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 / 试卷选题

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2014年9月,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公示了2014年度苏州市科学技术奖的初审结果,江苏宏宝集团有限公司的“化工设备专用耐腐蚀钛无缝管的研究与产业化”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钛无缝管”属于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是

A.樟脑丸放在衣橱中消失 B.木材做成课桌
C.食物腐败 D.石蜡熔化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标和消防安全相关的是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尝药品的味道 B.用剩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
C.量筒用作反应器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元素符号均表示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A.Fe、Cu、Si、Zn B.Ag、Cu、Al、S
C.Na、Al、Hg、P D.Fe、Cu、Ag、Zn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 B.氯化钾 C.金刚石 D.氧气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是溴酸钠(NaBrO3),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Br)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4 C.+3 D.-5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B.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以得到氧气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将一根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B.小木条蘸一些硫粉燃烧,生成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由浅绿色褪为无色的气体
C.将连有电流表的铜片和锌片一起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电流表指针偏转
D.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几滴稀硝酸,微热,产生黄色沉淀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物质所含元素质量比的数值正确的是
A.水(H2O)    m(H):m(O)=1:2      
B.乙炔(C2H2)  m(C):m(H)=2:1
C.氨气(NH3) m(N):m(H)=14:1   
D.三氧化硫(SO3)  m(S):m(O)=2:3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别滴加稀盐酸 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运用分类思想认识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酸、碳酸均属于酸,它们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氮气、氢气都属于非金属单质,它们都能在氧气中燃烧
C.氧化镁、氧化铝均属于金属氧化物,它们都易溶解于水
D.硝酸铵、氯化铵均属于铵盐,它们都能跟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表明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火焰很难熄灭
C.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吸热使烛焰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D.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金属丝阻碍了气体的对流,导致烛焰缺氧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关于环境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CO2、SO2、NOx(氮氧化物)过多的排放都会造成酸雨
B.大量倾倒入海洋的垃圾会污染水体,危害海洋生物
C.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的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
D.废弃塑料的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地下水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中,一种仪器与另一种仪器之间通常情况下不应该接触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胶头滴管与试管口
B.检验铵态氮肥进行研磨时,研钵与研杵
C.向试管中倒液体药品,试剂瓶口与试管口
D.过滤时,用烧杯承接滤液,漏斗下端尖嘴部位与烧杯内壁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营养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剩余部分可以转化为脂肪
C.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D.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转化为葡萄糖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离子组合能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Cu2、SO42、Cl B.K、Na、NO3、Cl
C.CO32、H、Na、Cl D.Ba2、Cl、Na、SO42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式叫“热水浴”。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图所示装置示意图中三脚架上应该垫上石棉网
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和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
C.这种加热方式的温度不超过100℃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可以用此方式加热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葡萄糖(C6H12O6)供给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
C6H12O6+6O26CO2+6H2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葡萄糖属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
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O2的含量减少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减小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钢同学学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他测定了下列四种溶液的pH,得到I组数据,然后向上述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测定其pH,得到II组数据,记录如下:

其数据中一定有错误的溶液是

A.醋酸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铁粉和四氧化三铁——加稀盐酸 B.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看颜色
C.棉纱线和羊毛绒——灼烧闻气味 D.二氧化碳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A.原予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不能再分
B.KNO3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化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CuO不能与水反应,则CaO也不能与水反应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O B.Fe2O3→FeCl2
C.Cu→Cu(NO3)2 D.Na2CO3→NaCl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下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
B.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只有z是饱和溶液
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
D.将m点表示的溶液中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再加入20g溶质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A.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D.物质形成的溶液或液体的pH: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酸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浓盐酸、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炭化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75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A.48g B.56g C.59g D.64g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表空格内,填写相关物质正确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类别。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镁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时发出   ,放出大量热。
(2)生石灰干燥食品:   ,该反应属于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用稀盐酸除铁锈: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研磨硫酸铵与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   ,该反应产生的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用   石蕊试纸检验。
(5)将光亮的铁丝插入装有硫酸铜溶液中:   ,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分)(1)从能源是否可以循环再生的角度看,可以将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譬如   就是不可再生能源。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有专家提出:如果能够利用太阳能使燃料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重新组合(如图),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能。

(2)试根据上图所示写出氨气作为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   g CH3OH(甲醇)中碳元素质量与16g甲烷中碳元素质量相等。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拍摄于某处天然温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实景图片中包含了与水有关的信息,请你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图片,然后列出你观察到的关于水的性质的一条信息。   
(2)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请做出一个推论。   
(3)请你比较/对比图中①②③三处水分子的特征和性质的异同,将结果填在表中。(如果相同,填写“相同”;如果不同,需按由大到小进行排序,填序号)

(4)请你从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构成等层面,描述水的微观构成(任选其中1个层面即可)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事实不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A.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

(2)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课外研究时做了如下实验: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Ba(OH)2饱和溶液至过量,并测定了其溶液的温度、电导率变化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请写出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稀硫酸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   (填微粒符号),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溶液导电性几乎为0,其原因是   
③经过实验探究他们对中和反应的现象进行了归类并提出猜想:
I酸碱溶液混合时无明显现象,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II酸碱溶液混合时产生白色沉淀,如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Ⅲ请你模仿I和II,再举出一种酸碱中和有明显现象的实例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主要原理是:I.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CO2,使氨气、水和CO2发生化合反应而生成NH4HCO3溶液;II.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充分搅拌,会析出溶解度较小的小苏打固体并得到化肥溶液;III.加热析出的固体制取纯碱。此法经过调整并应用于化工产业,某化工企业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请完成下列填空:
(1)“联合制碱原理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如图的流程中,先加Ca(OH)2溶液的目的是   ,再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3)“操作1”的名称是   ,“氨化溶液”后,溶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而有利于吸收“气体A”,气体A为   (填名称)。
(4)利用“270℃以上小苏打完全分解,纯碱受热不分解”的性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所购纯碱(假设所含杂质均为小苏打)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20.00g干燥的固体样品放入坩埚,300℃恒温加热至质量不变,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残留固体质量为19.38g。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来源:2015届江苏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