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三历史第二套

当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 (    )
①欧洲联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世界贸易组织        ⑤欧共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经不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书林藻鉴》卷九中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②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③通过不同风格表达文人的强烈爱国情怀
④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A.① B.①②③ C.② D.①②③④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现代史时期,世界已经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这一角度看,苏联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

A.没有走“农产品输出的道路”
B.没有利用美国的“金元外交”来发展自己
C.没有利用“共产国际”开拓世界市场
D.缺少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纲要》评价某一事件发动者时说:“他们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发言人,也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代理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按照外国资产阶级的旨意,把中国的政治经济纳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轨道。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丑条约》签订
C.清末“新政”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哲学的三位最具影响的思想家是(   )
①苏格拉底      ②柏拉图    ③亚里士多德     ④黑格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幅图表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计算秦郡数量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到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

A.《史记》的记载 B.秦代竹简的记载
C.史学家的观点 D.民间的传说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的雕版印刷书籍,每页不过一百多字,比如《四库全书》,每页仅为182字。对于追求信息含量、讲究内容厚实的近现代报纸而言,若用雕版印刷出版报纸,那简直如同派小脚女人参加奥运会100米赛跑。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雕版印刷物的文字容量狭小
B.雕版印刷技术制约了近代报刊的兴起和发展
C.雕版印刷物价格昂贵
D.雕版印刷不适用于新闻报刊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子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①全面发展国有经济
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③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
④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
C.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隶制
D.使审判和量刑有法可依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有“十余人”,“百余人”,“二百余人”,“七百四十八人”等诸多说法,其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综合英军的资料来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
②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
③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
④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之后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被镇压以后,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这实质表明

A.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不断深入
C.义和团缺乏统一的斗争纲领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此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此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两张货币图,属于当前世界某一组织许多国家发行与流通的新货币,它的出现标志着

A.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B.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C.欧洲已经实现了国家一体化
D.美洲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快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A.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B.革命阵营成分错综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资产阶级革命派总想妥协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洋务经济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农民负担减轻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表中数据判断,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征是
1865年——19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

时间
进口数(单位:两)
出口数(单位:两)
平衡
1865年
55,715,458
54,103,274
-1,614,184
1875年
67,803,247
68,912,929
+1,109,682
1885年
88,200,018
65,005,711
-23,194,307
1895年
171,686,715
143,293,211
-28,402,504
1905年
447,503,943
377,338,166
-94,165,777

 
A.民族企业发展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加 
B.列强对中国原材料展开疯狂地掠夺
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对外贸易   
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图可以看出,在夏朝已经开始实行(     )

A.禅让制度 B.王位世袭制度
C.分封制度 D.礼乐制度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3年,泰戈尔(印度)的《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 “……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说明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是

A.东方文化开始赶超西方
B.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D.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的条幅是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成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李赞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对抗日战争和上述立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
②立法利于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④立法更好地表明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与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是对他们生活时代所提出的挑战的回应。……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以及血缘关系的淡化,贵族间攻伐、僭越之事屡有发生,出现了孔子所谓“礼崩乐坏”的天下大乱的局面。董仲舒生活在西汉鼎盛的汉武时期,虽然那些“自为法令、拟于天子”的势力迭遭打击,但尚未彻底铲除而继续威胁着皇权的巩固。另一方面,小农也面临着被兼并而破产的境地。某些封建官僚贵族“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蓄其积委”,使劳动人民“日削月胺、寝以大穷”。
——马国华《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三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再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的“生活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并以此说明两位思想家作出“回应”的各自的目的。(5分)
(2)据材料二,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3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别指出其目的。(4分)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市化过程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6-1978年,整整13年,城市只增加了25个,城市非农业人口长期停滞。在6000—7000万左右,城市化水平在8.5%上下徘徊。1978—2001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22个,城市化水平由17.92%增加到37.7%。
——《新中国城市五十年》
【材料二】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移动人数(1982-2000年)(单位:万人

时期
城镇总人口增加量
人口移动人数
劳动力移动人数
人口移动年平均人数
劳动力移动年平均人数
1982—1990年
8715
6510
3208
814
401
1990—1995年
4979
3901
2020
780
404
1996—2000年
10732
10237
5732
2030
1146

 
——《中国统计摘要(2002年)》
【材料三】2004年全国城市建城区面积3.25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34%;城市人口3.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7.5%,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城市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农村仅为6.85年;城市(不包括县镇)GDP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在2/3以上;税收占全国总量4/5以上,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经济产出最大,规模效益最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中国统计摘要(2006年)》
问题:
(1)据材料一,分析文革时期和1978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后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
(4)结合上述材料和有关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为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1829年,杰克逊总统上台后, 主张轮流当官。他认为,“所有官员的职责都是简单明了的,任何有知识的人都能很快掌握它。……”,任命官员主要考虑的是党派或私人的利益,而不是履行公职的能力。这种文官制度被美国史学界称之为“分赃制”……此后美国的文官制度不断改革,1883年美国批准了第一个文官法,即彭德尔顿法:官职任命必须根据才能。规定:(一)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见习期满且表现合格者才列入正式的等级文官;(二)文官不准参与政治活动;……(四)不准任何官员或议员接受金钱或其他贵重物品,违者将受罚款或拘禁;(五)设立总统直辖的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考试,保证“正确、统一和公正”,防止出现泄密和舞弊等情况。违者要处罚金或徒刑。
——摘编自王靖儒《美国文官制度改革》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文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来源:高三历史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