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发电方式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太阳能发电B.风力发电C.潮汐力发电D.燃煤发电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范围,显碱性的是( )
A.葡萄汁(3.5~4.5)B.鸡蛋清(7.6~8.0)
C.纯牛奶(6.3~6.6)D.苹果汁(2.9~3.3)
下列居家生活抗击新冠疫情的做法中,科学合理的是( )
A.荤素搭配,平衡膳食B.过期食品,尽快食用
C.吸烟饮酒,预防感染D.补锌补铁,多多益善
线上学习,居家实验。小明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
C.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D.实验表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一种名叫“邮票”的毒品其主要成分为麦角酰二乙胺(C20H25N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20H25N30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C20H25N30燃烧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碳
C.C20H25N30中C、H、N元素的质量比为4:5:6
D.1个麦角酰二乙胺分子由20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和30个氮原子构成
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下列除杂方法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B.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通过加热除去氯化钾中的氯酸钾
D.用氢氧化钙除去硝酸钠中的硝酸铵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 )
A.若甲是氢气,乙可以是铁
B.若甲是硫酸,乙可以是硫酸铜
C.若甲是一种盐,乙、丙、丁可以都是碱
D.若甲是一氧化碳,乙、丙、丁可以都是氧化物
下列归纳总结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灭火原理 |
B.分子性质 |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空气 ③降低着火点 |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总在不断地运动 ③固体物质的分子之间无间隔 |
C.合成材料 |
D.物质俗名 |
①塑料 ②合成纤维 ③合成橡胶 |
①氧化钙﹣﹣熟石灰 ②氯化钠﹣﹣食盐 ③碳酸氢钠﹣﹣小苏打 |
A.AB.BC.CD.D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硫原子 ;
(2)二氧化氮分子 :
(3)铝离子 ;
(4)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 ;
(5)用酒精消毒时要远离火源,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据图作答:
(1)一个氯分子是由 构成的;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微粒的名称)。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作答: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在0℃~t1℃之间时,相同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把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把该溶液降温到t1℃时,会析出甲物质 g。
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和结构:
①从宏观看,镁是由 组成的。
②从微观看,据如图分析,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
(2)性质和变化:
①镁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向镁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此反应是一个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把一定量的镁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滤渣的组成可能是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席卷全球,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既要保持安全距离,又要注意消毒杀菌。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消毒剂,常用于校园环境消毒。过氧乙酸具有酸性、腐蚀性(尤其是对金属)、可燃性,遇热、遇碱易分解。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制备过氧乙酸的一种模拟流程如图(部分反应条件未标出):
(1)认识过氧乙酸:它属于 (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制备过氧乙酸: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3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数字序号)。
(3)使用过氧乙酸:在校园消毒中,将lk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至0.5%,需要加水 kg;下列关于过氧乙酸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低温、避开火源贮存
B.环境消毒,浓度越大越好
C.谨防溅到眼睛和皮肤上
D.最好不要用金属容器盛放
下列是常用实验仪器,据图1作答。
(1)认识仪器:仪器B的名称是 。
(2)制取气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表明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3)探究性质:(如图2)实验一,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实验二,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实验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由铁粉、碳粉、碳酸钠、氧化铜、氯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图实验:
【实验一】
(1)操作Ⅰ的名称是 。
(2)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没有气泡冒出,固体未完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原废弃物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下同),一定没有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二】
步骤一:
步骤二:
取混合物D中的上层清液少许,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3)混合物D中有白色沉淀,则原废弃物中有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向混合物D中加过量稀硝酸的现象是 ,加入稀硝酸后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
(5)混合物F中有白色沉淀,其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反思与交流】
(6)小鹏对实验二进行了反思,发现混合物D的上层清液中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的可能组合一共有 种,所以原废弃物中还有物质不能确认是否存在。为了确认其是否存在,且不影响其他物质的检验,需要对步骤一中某一种试剂的使用做出如下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