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湖北]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失志不渝地追求;不屈不饶地奋斗。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字注音。
气势恢弘的安塞腰鼓,狂野、奔放。当鼓点响起时,我们会被震撼、被烧(  ),接着,内心会涌起奔腾的力量,情不自禁地伴着(  )锵的节奏,闻鼓起舞!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本小说的情节不是很精彩,不过书中的插图还算差强人意
B.《传奇》这首歌一经在电台播放,便不由自主,传遍街头巷尾。
C.小弗朗士对普鲁士兵强迫法国人学德语这件事,真的是义愤填膺
D.我们枣阳人现在的生活和三十年前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一句话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限20字以内)[襄樊日报3月30日] 3月16日,我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称号。据悉,红嘴相思鸟是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又名红嘴玉,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种鸟在我市的分布数量约有2400万只,种群密度12.18只/公顷,是分布数量最多的种群之一。其主要分布区域为保康、南漳、谷城三县以及宜城、枣阳两个丘陵市。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语境并依照前后句式进行仿写,做到句意连贯。
快乐,无处不在。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幽静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温暖明媚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名人传》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部小说里,叙述了三位伟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               ①           。但伟人也是常人,我们在了解了这些伟人具有丰功伟绩一面的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   
          ②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默写。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采菊东篱下,             。(《饮酒(其五)》陶渊明)
历史上英雄成名也需要机遇,比如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周瑜,于是杜牧在《赤壁》里面这样感慨:“                         。”
刘禹锡的诗历来表现一种豪迈乐观的心态,如他在《秋词》里这样写道:“                                。” 这句诗就是作者高远爽朗心情的反映。
古人用语极为精练,如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仅用“         ,            ”八个字就把各具特色的四种景物概括全面了,而且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语言情景,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有位同学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你可以这样说来反驳他: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搜集资料不仅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搜集资料可获得前人、他人的间接经验或已有成果,使自己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朝阳中学正在开展“怎样搜集资料”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活动小组的组长,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使这次活动更加圆满。
明确主题,确定任务:
这次搜集资料活动有“节日”、“三峡”、“电脑”三个选题,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     ,确定这个主题的理由是:                           
调查采访,获取资料:
当确定了活动主题,接下来你们准备进行实地调查和采访,以更好地获取资料。你认为要搞好调查、采访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至少写出一点)
筛选信息,分类整理:
假如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节日”,又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有很多收获,特别是搜集到不少春联,但有些春联的上、下联搞混淆了,请你帮忙为上联找下联(填序号):
上联:爆竹一声除旧
下联:                            
备选下联:

A.大地歌唤彩云 B.共享锦绣年华
C.桃符万户更新 D.喜庆国泰民安

成果展示,交流互补:
这次活动中你们小组就“节日”专题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获得了丰富的资料,现在请你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选取一个,说说本地的过节习俗,或介绍节日的来历及有关传说故事,让大家分享成果。(不超过60字)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境界。请说说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2分)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其中“           
               ”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下面题目。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        
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才美不外曹刿请 B.求其能千里也燕雀知鸿鹄之志
C.之不以其道执而临之 D.鸣之而不能其意 政人和,百废具兴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2分)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散文《鼓韵》,完成下面题目。
鼓 韵
张春玲
①说起敲锣打鼓,不是吹牛,当推我们临汾。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一声呐喊,喊出了临汾800人的锣鼓队,人如潮涌,阵似排兵,男、女、老、少、壮、鼓、锣、钹、镲、磬。于是,那“咚咚锵锵”的鼓声便把亚运盛会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那黄土地铿锵有力的鼓点撼动了整个世界,那北方粗犷豪壮的鼓韵便久久萦绕在中国人的心头!雄放的黄土高原产生着阳刚气十足的艺术。就像在冷飕飕的三九天喝着65℃的汾酒,吃漂着厚厚一层辣油的羊肉泡漠一样,临汾人爱听铁板铜琶、高亢激越的《窦娥冤》、《十五贯》,最喜欢在拥挤的人丛里,头顶着脸庞已冻得通红的孩子,听那把心房震得咚咚作响的锣鼓。我记着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爸爸流着泪竖着大拇指对我讲:“他的一位英俊而鼓艺高超的兄弟在人们的一片喝彩声中累断筋骨含笑死去。”我便恨自己是位丫头,便急急地盼着快快长大,去挥舞那扎着红缨缨的、沉甸甸的鼓槌。
②鼓声伴着我长大。而在我记忆里敲得最响最热烈最奔放的,要数春节的添岁鼓了。一入腊月,十里八村的人们便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共享欢乐。腊月二十三,人们用虔诚的锣鼓送灶;除夕之夜,在铺天盖地的爆竹声里,总少不了鼓的和鸣;正月十五,锣鼓成了花灯的前奏;直到二十,焰火晚会的礼花总是在欢乐的鼓乐里升腾……
③我永远忘不了骑在爸爸脖子上,脸儿冻得红红的,在人头缝里看正月十五闹社火的场面:在高跷队、旱船舞的前面,锣鼓在为他们开道(那时你一定得拦住他们的——观众堵住去路便是对表演者的最大奖赏了),于是,我看见皂袍束带、头裹纶巾、一身戎装的鼓手们,在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令旗下,风风火火地敲打起来,爸爸说:这一段叫《秦王点兵》,那一节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我不懂。我看见那系着彩绸,一开一合的铜钹,在阳光下,金灿灿,亮闪闪,那清脆声撞击着耳鼓,让人好激动好激动啊。我被那击鼓敲锣上下翻飞的一片红缨牢牢吸引住了。于是,在别人含笑的注视里,我把自己的一双小手拍得生疼生疼。
④我觉得,我的家乡是一片生长锣鼓的土地;我知道,家乡的锣鼓是鼓林里的伟男!腰鼓虽轻快活泼却失之纤弱;婚丧嫁娶的锣鼓因有唢呐的伴唱又显得凄婉;那银屏上、戏剧里的升堂,会令你想起百姓的冤屈……只有故乡热情奔放豪迈恣肆的鼓声,让你顿生崇敬,催你奋发进取!
