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湖北]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图为“某地甲、乙两工厂万元产值主要成本百分比图”,读图回答1~2题。
有关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工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工人工资水平低
B.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当
C.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比例差异悬殊
D.乙工厂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高

下列关于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现在甲类工业受地域条件的限制逐渐减弱
B.乙类工业在我国正逐步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C.自然条件对甲、乙两类工业均无明显影响
D.甲、乙两类工业发展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求完全一致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边左图为美国硅谷地区图,右图为鲁尔区图,读图完成3~4题。

两地区工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环境优美
C.交通便捷 D.能源充足

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B.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
C.因生产联系而分散
D.工业布局趋向水源丰富地区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全长约1318千米,预计将于2010年底全线贯通,并于2012年通车运营,读图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  )
① 减少建设成本                
② 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③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  
④减少对周边的环境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下列对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密切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联系 
② 从根本上解决南北铁路运输压力紧张状况
③有利于跨城就业 
④加剧大气污染 
⑤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示意图,Ⅰ~Ⅴ代表各种运输方式由优到劣的大体次序。据此回答7~8题。

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流向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
(1)小麦:从中国到美国选用③ 
(2)鲜花:从中国到日本选用①
(3)石油:从伊朗到日本选用②  
(4)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用⑤

A.(1)(2) B.(2)(3) C.(2)(4) D.(3)(4)

下列最便于人们日常出行的运输方式代号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国家将甘肃省作为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到2015年,甘肃省将培育出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和农业模式。据此回答9~10题。
甘肃省循环经济实验区的确立,表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

A.可持续发展观念刚刚开始建立
B.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观念走向实践
C.注重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
D.政府积极倡导公众实际参与度低

下列不应列入甘肃省循环经济生产措施的是  (  )

A.建设特色农副产品基地 B.开荒扩大耕地
C.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 D.开展综合利用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6月17日是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正如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所定义的那样,气候变化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据此回答11~13题。
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治沙工程措施是(  )

A.钻孔深栽   B.飞机播种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第19号热带风暴“尼格”于9月28日02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9日早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9日夜间加强为台风,30日夜间加强为强台风。“尼格”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带来较强风雨,并对海南地区交通带来很大影响。台风影响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险。回答14~15题。
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系统

在对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 GIS技术  
② 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地面物体区分。如右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 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两种电磁波的强度特征。读图,回答16~17题。

如果以上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谱是某卫星图像    中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

要区分该地区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要参考的最佳遥感图象应该是拍自播种  

A.30天后 B.75天后
C.100天后 D.140天后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湿地和森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8~19题。
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  )
① 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 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08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题为: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下列能体现善待并擅待森林的是                            (  )
① 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② 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
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20~23题。

注:《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中黑色柱状为煤炭浅色柱状为电力
丙地煤炭外运至沿海港口的专用铁路是(    )

A.京包线 B.神黄线 C.大秦线 D.焦日线

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
施是(   )

A.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加强水运 D.建坑口电站

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

A.煤炭的露天开采
B.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

该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

A.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
B.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D.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但尚未成为经济强省。据此完成24~25题。
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水源丰富 B.劳动力廉价 C.科技发达 D.交通便利

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  )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 
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内蒙古的经济版图上,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呼包鄂区域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新兴的鄂尔多斯市在丰富的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资源基础上工业迅速崛起。
材料二:呼包鄂附近区域图



煤炭开采工业                     
纺织业                        
电力工业                        
炼焦工业                      
燃气生产业                   
煤化学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造业                  
其他工业                       

 

材料三:2008年鄂尔多斯市工业产值增加值构成图                     

(1)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是                                       
其形成的原因是                                                       
(2)河套平原形成“塞上米粮川”有利条件是                ,农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人为原因是                                   
(3)简述呼包鄂区域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4)鄂尔多斯市规划新建一个工业园区,根据材料三,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最适宜选择的三类工业部门                                           ,理由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4日,英国《晚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治理沙漠化运动取得历史突破。截止到2010年的5年间,中国的沙漠面积每年减少1 717平方公里,估计中国有53万平方公里沙漠土地可以得以恢复。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__        (省区),试列举其自然地理分界线(至少两点)?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形成原因?
(3)C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是什么?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南美洲局部图,回答(1)~(3)题。

(1)B处沿海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分析该气候在B处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3)A地区有热带雨林,请简要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6分)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4分)
材料一 湘江与莱茵河,分处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通航里程相差不多,年均径流量几乎相等,流域布局大致相似,但湘江年货运量仅为莱茵河的三分之一。水运天然的“低碳性”,给湘江航运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发展机遇。近年来,湖南省提出“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目标。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沿江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0%以上,GDP约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长沙-株洲-湘潭”经济圈GDP占全省总量的37.7%。
材料二 湘江流域图和莱茵河流域图。

(1)洞庭湖平原的气候类型类型是              ,此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不利条件是                  灾害频繁发生。莱茵河流域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条件主要是                            。
(2)根据区域的优势资源条件,湘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开发重点不同。在中上游地区的开发重点可以是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             工业;在中下游河段以发展      为主。
(3)请列举湘江流域“长沙-株洲-湘潭”经济圈和莱茵河流域鲁尔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
(4)请分析莱茵河航运量大,航运发达的原因?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四校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