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汤(chí)(pì)佑炮(luò)小煤(xiè)路
B.执(niù)(shà)时骨(suí)大汗涔(cén)
C.勉(qiǎnɡ)(jiàn)或(xuán)耀万(shènɡ)之势
D.自(xǔ)(jǐ)予(bié)进残羹冷(zhì)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罪愆烦躁 春寒料俏如坐春风
B.感喟信笺舞榭歌台光风霁月
C.希冀岑寂得鱼忘荃锱铢必较
D.赡养消耗功不唐捐山青水秀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有一些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B.备受国内外关注的苹果与唯冠的商标权纠纷终于尘埃落定,美国苹果公司向唯冠支付了6000万美元以求和解。
C.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爱好音乐。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于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进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效果明显。
C.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D.“火焰”病毒集后门、木马和蠕虫病毒等诸多恶意程序的“有点”于一身,如果一旦电脑系统被其感染,病毒便开始全方位地收集敏感信息。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       !我愿将满腔的忧愤,      !我愿将凄切的悲歌,         !我愿以绵绵的情丝,         !我愿以热烈的一颗赤心,         !
①诉之于春风 ②都付之流水 ③浮之于太空 ④挂之于树梢 ⑤给与林间鸟鸣

A.②①⑤④③ B.②⑤③①④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⑤④③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达尔文的兰花
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乌)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授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进化。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
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了为难。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形状:它有又长又细的花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28.6厘米的细管,只有底部3.8厘米处才有花蜜。“什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的喙能够伸到25厘米长!”
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1903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斯加被找到了——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13—15厘米)的大型天蛾。它被命名为“预测”。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41年。
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兰花的花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也长着细长的喙,长度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但到目前为止,在当地人们还没有发现细长的花距的花。在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的兰花,它的花距还要长,长达40厘米。1991年,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里茨基(Gene Kritsky)学达尔文做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大型蛾类,其喙长达38厘米!
这个预测还未被证实。这种兰花在野外已经绝迹了,靠人工栽培存活了下来。它的传粉者是否也已灭绝?我们只能希望,它能靠吸取其他花的蜜而生存下去。也许用不着再等41年,又会有一种奇特的天蛾令人惊骇。
下列关于彗星兰进化成目前这种形状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使授粉者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能沾到更多花粉,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
B.为了使得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彗星兰的花距才进化成细长的奇怪形状。
C.彗星兰的花距越长,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后代彗星兰的花距也就越来越长。
D.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是它和天蛾的喙长期互相竞赛,自然选择的结果。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达尔文认为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他对于兰花的研究,很好地补充了《物种起源》材料的缺陷。
B.喙长的天蛾,容易吸到花蜜,营养更充足,容易留下更多后代,于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天蛾的喙变成现在这样长。
C.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证明了达尔文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
D.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的花距长达28.6厘米,让达尔文惊骇;现实中没有能够吸到它的花蜜的昆虫,又让他为难。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变化,因而彗星兰的花距和天蛾的喙将会不停地竞争,不断地增长下去。
B.如果马达加斯加那种喙长38厘米的未知大型娥类能够依靠吸取其它花的花蜜而生存下来,那么,41年之内,人类就能找到它。
C.马达加斯加那种花距长达40厘米的兰花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它是从花距长28.6厘米的“一尺半”的彗星兰进化来的。
D.生活在南非的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细长的喙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在那里应该有细长的花距的花。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闻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直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蒋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都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其时夺:改变
D.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是“刚直之臣”的一组是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闻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闻亡国之语耳”回答;齐王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太祖、明帝、齐王等数位人主手下任职,提出恳切建议,深受器重。

将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2)济对曰:“未有他善,但闻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请简要分析。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 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照课文,补写出下面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锦城虽云乐,        。(李白《蜀道难》)
(3)爱其子,       ;于其身也,……(韩愈《师说》)
(4)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5)长桥卧波,        ?(杜牧《阿房宫赋》)
(6)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
(7)     ,士贰其行。(《诗经·氓》)
(8)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 语
莫 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       ,为了       ,为了       ,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无限辛酸的往事
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了两个场面: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
B.小说以马开口向人倾诉这一荒诞手法写“我”和马重逢,写人与马的情感交流,蕴含着深刻哲理,给人以启示。
C.小说通过写马对主人“一往情深”而主人却因女人被摔而打马、骂马,谴责了那些背信弃义不顾友情的人。
D.小说巧设悬念,反复渲染“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E.马是装瞎的,可文章结尾说“不,我瞎了……”,这里写出了马因一件小事败坏了自己之后的沉痛懊悔。
小说多处描写了马的形象,同时也描写了鸡和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在文章空格处填入恰当词语
                        
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后半生“装瞎”。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依据文本加以探究。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3分,不超过18个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尚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模仿例句,以“人生的岁月”开头,仿写句子,要求格式一致。
例句: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
你永远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人生的岁月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见面后才知道,捡手机的是一位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高二下第一次阶段测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