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调查小纽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2所示。据此回答3—4题。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技术是 ( )
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
阅读材料,回答39—41题。材料一: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l/3。材料二: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图14)。近些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是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草场普遍超载③人口的不断增长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该表是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36-38题。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该地区的危害是
根据图13中信息判断,该图的图例中示意煤炭资源的是
1980年以后,科学家们观测到南极上空在春天到初夏时会有臭氧耗损,臭氧层变薄的情形,俗称臭氧洞。而北极上空的臭氧洞较不明显,这是因为南极地区冬天比北极地区寒冷所致。据此回答33~34题。南极发生臭氧洞的时间集中在
南北极地区气温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图12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回答31~32题。1650~1780年该区域
进入20世纪以后,该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