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河南]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读图1,回答1—2题。

该图表达出的含义是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方向    B发展水平    C.发展条件    D.生活特点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调查小纽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2所示。据此回答3—4题。

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技术是    (    )

A.RS B.CPS C.GIs D.人工科学考察

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草
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荒漠化是指    (  )

A.沙漠扩张的过程
B.降水减少的过程
C.人为破坏草场的过程
D.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荒漠般景观的过程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    )

A.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8000年前,地球上大约有61亿公顷森林,近1/2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目前,地球上仅存有39亿公顷森林和12亿公顷的稀疏林。被破坏的世界森林面积估计每年在1000公顷以上,许多著名的“森林之国”(如泰国)已名存实亡。早在1977年,泰国已从木材出口国变为木材进口国,泰国呵叻高原葱郁的森林已不复存在,裸露出砖红色的土壤,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此回答7~8题。
关于上述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
②世界上的森林面积没有什么变化
③世界上森林面积减少造成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④世界上森林面积减少使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节大气成分 D.涵养水源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据此回答9~10题。

降雨量
(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隋况的是    (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
化,图3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关于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利于   (   )
①晋煤外运  ②西气东输  ③西电东送  ④南水北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4~15题。

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
发和利用。据此回答16~18题。
TvA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它所确定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

A.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B.流域的综合开发
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D.河流的梯级开发

TVA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    (    )
①留出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
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    )

A.防治水污染
B.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C.保护水源涵养林
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图5),回答19~20题。

在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是使用玉米芯。与其他相比,我国用玉米芯作原料制取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    (    )

A.扩大林木的使用范围
B.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
C.推动工业化进程
D.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下列关于该地发展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B.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C.挤占本应种植粮食作物的大量土地
D.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
材料1: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
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
和发展其他产业。
材料2:目前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水平
 环保门槛
珠三角某市
 5 000万元
 30万元左右
 1500元左右
禁引污染企业
粤北某市 
<5000万元
 2万元左右
 500元左右
免征排污费

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腾笼换鸟”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6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点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以下关于这三项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西气东输工程既是资源调配工程,又是交通建设工程
B.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重要措施
C.西电东送的发电能源都是非可再生能源
D.三项工程都经过了沪宁杭工业基地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洞庭湖在清初和20世纪70年代形态图(图7)

材料二: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成水湖泊,1957年至1981年,实测水位下降了2.65米,面积减少了278平方千米,近年来水位仍在持续下降,湖面继续缩小,原先离岸的鸟岛现在已和湖岸相连,成为一个半岛,给鸟类的生长繁殖带来不利影响。
(1)依据材料,描述洞庭湖形态的变化。(1分)
(2)分析造成两大湖泊萎缩的原因有何不同。(4分)
(3)青海湖的萎缩会造成哪些危害?请你为如何保护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提几条建
议。(5分)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8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
含量丰富的大煤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乡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2分)
(2)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你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4分)
(3)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2分)
(4)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甲图中B、C两地形区的名称。(2分)
(2)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4分)
(3)简述治理上述河段洪涝灾害分别应采取的措施。(4分)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相关材料,并根据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东北黑土分布图(图10)。

(1)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阐明该地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分)
(2)要解决该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开荒)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3分)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分布图(图11)

材料二:图12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兴起,试分析该地区城市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4分)
(2)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问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3)根据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4分)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