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虬枝 qiú     秀颀 qú     婆挲suō     阔绰chuò    恹恹欲睡yān

B.涸辙hé       皲裂jūn    漪郁yī       谄媚chǎn     瘦骨嶙峋línxún

C.禀赋 bǐng   熠熠yì     渚崖zhǔ      矜持 jīn      颓垣断壁yuán

D.皲裂jūn     狡黠jié      穷匮kuì      哽咽yè       锲而不舍qiè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     冲耳不闻     珍馐

B.锲而不舍     潜滋暗长     彬彬有礼     锤炼

C.妙手偶得     不屑质辨     死心踏地     伟岸

D.涸辙之鱼     深居浅出     未雨绸缪     秀颀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潜滋暗长(滋润)             惴惴不安(恐惧,担忧的样子)

B.虎视眈眈(注视的样子)   未雨绸缪(修缮)

C.坦荡如砥(磨刀石)          瘦骨嶙峋(消瘦、骨头突出的样子)

D.巧言令色(美好)             光彩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合格党员的关键参考要素。

B.通过这次测验,使我们明白了学习要精益求精的道理。

C.我们全校的学生将来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湖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留存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下列对联中有一副写的不是湖南的名胜,这一副是(  )

A.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

B.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C.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D.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停鸽,鸽飞阁未飞。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国最近将发射信息卫星,为正在发展中的中国西部服务。信息卫星将通过遥感技术,为西部地区 ____,提供各种信息资讯。

A.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灾害分布清查。

B.生态环境治理,国土资源调查,灾害分布清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C.国土资源调查,灾害分布清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治理。

D.灾害分布清查,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土资源调查。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俱往矣,  ,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不成人之恶。(《论语》)

⑥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在《鱼我欲欲也》中又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辩:  

⑦王维《使至塞上》描绘出一幅塞外夕阳照的名句是:    

⑧南朝李煜在《虞美人》中写愁的名句是: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短文修改。

①有些人认为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几百年才能出现一个。②事实上,幼年的爱因斯坦与一般的小孩比起来发育比较迟缓,到了四五岁还不太会说话。③他在慕尼黑的路提波德中学读书时,老师们都嫌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责备他“不守纪律,想入非非。”④不久他勒令退学了。⑤后来,他到了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这所学校主张学生自我负责,老师的责任是向学生展示知识和科学的魅力,激动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的智力得到自由发展。⑥在这所学校里,爱因斯坦逐渐变得乐观、自信,他对知识的渴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水平。⑦可见,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方法,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第①~④句中有一句存在语病,请找出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边。(限改一处)(2分)

(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直接在原句上修改。(2分)

(3)第⑤句和第⑥句各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分别将“  ”改为“  ”,将“  ”改为“  ”。(2分)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与地方常识。

(1)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幅对联。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

《水浒传》:  

(2)湘西四大古镇分别是:永顺县因导演谢晋执导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而出名的  镇,花垣县拥有“边城”之称的  镇,龙山县发现古老而神秘秦简的  镇,泸溪县沅水之滨具有中国小南京之称的  镇。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仔细观察如图的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分别用一个成语来反映两个人看到同样的数字“4”后的不同心情。(2分)

左:  右: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则漫画的内容,并针对漫画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2分)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九年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如图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

①等你长大了,妈妈就享福了。②等你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③等你结婚生子,妈妈就享福了。④等我长大了,我让奶奶享福。

    材料二:“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研究结果: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写出两点)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上课铃声一停,语文老师走进教室,看见坐在第一排的王瑞峰,于是停下脚步,微笑着说:“小峰啊,你今天的语文课怎么没有迟到呢?”

同学们听后都会心地笑了。

王瑞峰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请问:语文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古诗词《水调歌头》,完成13﹣16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2)词中“    ”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2分)

(3)下面对于本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答:  。(2分)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出师表》,完成各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悉以咨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5)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加点词“这里”指的是  (2分)

(2)这是一篇  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3分)

(3)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从第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5)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6)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什么?(2分)

(7)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亭亭:  

(2)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⑤⑥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②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4)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上可填上 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 等,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来源: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