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一历史第四套

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的道路上,十分重视教育和对人才的培养。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A.洋务运动时期——派遣幼童赴美留学
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京师大学堂
C.国民大革命时期———创建黄埔军校
D.改革开放时期——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其中的“我”是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决定将每年的l2月l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已悄然进入“民调时代”,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民主意识的提高,推动我国民主进程。下列选项中阻碍了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C.《人权宣言》的颁布 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这些评论说明了

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 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的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马克思主义诞生、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的相同历史背景是(   )

A.工业革命
B.殖民主义侵略
C.封建主义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的改善
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名德国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个昼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公里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该材料突出说明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   )

A.时间跨度大 B.战争的惨烈
C.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D.德国战败的原因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美国向世界上l40个国家和地区出售武器和军事技术。在目前界正在进行的约50场地区冲突中,美国向其中40多场冲突的交战一方或双方提供武器。对以上事实解读错误的是(   )

A.美国对地区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和平的主要障碍
C.现代战争的深刻根源在于武器销售
D.美国的行为构成了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道的。以上史实说明(    )

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C.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索
D.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战场出现以下场景:
将军:“接线员!接线员!马上把指挥所的电话接到司令部!”
通讯员:“是!将军,外面的线路已被敌人炸断,我马上检查线路!”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此情境可能出现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B.玻利瓦尔反抗殖民统治的战斗
C.萨拉托加战役中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能体现维护正义的史实是
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④北约的建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史实有
①成立联合国      ②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③美国的冷战政策   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级化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要做到和谐发展应该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③保护资源环境   
④只与发展中国家友好相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
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场盟友关系的破裂
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
④由此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挑起事端,菲律宾、越南在中国南海不断闹事,这些都是对中国领海主权的严重挑衅。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二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 从184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平台“辽宁舰”正式服役,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
在今年5月29日下午的国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中越南海对峙一事表示......我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决不允许任何挑衅行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两例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入侵中国并导致骨肉分离的战争及被离散的骨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联系我国海军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及维护领海主权的表现,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最。(16分)
材料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一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一一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中“西方的冒险事业”指什么? “资产阶级……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在我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形象是怎样一步步树立起来的?(6分)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20分)
材料一:日本人和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已有能力使西方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效的军事力量。在达到其他东方国家当时所不能达到的水平之后,日本这时便迫使朝鲜接受一些内容不十分明确的要求,而中国也声称对朝鲜拥有宗主权。两支军队发生冲突,l894年8月,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l895年4月,北京被迫接受了《马关条约》。条约的条款要求中国赔款,承认朝鲜独立,割让一些领土给日本。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材料二: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德国仅占l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却已下降到14%,而德国的产量则略微上升到l4.3%,稍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1871年德国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材料三:2014年3月8目,外交部长王毅谈中日关系时强调“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l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1)材料一、材料二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的战争分别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日本能够战胜当时的中国的原因有哪些?(2分)这次战争的结果对中国产生的恶劣影响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一、二,日本与德国极力扩张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4)“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1894”,我国发出这一强音彰显了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和勇气。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发出这一强音的“底气”是什么?(6分)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峙中的两大集团图(图一)
材料二: 欧盟图(图二)
材料三:2013年10月07日,外交部就李克强总理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妥善应对金融风险,推进区域一体化,谋求共同发展,是本地区国家的共同愿望,也是本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主要任务。(图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中成为主要竞争对手,后又在欧共体建立过程中进行合作的两个国家。两大军事集团的不正当合作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欧的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
(4)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国家关系的和谐,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来源:高一历史第四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