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6)生物试卷(新人教版)
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模式图。此植物叶肉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
A.12和36 | B.6和24 |
C.8和24 | D.16和48 |
下列由我国科学家获得的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是( )
①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利用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培育出的抗虫棉花
③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的太空椒
A.只有① | B.只有② | C.①② | D.①②③ |
基因型为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
A.1种,全部 | B.2种,3:1 |
C.4种,1:1:1:1 | D.4种,9:3:3:1 |
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
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
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 )
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
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
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
D.克隆绵羊“多利”的产生 |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根本作用是 ( )
A.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 B.使种群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
C.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认识 | D.使不同种群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
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
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B.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形成 |
C.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D.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
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 B.花色基因的碱基序列 |
C.细胞的含量 | D.细胞的含量 |
下列有关育种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培育无子西瓜利用了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
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
C.杂交育种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 |
D.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
B.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
C.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
D.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们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 ②aB;③AaBBC; ④AAaaBBBB。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有一群自由生活的果蝇,Aa基因型占2/3,AA基因型占1/3,假设该群体中的雌雄个体间能随机交配,后代存活率相同且无基因致死现象。试问以该群果蝇为亲代,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子代中Aa类型所占的比例为 ( )
A.1/9 | B.2/9 | C.1/3 | D.4/9 |
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 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 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 )
A.18%.82% B.36%.64% C.57%.43% D.92%.8%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来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 )
A.重组和易位 |
B.易位和易位 |
C.易位和重组 |
D.重组和重组 |
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人体占30%,aa基因型人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
A.55%和32.5% | B.55%和42.5% |
C.45%和42.5% | D.45%和32.5% |
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甲图,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这种虫在树干的深度分布如乙图。有四位同学围绕“下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如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阐述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 )
①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②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短,因为在树干浅处就很容易捕捉到虫
③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因为变异是随机的
④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化成较长的喙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
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 |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
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 |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发生改变 |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
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因而进化缓慢 |
D.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⑦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⑧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⑦⑧ | C.④⑤⑥⑦ | D.①③④⑤ |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
D.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以下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生物基因的突变和重组 | B.②是生殖隔离 |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 D.④是物种多样性 |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 。
(3)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其中B所示蜥蜴群体中W的基因的频率为 。
(4)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
(5)上述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 多样性(从生物的多样性角度分析)。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 的植株。
(2)为了获得上述植株,应采取基因型为 和 的两亲本进行杂
交。
(3)在培养过程中,常用的试剂为 ,作用原理为 。
(4)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的主要优点为 ,而杂交育种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纯合子 B获得杂种优势)。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足够大.不发生 .不发
生 .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
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
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
为 . 和 ;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
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 (会.不会)发生改变。
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1)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__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约有____________株。
(3)过程③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__技术。
(4)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