⑤家乡唤春的如黄河涛声一样的锣鼓哟,我为你骄傲!
通读全文,思考临汾锣鼓的特色,然后从中提取关键信息,把下面句式补充完整。(表达阅读感受)
家乡的锣鼓,是热情奔放、豪迈恣肆的锣鼓;家乡的锣鼓,是             
                     的锣鼓。
说说第①段的主体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支撑第一句话的。(理解文章写法)
第①段中写老爸爸讲的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材料作用)
请你说说文章第②、③段在结构上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握情感倾向)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说明文《“弓”中为何多道弯》,完成下面题目。
“弓”中为何多道弯
戴吾三
①弓为人们所熟悉,它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今天拉弓射箭转化为有益的竞争项目。与“弓”有关的常用字不少,如强、弱、张、弛等。
②“弓”是象形字,古人用弓,平时松下弦,战时张紧弦,故甲骨文中“弓”对应两个字形。注意不管“弓”的哪一字形,中间都有道弯,这是为什么?
③弓起源很早,考古发现,在距今三万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遣址中有石镞,这表明当时先民已经使用弓。早期的弓为竹或木制,容易腐朽难保存下来。虽然没有实物,但可以想象,最初的弓和现在小孩子的玩具没什么两样。将一根竹片或者树枝弯过来,用一段绳子系紧,拉住两端,便成一张弓。这种弓,大致是个半圆形,再确切点说,是段圆弧形。
④现代的“弓”字是个象形字。在商代甲骨文,已有“弓”字。为什么“弓”字多曲折,而不是一段圆弧形呢?前者比起后者,在中间多了一道弯,非常有讲究,可以说,它是古代制弓技术的一大进步,是一个有标志性的进步。
⑤弓的中间为什么要弯一下?由现代力学知识知道,一根直的竹材可以想象是由许多薄竹片一层层粘在一起的。当竹子弯成弧形,外层竹片受拉力,内层竹片受压力。如果拉弓的劲越大,竹材弯的越厉害,当力达到不能承受的时候,就会出现裂纹甚至折断。为了让竹材承受较大的弯力,而外层不致裂开,于是古人想到,将竹材向相反的方向预先弯一下,使外层先受些压力,内层先受些拉力。等到使用弓的时候,外层受拉,内层受压,便可从内部先抵消一些力,而使弓承受的力增大,这样,“弓”的样子就形成了。先向反方向弯一下,用现代的工程术语叫做“加预应力”。先弯一下会产生预应力,这种方法在古代最先应用于制弓。早期的记载不详,宋代时著名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做了有关的记述,该文总结得很精辟,说:“(弓)揉其材令仰”。“揉”的意思是“弯曲”,“令仰”就是“向相反方向弯一下”的意思。这样制作的弓,力量就大了。出土所见战国时代的弓,中部正是向内弯的,说明当时制弓工匠已懂得预应力的应用。
⑥由于中国古代的弓早已不是圆弧形,故诗人比喻天上的残月,很少用“弓”。
⑦而日本语中,“弓张月”一词是“弦月”的意思,弦月以“弓”命名,似可意味着古代日本的弓,就没有那一道“弯”。希腊爱基那岛庙(约公元前480年)庙顶上有一艺术雕像———战士在射箭,此也可说明古希腊时期尚未发明有预应力之弓。
用一句话说说“弓中间加道弯”的原因。(筛选文章信息)
结合文章第⑤段,解释什么是“预应力”。(提炼关键信息)
有人认为第③段加线句“虽然没有实物,但可以想象”这句话有些多余,不如去掉,你的观点和理由呢?(揣摩遣词造句)  
第⑤段推理的过程非常严密:先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           ,再引古籍《梦溪笔谈》为证,最后以                   为证,令人信服。(分析推理过程)
文章引用《梦溪笔谈》起什么作用?(赏析文章美点)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与表达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材料作文
从前,有一朵玫瑰,她非常渴望有蜜蜂来做伴,但是却没有任何一只蜜蜂飞到她身边。尽管如此,这朵玫瑰仍然天天坚持做梦。在她感到孤独的时候,她就会想象自己置身一处花园,花园里到处都是蜜蜂,蜜蜂们一只接一只地飞过来亲吻她。她就是这样让自己坚持到第二天,再次绽放。“你这样做不累吗?”有人这样问她。“不累。我得坚持到底,”玫瑰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不再绽放,我就会凋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触呢?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600字。
题二:半命题作文
《________不需要理由》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⑤别忘了在作文格第一行居中写作文题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