听得出来是哪一首曲子吗?”她说,“我的手指弱得像棉絮,您没法想象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是靠这支曲子走进音乐学院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您听出来了吗?可惜我不能唱了,大学时代我唱它得过大奖。”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无力地垂下,“您在听吗?”
“我该走了。”小偷从沙发上站起身,语气显得很坚决地说。当他穿过客厅,快步向门口走去时,他听见身后传来一种异常的声音,“您……还来吗?”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要是每天都能闻到清新的玫瑰该多好。”她又把脸贴近那束放在罐头瓶里的塑料玫瑰,自言自语地说。
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噢!”她吻着那些妖艳的花朵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玫瑰。”她因兴奋过度,呼吸有些困难起来。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她默默地看着他做完这些。“您知道吗,我还以为您不会来了。”她说。
“我也是这么想。”他说。
“可您还是来了”,她说,“您不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可惜我不能给您唱歌了,您不会见怪吧?”
“怎么会呢!”他目光看着别处。
“我本来可以给您把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弹完,可我的手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她说,“您在看什么呢?”
“我在看墙上那幅画。”
“您认出来那是我了吗?”
“我正这么想来着。”
“那时候我刚刚成名,您看我笑得多甜。”
“你笑的时候像我一位同学,中学时我们一直同桌,”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片,“后来她出国了。”他问,“我可以抽烟吗?”“抽吧!”
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它使房间里很长一段时间散发着奇异的花香。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她再次产生弹完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念头,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就在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他胡子拉碴,目光变得更加阴郁,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的一朵玫瑰了,他想。
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老人瞥了一眼他手里的玫瑰花,漠然地说:“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她两个月以前死了。”
(选自《阅读与鉴赏》)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当玫瑰花刚一出现在门前时,虚弱的女歌唱家就自然而然地接了过去,可见女歌唱家性格开朗乐观,也让我们看到她曾经拥有许多崇拜者,也常常收到玫瑰花。 |
B.当女歌唱家拥有玫瑰时,她苍白的脸上一度出现淡淡的红润。而当玫瑰花不再出现时,她的脸色就比往常更加苍白。这既有病情加重的原因,也与她心境的落寞、凄凉有关。 |
C.文中的“芳香四溢”写出了玫瑰花的鹇和芬芳,衬托出女歌唱家像花一样恢复了生命力,可以健康而快乐地拥抱生活了。 |
D.小说以简笔勾勒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心灵落寞的小偷形象,其中两次提到小偷“阴郁”的目光,让人联想到小偷可能有着复杂的人生经历。 |
E.文中小偷第一次“送”玫瑰应该是敲开门后的应急准备,第二次“送”玫瑰仍
然另有所图,以后送玫瑰则是出于对女歌唱家的敬仰和同情。
请结合内容分析,小说以“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为题有哪些含意?
文中女高音对塑料花又是“凑近”,又是“嗅”,又是“贴近”,又是“陶醉”,还说“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请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上的作用。
有人将文章最后两节改为:“此后,他坚持给那位女歌唱家送玫瑰,直到她的身体康复。”你觉得这个结尾和原文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