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江苏]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海水 C.澄清的石灰水 D.干冰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我国气象部门预报,在今后几年的夏季,“厄尔尼诺”现象将会经常出现。下列气体中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氮气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面。“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以下做法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开发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
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中 D.燃烧含硫煤的工厂把烟囱筑高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图所示装置中,有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空气 D.氮气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措施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A.用加碘盐代替普通食盐 B.回收并利用废旧塑料
C.“三峡工程”用水力发电替代火力发电 D.西气东输可以解决华东地区燃煤之弊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将烧杯直接放在铁圈上加热
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2
D.滴瓶上的滴管取过试液后,直接放回原瓶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集气瓶中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现欲除去氧气而得到纯净的氮气,应选用下列最佳试剂是      

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蜡烛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程度。实验室要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气体
性质
氢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密度(g·L-1)
0.08987
1.975
2.716
溶解程度
极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易溶于水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      D、无法判断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物理性质有关,也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人工降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灭火 D.用作化工原料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三个集气瓶,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欲鉴别它们,较好的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向各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D.用燃着的镁带伸入各瓶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其图示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 B.液态空气 C.高锰酸钾 D.氧化镁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有

A.试管 B.酒精灯 C.集气瓶 D.水槽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了,下列四种解释中合理的是。

A.加热时,没有预先对试管预热就直接加热试管的底部
B.加热时间过长
C.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撤酒精灯
D.试管没有冷却,就去用水冲洗试管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 学 反 应 事 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空气是一种很重要的物质,其组成研究也十分重要。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说明空气中含有       ,此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________。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量取8mL水,应选用__________mL的量筒,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若仰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2)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的棉花团的作用是                      
(3)当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仪器②内盛放的液体是           ,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该在集气瓶底放上          ,目的是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1          ;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2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3                 。
(6)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
制取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化铵+熟石灰 加热 氯化钙+氨气+水。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7)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           装置(填字母编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该反应为        反应(填“化合”或者“分解”);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该反应为        反应(填“化合”或者“分解”);(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数字填空:
(1)向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所加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2)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
(3)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少量,如液体取         mL。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人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充入的气体可能是:         。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亮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 B、 C。向试管内各加入 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由此小亮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他的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A瓶盛有澄清的石灰水,B瓶盛有紫色石蕊试液,C杯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回答下列问题:

(1)  A处出现的现象是       B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C处出现的现象是                     
(2)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①__  __,②_____, ③_____;物理性质有:_____。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氧化碳是导致地球上发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人类已意识到排放必须控制。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          (填名称)。
(2)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上图的A、B两套装置。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进行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   别
1
2
3
4
5
6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mL)
20
18
19
17
21
19

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实验分析》(1)红磷要过量的原因是                          
(2)弹簧夹打开的适宜时机是                           
(3)实验结束,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l/5,可能的原因是     
①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③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④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改进实验》
(1)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装置,优点是:                               
(2) 第三小组同学设计了D实验装置,优点是: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人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⑵在使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的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此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⑶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填“是”或“否’')。
⑷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
⑸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⑹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下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      ℃。
⑺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