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茂名卷)语文
听一则寓言,寓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
B.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
C.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哲理。 |
D.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 |
听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回答1~2题
1. |
.本文的观点是()
|
2. |
.对本文的材料和理由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似乎被小提王琴的那种魅力迷倒了,整天吵着要去上学,可妈妈总是笑着说:“你还小?” |
B.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哭? |
C.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赇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
D.自勘正人们就如此,当别人强大时,用谄媚取悦对方,当自己强大时,用作践别人来取悦自己。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胡编乱造。 |
B.今年五一,北京有上万名民警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 |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D.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像) | B.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料想) |
C.盘庚不为怨者而改其度(考虑) |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监狱) |
阅读《爱莲说》完成8—10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爱者甚蕃(多) |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
C.陶后鲜有闻(少) | D.宜乎众矣(适宜)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问所从来,具答之 |
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
C.濯清涟而不妖密愧而出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
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
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从杂志社和读者两个角度对其含义加以简洁的说明。
按要求回答问题
5月13日,故宫博物院向公安局赠送了"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对公安局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珍贵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
(1)上面的锦旗,有一个错别字是,应改为。
(2)如果要你为锦旗重新写对仗工整的感谢语,你如何写?
答: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填空。
⑴人类啊!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
⑵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
⑶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上面句子包含丰富的感情,充满人生折哲理,选自的作品是《 》、《 》,作品的主题是
古诗文默写。(6分,每个空格1分)
⑴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⑵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⑶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没《岳阳楼记》)
⑷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⑸杜牧在《泊泰淮》一诗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的诗句是“ , ”。
碘盐迎来意想不到的全国大抢购
易蕤 孙凤福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核泄漏之后,中国各地民众抢购碘片、碘盐,甚至酱油、腌菜、腐乳等跟盐有关的食品。抢购这些物品的强大理由有二:一是服用碘片能抵抗辐射;二是海水大面积污染后,以后的海盐不再安全,真是这样吗?
如果人体吸收了含有放射性的碘,即碘131 ,在甲状腺里积累,就有可能引发甲状腺癌,服用碘片,让甲状腺和其他器官事先“吃饱”碘,接触到的放射性碘就不能被吸收,很快被排出体外。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用于防辐射的碘化钾片,成人一次性摄入含碘化钾的碘片130毫克,儿童、婴儿依体重等因素而依次减半,且24小时内不可服用第二剂,但这样高剂量的碘摄入是会引发很多伤害的,只是比辐射带来的伤害小。
减轻辐射所需的碘剂量应该是24小时内一次性服用130毫克的碘化钾,加碘盐的碘含量,即使按碘的最大加入量30毫克/公斤来计算,达到130毫克的碘需要一次性吃3.3公斤的盐,也就是6斤6两,一个体重为120斤的成人,短时间内摄入60毫克食盐就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所以靠吃碘盐来防核事射,根本不可能。
据2010年上半年的资料显示,我国原盐结构中海盐的占的比例已经不到一半,井矿盐最多占46.5%,海盐占42.79%,湖盐占11.16%,内陆地区所产的盐者是井矿盐、湖盐。如果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严惩核泄漏,核辐射物质会通过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形成一个闭合的洋流环进行扩散,在洋流环中会先后与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赤道逆流接触,而日本暖流和太平洋暖流会在北回归线附近形成分支。对于国中和东南来地区影响比较大的,应该说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对核辐射污染的交换,不过太平泮洋流顺时针转动,洋流要转一圈到北美等地再转回来,才可能污染到中国海域,转了这么长时间,它被海水稀释以后可能根本没有了,所以也不必要担心海盐不再安全。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4月)
.本文围绕碘盐遭遇“全国大抢购”这一话题,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
.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
.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由某一现象追溯原因的说明文。 |
B.本文的说明结构是并列式结构。 |
C.如果受到了核辐射,服用碘片,放射性碘就会被排出体外。 |
D.因为我国食用盐以井矿盐、湖盐为主,海盐占的比例已不到一半,所以海水大面积污染后,即使不生产海盐,也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
E.文末加点的两个“可能”,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窗外
李均
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
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 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学生甲说,“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生乙说,“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学生丙说,“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正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小女孩面色黝黑,年龄和教室内的孩子们都差不多,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比较干净的。小女孩看到王 老师出来了,有些害怕,水汪汪的大眼睛稍微和王 师的眼神对视了一下,便移开了,她低下头,手足无措地摆弄着衣角。
王老师声音有些严厉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你这样老是站在教室外面,影响很不好的,别人还以为我是在体罚学生呢。”
小女孩低着头,单薄的身子随着 王老师音调的高低不住地哆嗦着,她一句话也不说,仍是来回搓着衣角。
王老师看孩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不忍,便尽量使声调和缓下来,“你们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处境我是很同情的,但我不是领导,我也无能为力呀,我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嘛,你回去让你的父母去找找关系,会有学校接收你的。”
小女孩仍是低着头,半天才小声喃喃道,“校长对俺爹说,俺应该归那个学校,那个学校说俺应该来这里……”
“哦,是这样呀。” 王老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他抬腕看了看表,离下课还有十分钟,便有些着急,课还没上玩呢。于是,他对小女孩说,“你还是先回去吧,看,他们还都等着上课呢,你站在这里会影响我们上课的。我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小女孩的身子动了动,终于抬起了头,她眨着乌黑的大眼睛不舍地朝教室望了一眼,然后,拉了拉肩头上破旧的书包,漫无目的地走开了。
王老师稳了稳情绪,面容平静地走进教室,请学生们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发言。
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刚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点想不通。”
“什么问题,讲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王老师鼓励道。
男孩子看了看刚才小女孩站的地方,说,“为什么岳飞就可以被破格允许进教室学习,而刚才那个女生就不行呢?岳飞如果生活在现在,他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上学了?”说着,他再次看了看窗外。
王老师听了,面色凝重,嘴角动了动,“这个……”
看老师没表态,学生乙说道,“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因为岳飞是个男的呗,而她却是个女的。”
学生甲反驳道,“不对,不对,是因为她没有岳飞穷,老师不是说,岳飞连个书包都没有嘛,她起码就有一个。”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模棱两可地说,“是不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毕竟那是在宋朝。”
“胡扯!” 王老师发怒了。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这时,下课铃声响了,“铃铃铃……”
王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把已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只说了两个字,“下课。”然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
(选自《2010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请简要简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
.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王老师?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小说以“窗外”为题目,有何含意?
答:
.小说以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作结尾,这样写在表现主题和小说结构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