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 | B.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 |
C.含DNA的细胞一定含RNA | D.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 |
下图为某种单细胞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膜 |
B.该细胞有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
C.此细胞中有一个大型环状的DNA构成染色质 |
D.此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
下面有关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
B.细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
C.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需要水的参与 |
D.若以等量的葡萄糖为底物,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
B.激素必须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
D.神经元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
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 |
B.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
C.[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 |
D.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
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中,酶的种类一般不同 |
B.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酶的种类可能不同 |
C.同一细胞内的各种酶,最适温度、最适pH 一定相同 |
D.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
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绿叶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叶黄素扩散速度最快 |
B.用健那绿处理小麦根尖后在高倍镜下可见蓝绿色线粒体和绿色叶绿体 |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对细胞染色 |
D.用小麦根尖观察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
B.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
D.细胞癌变往往是单基因突变的结果 |
下列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中,获取实验结果的方法与另外三个实验不同的是( )
A.用14C标记C02,卡尔文探明了卡尔文循环 |
B.科学家用15N标记DNA,研究DNA的复制方式 |
C.分别用32P和35S标记了的T2噬菌体去侵染普通大肠杆菌,来研究什么是遗传物质 |
D.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用3H标记的亮氨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
下图是动物细胞正常分裂的某一时期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4条 |
B.该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
C.若2为X染色体,则3不可能是Y染色体 |
D.此动物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 |
对于一个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其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B.其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C.其内染色体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 |
D.体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
下图所示,在正常的酵母菌细胞中进行信息传递最完整的途径是(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⑤ | D.②⑤ |
下图中甲、乙表示同植物中两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半保留复制决定了甲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 |
B.乙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
C.甲在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
D.若用秋水仙素处理乙细胞的前期,染色体的数目会成倍增加 |
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B.II-5和II-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
C.II-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需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
B.DNA连接酶可将末端碱基互补的两个DNA片段连接 |
C.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 |
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 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B.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
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 |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马和驴存在生殖隔离 |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 |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
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
植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植物激素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萌发种子中脱落酸和赤霉素具有相互拮抗的作用 |
B.茎的背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
C.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产生,促进果实发育 |
D.油菜开花时因气候原因未能完成正常授粉,可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减少损失 |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
B.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
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 )
A.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 |
B.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与该病毒结合 |
C.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
D.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后失去致病能力 |
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
B.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B.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 |
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
D.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 |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究其原因,很多都是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在下列
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 | D.寒潮、霜冻、盐碱化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B.人类活动可以使自然演替的速度改变,而演替方向不一定会改变 |
C.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达到K值时保持不变 |
D.人口的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
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
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果蚁与真菌之间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
B.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
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
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的形式传递给真菌 |
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
(1)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
(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5的量将 。
(3)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在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
(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 mol/min。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 。
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1)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的多样性来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进而科学家们发现基因是有 的DNA片段。
(2)以下是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实例。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图。
① 以上实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 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经研究发现“红脸人”体内只有ADH。则“红脸人”的基因型有 种,饮酒后会因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
③ 对某地区调查统计,发现人群中缺少ADH的概率是81%。有一对夫妻体内都含有ADH,但妻子的父亲体内缺少ADH,这对夫妻生下一个不能合成ADH孩子的概率是 。
番茄茎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植株的茸毛性状由基因B、b控制,根据茸毛密度,可将番茄植株分为浓毛型、多毛型和少毛型。用绿茎浓毛和紫茎少毛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番茄茸毛的浓毛、多毛和少毛互为 ,茸毛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2)亲本绿茎浓毛和紫茎少毛的基因型分别是 、 。F1紫茎多毛的基因型为 。
(3)F2有 种基因型。F2紫茎浓毛型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人员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含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表(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环境温度(℃) |
实验结果 |
||
BAT含量(g/100g体重) |
下丘脑中TRH含量(pg/mg蛋白) |
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 |
||
① |
24 |
0.33 |
86.73 |
0.55 |
② |
4 |
0.27 |
63.94 |
0.76 |
(1)脂肪是长爪沙鼠细胞内良好的 物质,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 形式散失,有利于维持体温。
(2)长爪沙鼠的温度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 。当相应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后,通过 共同调节,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 ,肌肉和肝脏等产热 (增多∕减少∕不变)。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②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①组 。②组长爪沙鼠下丘脑中TRH含量比①组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
(4)与正常的长爪沙鼠相比较,破坏了下丘脑的长爪沙鼠,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还会因不能分泌 ,而导致尿量增加。
朱鹮是全世界最为珍稀濒危的鸟类之一。1981年在陕西洋县朱鹮被重新发现时仅有7只,随即开展了保护和拯救工作,并在洋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对朱鹮开展的这种保护属于 ,调查朱鹮种群数量的方法是 。
(2)经过不断研究和努力,我国对朱鹮的人工繁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朱鹮种群数量2200只。在此条件下,若朱鹮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繁殖n代以后,朱鹮的种群数量为 。
(3)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 信息;而另一种珍贵鸟类褐马鸡却以生死搏斗的方式争夺配偶,这将会导致褐马鸡种群的 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4)下图为保护区内沼泽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若有450kg浮游植物,最多能使朱鹮增重 kg,朱鹦同化的碳主要通过自身的 (生理过程)释放到无机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