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安徽]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已知的准晶体都是金属互化物。有关准晶体的组成与结构的规律仍在研究之中。人们发现组成为铝-铜-铁-铬的准晶体具有低摩擦系数、高硬度、低表面能以及低传热性,正被开发为炒菜锅的镀层;Al65Cu23Fe12就是一种十分耐磨,被开发为高温电弧喷嘴的镀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准晶体是离子化合物,所以熔沸点高
B.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有金属元素
C.该准晶体是一种合金,属于纯净物
D.准晶体可开发成为新型材料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① 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  ② 化合物:CaCl2、NaOH、HCl、HD
③ 电解质:明矾、石膏、冰醋酸、氯化银  ④ 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⑤ 放热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甲烷燃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⑤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常温常压下,1 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② Cu、Zn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若Cu极生成0.2g H2,则电路通过电子0.2NA
③ 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A
④ 常温常压下,16 g O3与O2的混合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⑤ 1 mol C10H22 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A
⑥ 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 NA
⑦ 0.1 mol FeCl3在沸水中完全水解后,生成Fe(OH)3胶粒0.1NA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 D.①②⑤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 
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BaCl2溶液中,生成的沉淀为(  )

A.BaSO4  B.BaSO3   C.BaSO4和BaSO3 D.BaS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0mL 0.01mol·L1的纯碱溶液中,逐滴加入1.2mL 0.05mol·L1的盐酸并不断搅拌,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

A.1.344mL B.2.240mL C.0.672mL D.0mL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钢铁“发蓝”是将钢铁制品浸到某些氧化性的溶液中,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其中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到130℃反应。其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 3Fe + NaNO2 + 5NaOH = 3Na2FeO2 + H2O + NH3↑;
② Na2FeO2 + NaNO2 + H2O -- Na2Fe2O4 + NH3↑ + NaOH (未配平);
③ Na2FeO2 + Na2Fe2O4 + 2H2O = Fe3O4 + 4NaO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碱性条件下,NaNO2的氧化性比Na2FeO2、Na2Fe2O4都强
B.反应 ①、②、③ 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 ② 配平后,H2O的化学计量数是5
D.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16.8g Fe参加反应转移0.8mol电子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
B.该硫酸50mL与足量的铜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0.3 L SO2
C.配制250mL、4.6 mol/L的稀硫酸需该硫酸62.5 mL
D.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 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不是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 元素 X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1种
C. 元素 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 元素 Z可与元素 X形成共价化合物 XZ2
来源:2012届河南省镇平一高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周考理综化学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将CO2通入溶有足量氨的B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生成
② 将盐酸、KSCN溶液和Fe(NO3)2溶液三种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显红色
③ 向某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④ 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投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⑤ 将SO2通入溴水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⑥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后红色逐渐褪去,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⑦ 因为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比SiO2的小,所以CO2的熔沸点比SiO2的熔沸点低
⑧ 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离子

A.②④⑥⑦ B.①②③⑥ C.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⑦⑧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 ① 可用于分离苯和溴的混合物
B.装置 ② 可用于吸收HCl或NH3气体
C.装置 ③ 可用于分解NH4Cl制备NH3
D.装置 ④ b口进气可收集CO2或NO气体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







原子半径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最高化合价
 
+2
+1
+5
+7
+1
+5
最低化合物
-2
 
 
-3
-1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电离能:① > ⑦                 B. 电负性:② < ④
C. 相应离子的半径: ② >⑥> ①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⑦﹤④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溶液A和溶液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B.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C.溶液A和溶液B选用稀硝酸
D.实验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Z>Y>X>M
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3.64g Fe2O3和Al2O3样品溶解在过量的200mL、pH=1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使Fe3+、Al3+ 刚好完全沉淀,用去NaOH溶液100mL,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   )

A.0.1mol/L B.0.2mol/L C.0.4mol/L D.0.8mol/L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每次加入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盐酸 /mL
50
50
50
m(混合物)/g
9.2
15.7
27.6
V(CO2)(标况)/L
2.24
3.36L
3.36L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
B.根据表中数据能计算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C.加入混合物9.2g时盐酸过量
D.15.7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2mL 、0.5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3mL 、3mol/L KF溶液,结果FeCl3溶液褪成无色,向褪色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KI溶液和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不显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3不与I发生反应
B.Fe3与F结合成不与I反应的物质
C.F使I的还原性减弱,因而不反应
D.Fe3被F还原为Fe2,使溶液中不再存在Fe3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Fe3+、Cu2+、SO42-、SO32-、CO32-、Cl-、Br- 这几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① 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 7。
② 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③ 另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液。
④ 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⑤ 在滤液中加入AgNO3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Cu2+、SO42-、CO32-
B.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a+、K+、SO32-、Br- 、Cl-
C.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D.若步骤 ④ 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表中的相关信息。除N外,其余都是主族元素。

元素代号
相关信息
T
T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
X
X的原子2p轨道未成对电子数和成对电子数相等
Y
在第三周期元素中,Y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
Z
T、X、Z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A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
M
M的氧化物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
N
位于第四周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单质呈红色

请按要求回答:
(1)元素T与X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        
             ,元素M与X形成的化合物B属于       晶体(填写晶体类型)。
(2)写出N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3)元素T、Y、Z对应的单质的熔点高低顺序:    >   >   (填化学式)。
(4)元素X、Y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     (填相应的离子)。
(5)向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T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 一定条件下,X、Y两种单质以及有孔惰性电极在化合物TZ的水溶液中可形成原电池,为新型海水航标灯提供能源,该电池正极电极反应是: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黄铜矿(主要成份为CuFeS2,含少量杂质SiO2等)为原料,进行生物炼铜,同时得到副产品绿矾(FeSO4·7H2O)。其主要流程如下:


②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

沉淀物
Cu(OH)2
Fe(OH)3
Fe(OH)2
开始沉淀pH
4.7
2.7
7.6
完全沉淀pH
6.7
3.7
9.6

 
(1)试剂a是           ,试剂b是           (填化学式)。
(2)操作X流程依次为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3)反应Ⅱ中加CuO调pH为3.7的目的是                               
(4)反应Ⅴ的离子方程式为                                            
(5)反应①中,每生成1mol Fe2(SO4)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6)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和漏斗。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 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                                      
在常温下,1g D与F反应生成B时放出92.3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 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子E的结构式为                   

来源:2012届安徽省望江县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