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二历史第六套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   )

A.反映了秦时税赋过重的情况
B.描述了秦朝商鞅变法的情况
C.肯定了土地私有的积极意义
D.指出了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唐诗人描述汴梁(今河南开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上述材料说明当时

A.政府取消开市时间 B.坊市制度不复存在
C.个别城市出现夜市 D.政府取消市场限制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

A.晋国的税制改革 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C.鲁国的“初税亩” D.商鞅变法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这体现了当时

A.重农抑商的要求 B.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工商食官的要求 D.抑制土地兼并的要求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而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清乾隆帝时,全国人口由1740年的不足l亿,到1790年超过3亿;道光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这种人口的迅速增长,对中国来说

A.加重了社会生存压力 B.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C.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D.是社会高度发达的标志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据此,材料中“他们”的实践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进行政治制度变革 D.创建继昌隆缫丝厂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看到一首《定征清战略》诗:“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法联军要进攻北京
B.日本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C.革命党人“反清复明”
D.八国联军妄图瓜分中国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4年《天津早报》刊登一则商行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

A.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B.在华外国资本的发展
C.报纸功能出现新变化
D.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八字”方针的实施
C.“文革”局面的影响
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其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于

A.1894~1907年 B.1912~1920年
C.1928~1936年 D.1950~1953年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舆论评价:这一“开放行动”是新中国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说: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要受惩罚,我们最近三年受了大惩罚,土地瘦了、人瘦了、牲畜瘦了。“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表现在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主要的促进因素应包括
①殖民活动的拓展                  ②工业革命的进行
③国际贸易的扩展                  ④交通运输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的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材料中的“它”是指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发生在工业化典型的英国
B.发明了新型的交通工具
C.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动力
D.促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体现了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其变化原因不包括(    )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A.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欧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
C.苏联与德国作战的军事需要
D.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推动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20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或地区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占世界
GDP
比重
1955年
36.33%
3.9%
4.5%
2.2%
4.9%
2.2%
17.5%
1976年
24.9%
6.8%
5.8%
2.8%
3.1%
8.1%
21.7%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确立了经济霸主地位
②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③日本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政治大国地位的确立
④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80
与日本
+2.4
+2.0
—15.9
—19.4
与欧共体
+2.0
+10.7
—5.8
—17.8

 
上述表格准确反映了: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急速衰退
②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20世纪50-60年代,欧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④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可能是全球化

A.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规范化
B.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C.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D.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当代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变化情况,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世界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到三足鼎立
B.美、日、欧之间竞争激烈
C.西欧到欧盟体现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D.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题是和平与稳定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希腊政府被迫求救于外部世界。按照章程规定,向希腊提供援助的应当是

A.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欧盟、世界银行
C.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

A.趋同性 B.整体性
C.多样性 D.全球性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材料四 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十六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概括与此发展状况相关的农村政策。
(4)依据材料四,有58%的人评价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从公元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船舶开始取代波斯、大食、印度、昆仑等外国海舶,逐渐控制印度洋的海上霸权。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雅虎知识堂
(1)据材料一,宋代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此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材料二 随着宋瓷的光芒远播海外,外国人对宋瓷趋之若鹜。在国外,宋瓷的使用成为阶级和身份的象征,甚至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俗。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国家博物馆,还依然摆放有许多产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
——新华网《“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对东南亚的贸易产生了哪些影响?由此,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材料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由我国制造的商品通过漫长的海路运输被运抵欧洲。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货物将有一条全新的途径抵达欧洲,途经云南连接起太平洋西海岸与大西洋东海岸的“第三亚欧大陆桥”铁路,将把这些货物目前的行程缩短3000公里左右。

——中国网2008年10月26日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当今三条亚欧大陆桥有何联系?古代中西交通路线由陆路到海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2008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亚欧携手,合作共赢》的讲话。他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他强调,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新华网2008年10月24日
(4)据材料四分析,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以及中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5)如果就以上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来源:高二历史第六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