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明珠学校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说明他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 )
A.社会稳定问题 | B.均贫富问题 |
C.教育公平问题 | D.政治平等问题 |
下列关于人生观的表述,属于道家的是( )
A.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
B.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
C.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在治国方面,荀子主张“礼法并施”,其中“礼”的含义是( )
A.周礼 | B.礼仪 | C.法制 | D.礼教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有不少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下列墨家名言和当今政府反对奢靡之风的理念相符的是( )[
A.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
C.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在日常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
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提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是( )
A.李贽 | B.顾炎武 | C.黄宗羲 | D.王夫之 |
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
D.两汉时期纸是唯一的书写材料 |
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写道:“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 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
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 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
A.王羲之《兰亭序》 | B.柳公权《玄秘塔碑》 |
C.怀素《自叙帖》 | D.颜真卿《祭姪文稿》 |
苏轼在欣赏王维的画作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列作品在绘画风格上与之相似的是( )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
A.戏曲 | B.小说 | C.说书 | D.绘画 |
建筑大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说:“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
“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
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
C.强调知德合一 |
D.强调人类的理性 |
下列作品所对应的人文主义思想不恰当的一组是( )
A.《最后的晚餐》揭示神性的善恶 |
B.《西斯廷圣母》表现人的慈爱和温情 |
C.《大卫》表现人的力量和英雄气质 |
D.《蒙娜丽莎》表现人的美丽和幸福感 |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 )
A.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 |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
C.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 |
D.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 |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
A.否定神的重要性 | B.肯定信仰的权威 |
C.抨击专制制度 | D.强调“道”的重要性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 )
A.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
B.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材料着重论述了( )
A.人民主权说 | B.天赋人权说 |
C.社会契约论 | D.人生而平等 |
巴尔扎克,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是“吃黑面包的收帐员的诚实”,主要以此说明( )
A.体现了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
B.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民的失望 |
C.用作品描绘了法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 |
D.他的作品展示了19世纪前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
某幅画作给人的感觉是人物棱角分明好像“用斧头砍出来”,人物头部严重变形,其中一个人的鼻子在脸上折成扁平,说明了该画派的一个原则——同时从几个不同的视点描绘对象。该幅画作体现的风格应是( )
A.浪漫主义 | B.印象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下列作品中,体现“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等手段超越现实来塑造形象,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这类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是( )
A.浪漫主义的文艺 |
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
C.现实主义的文艺 |
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
“垮掉的一代”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它出现于50年代中叶,风行于美国。伴随其国内繁荣富强而来的是高度的紧张和分裂,统治阶级患了共产主义恐惧症。该流派的作家抵制对外战争及种族隔离,用怪癖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态度来表示对社会的不满。下面与“垮掉的一代”流派产生的背景无关的是( )
A.种族歧视 | B.朝鲜战争 | C.美苏冷战 | D.经济滞胀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郑振铎先生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中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的,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材料2:通俗文化也可以被理解为俗文化,亦即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离不开大众的基础,而建立在通俗文化上的高雅文化也是在我们生活基础上形成的。通俗文化是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和能够及时反映我们生活的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百度百科》
材料3:毛泽东在1943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次提出“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铜臭气。
(1)列举士大夫文化在魏晋时期的主要成就。
(2)宋代通俗文化迅速发展,请概括其表现并分析原因。
(3)“俗文化”的地位经历了从古代“不登大雅之堂”到现在风靡流行的变化,结合材料1、3你认为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习总书记的讲话在提醒什么?
在法国启蒙运动史上,孟德斯鸠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现代西方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
(2)据材料一、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其目的何在?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
(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1:“在古代世界,曾出现过一个哲人并出的时代。中国的……,古希腊的……,印度的……等大思想家为人类文明奠立了一座座高大的丰碑,他们的智慧让人们千百年来享用不尽。”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本必修三《导读》
材料2:“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材料3:据我们所作的粗略统计,中国先秦15位重要的哲学家中,有13人曾从政做官;而在古希腊15位重要哲学家中,却有11人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很少有人从政做官。当我们进一步深人考察他们的思想、学说之后,就会发现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常常与政治伦理思想融为一体,而古希腊哲学思想则往往同自然科学知识交织在一起。因此,中国先秦哲学的致思趋向显然是社会政治伦理问题。相比之下,古希腊哲学迥然不同,它的致思趋向则是自然界的课题。
(1)材料1中所说的“哲人并出的时代”大约在什么时间?
(2)根据材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致思趋向并分析成因?
(3)材料3认为古希腊哲学家的致思趋向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
(4)列举该时期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价值”方面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