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    )

A.黄帝 B.禹 C.汤 D.纣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周初年,疆域空前辽阔。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是下面的哪一种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历史时期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
①夏→商 ②西周→东周 ③战国→春秋 ④商→东周 ⑤商→西周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平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列有关汉字演变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金文→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D.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信息判断,此人物是(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孙武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③焚书坑儒  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史实最有可能在下图所示著作中查找到?(    )

A.陈胜吴广起义 B.曹操统一北方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玄奘西行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认为,应使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焚书坑儒 B.科举考试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八股取士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汉时官至太守仍坚持给百姓看病,且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李时珍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宗教中,属于产生在我国本土的宗教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
①国家产生     ②民族融合    ③国家统一    ④政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网):新鲜的节日似乎越来越多,今天,一个原本很平常的日子却被“好事者”冠以“圆周率日”(又称“π节”);更有人建议:应该在今天纪念圆周率鼻祖(    )

A.华佗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祖冲之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    )

A.王羲之 B.米芾 C.赵孟頫 D.柳公权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农历马年,下图中“马”字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范文字,它的字体是(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有“秦皇汉武”称。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国势力时的确高明。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    )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
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
C.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

A.20世纪前期 B.20世纪后期
C.21世纪前期 D.21世纪后期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材料一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谁?
材料二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材料二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3)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2 分)
材料二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迁都”的目的。
材料四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一个展览板块,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第一板块: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秦朝秦始皇时,大将       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又修筑了         
来抵御匈奴。他还开发南疆,兴修了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二)汉朝
(1)汉朝汉武帝时,大将                打破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汉武帝派         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设立               ,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
(3) 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从起点出发,所经之处的先后顺序是(    )
① 河西走廊  ② 新疆境内  ③ 欧洲  ④ 西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三)魏晋南北朝
(1)乘坐时空飞船,来到了北魏,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两例说明。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哪些变化?
第二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纵观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2)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五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