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选修政治试卷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2014年12月24日,央行表示10万亿非银行同业存款免缴存款准备金
②2014年9月,北京某校中学生参观故宫博物院
③2014年12月,电视剧《满仓进城》热播
④2014年3月5日,我国召开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这说明
A.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
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 |
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
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
下面漫画《羲之不再练书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
B.文化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
C.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
D.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日渐融合 |
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在南京开幕。借助互联网技术,青奥圣火先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让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主要强调了
A.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 |
B.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 | B.多样性 | C.民族性 | D.地域性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中国梦”。实现这一梦想,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因为“中国精神”是
A.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B.推动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 D.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是古代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观点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包含《文化生活》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针对部分抗战剧情节离奇夸张的状况,国家广电总局对卫视播出的抗战剧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各卫视修改或停播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这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是
①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杜绝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②要尊重人民的文化权利,反对落后文化
③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服务人民为荣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由________决定的。
①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
②全面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
③全面融入世界文化的必然趋势
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厘米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厘米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这段话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
C.宣传教育,开拓创新 | 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
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对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是
A.继承传统文化 | B.加强道德建设 |
C.弘扬民族精神 | D.发展大众文化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④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哲学是遭人误解最久、最深的一门学问。可以说它不是科学,也可以说它是最抽象的科学。这句话中前后两个“科学”分别是指
A.具体科学 朴素的、零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B.具体科学 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之科学 |
D.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动灵魂 科学之科学 |
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属于世界观范畴
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古人曰“心之官则思”,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是
A.我思故我在 | B.理在气先 |
C.存在即被感知 | D.水是万物的本原 |
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A.相对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法 |
C.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主义 |
D.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 |
马克思墓志铭上有一句至理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下列表述中蕴含的哲理与此一致的是
A.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 B.打铁还需自身硬 |
C.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D.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得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 |
三亚海棠湾一搁浅的海豚,因市民救护不当,致其呛水而亡。市民的做法
①否认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②忽略了规律的客观性
③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④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最近,“土豪”“高大上”“点赞”等流行语爆红,其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思考。这说明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听众落泪。这佐证了
A.意识的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 B.意识能决定客观对象 |
C.意识直接现实性 |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这个故事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C.主观与客观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D.意识依赖于物质 |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面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D.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有多种正确的认识
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在-5,-9,-13……的数列中,若问第100项是多少,通常的做法是先求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5-4(n-1),再算出第100项为-401。这体现的道理是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③要立足局部搞好整体
④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联系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网友接下句道:“世上本没有堵的路,开的车多了,便有了堵的路。”两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
①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联系的性质、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②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③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历史学家维特克说,人生中有些挫折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必要条件,是自己进步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挫折与进步的关系是
A.相互对立 | B.相互分离 |
C.相互排斥 | D.相互贯通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看待手机功能的变化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
A.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
B.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
C.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
D.辩证否定是对新事物的肯定 |
40多年前,全国有2.5亿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近40年来,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改革创新,从而
A.彻底否定过去的历史 |
B.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C.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
D.使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发展状况 |
2014年12月24日晚,某高校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禁止学生外出过平安夜。有学生认为:圣诞节能带来很多快乐,应该过;也有学生认为:不能热衷于西方节日,淡漠自己的传统节日。这说明
A.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真理不只一个 |
B.真理因包含着谬误成分而实现双方转化 |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
2014年9月21日,第二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在南京隆重开幕。本届文化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弘扬真善美、唱响中国梦”为主题,以“推出精品、推出人才”为重点,以“文化惠民、促进繁荣”为目的。接地气、演生活、彰显时代特色;免费展览、惠民演出,润物细无声般传递着文化幸福,让老百姓看得起、走得近、看得懂,让艺术节变身全民文化盛宴,进一步推动了江苏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江苏举办文化艺术节的意义。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试论证江苏举办文化艺术节的必要性。
为了加快 “中国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14年10月,南京城墙管理部门欲对25公里长的现存城墙进行全面清理,引发了市民热议。大多数市民认为,绿植赋予了城墙新的生命,清理后就没有古都气息了,应该保留;而城墙管理部门担忧城墙的安危,认为该清除。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郝日明表示:哪些该清除,哪些可保留应视具体情况。全部清理或全部保留,都不科学。既要保护城墙,又要保护风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南京的“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文化价值。
(2)运用矛盾观,请你分析将城墙植物全部清除的做法有何错误。
2014年10月28日,APEC气候研讨会在江苏举行,来自7个国家的50多名气候专家,围绕“极端气候和水文灾害管理”进行专题研讨。专家认为,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江苏的冬天或将成为又一个“暖冬”,雾霾也会成为常态。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近年来,雾霾天气未能得到根本遏制,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政府生态保护责任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专家的分析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哪些唯物论的启示?
(2)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在全社会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少于3条),并指出其相应的《文化生活》的依据。
打造精彩江苏、建设文化强省,谱写“中国梦”的江苏文化发展精彩篇章正在进行……
江苏文化发展的探索
材料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火起来之后,带动了一股全民汉字风。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样,《江苏首届方言听写大赛》除了娱乐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节目组提到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里骨干”,爱汉字就是爱中华文化,这是提高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
江苏文化发展的亮点
材料二:《江苏首届方言听写大赛》在江苏卫视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这是江苏发挥“巧实力”的一次尝试。“巧实力”是借助智慧和技巧,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地展示和扩大自身力量(硬实力)及影响(软买力)的能力。“巧实力”注重的首先是整合。这不仅仅是一种叠加,更是“1+1>2”的效应。其次是协同,在不同的领域里协调运用自己的力量,而不仅仅把实力局限在一个领域中。三是灵活,在运用自己的实力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己,减轻发展中的阻力和障碍。
江苏文化发展的反思
材料三:回首30年,似乎是绕了一个圈。以前被认为价值不大、档次不高,掺杂着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文化,开始得到重视;一度被禁止的庙会现在成为各地重要的节庆活动与旅游和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热点话题;传统节日被列入法定假日……这30年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社会生活由原本的思想被禁锢朝着更为开放的方向发展。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述开设《江苏首届方言听写大赛》 节目的文化依据。
(2)请你运用联系的观点诠释材料二中“巧实力”的内涵。
(3)结合材料三,请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对文化发展的研究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