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下列划线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打烊(yàng)给予(jǐ)芝麻糊(hù)混水摸鱼(hún)
B.卡壳(qiǎ)处暑(chù)入场券(quàn)虚与委蛇(wēi)
C.坊间(fāng)眩晕(yùn)扎小辫(zā)萎靡不振(mí)
D.棕榈(lǘ)名媛(yuàn)一场雨(chǎng)一哄而散(hòng)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呕气踯躅惩前毖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阴霾修葺名僵利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蛰伏留滞渡过难关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D.绸缪栖隐销声匿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30余年的历程,春晚已从创办之初单纯的群众性大型联欢活动,演变成了被赋予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重内涵的综艺平台。
B.这个以思考探索为事业的谦谦君子却因罹患脑瘤不得不放下了工作,今年元旦刚过,他从手术室出来后,就没能和学生们再有更多的交流。
C.人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在十面“霾”伏的恶劣环境中生活,即使敛声屏气,加强防护,也难免不吸入有害物质,使身体受到伤害。
D.在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其他反腐倡廉的决策时,不少单位因噎废食,将职工的正常福利也一起取消了,这显然是对中央文件精神的误读。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后人常用它来赞美忠贞的爱情,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你可曾想到,这诗句之中,也包含着十分有趣的力学现象。蚕丝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蚕“吐”出来的吗?
蚕卵孵化成蚁蚕后,经过30天左右成为熟蚕。这时蚕腹内充满了黏液体——丝液,也就是蚕丝的原料。让我们观察蚕作茧的过程:蚕先把嘴里的丝液粘到某个相对稳固的物体上,通过嘴上的“调节口”调节丝液的流量,头按照∞字形左右摇摆,把丝液拉成丝线,并靠丝线表面上的丝胶将其粘到茧的内侧,慢慢地做成了茧。
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让粘着丝液的这个物体也随着蚕的脑袋一起摆动,结果蚕就“吐”不出丝线来了。或者将拉出的丝线剪断,蚕也难以继续拉丝,它的头会在空中摇晃,想再找一个拴线的地方。这说明,蚕丝不是“吐”出来的,而是“拉”出来的。通过力的作用把丝液拉成丝线,这种现象叫“牵引凝固”。
研究者还发现,如果将作茧的蚕捏住头尾,猛地一下左右拉开,会拉出一条直径约1毫米、长约30厘米透明结实的丝线。蚕的丝液是黏性液体,主要成分是丝蛋白,丝蛋白的链状分子是线团状态。这些线团状分子呈圆球状,没有拉力或拉力不够时,圆球分子之间常常只滑动,没有其他变化。一定的牵引拉力,会使各个分子还来不及流动就被抻开了。被拉开的丝蛋白链状分子有了新的排列,产生了变异,相互靠近的分子之间产生了很强的结合力,就形成了很结实的蚕丝。
蚕腹的丝液如果借助蚕嘴拉出,丝线纤细而漂亮,直径可细到0.002毫米,长度可达1200米左右。在现代化学纤维工业中,人们模仿蚕,用“拉伸”的办法来制造尼龙和涤纶等合成纤维,但现在还不能只靠拉牵就能制出漂亮而结实的丝线。
除了桑蚕,柞蚕和天蚕等也都是拉丝的。蜘蛛结网也是这样,它肚子里有“蛛丝液”,从腹部末端拉出丝来,织成网。蜘蛛网很有弹性,布满黏液珠,用来粘住飞虫供蜘蛛饱餐。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句“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正是对这一情景的描述。科学家发现,蜘蛛丝和钢丝一样坚硬,却比钢丝富有弹性;还特别耐寒,在-50℃到-60℃的低温下才会变脆发生断裂,而一般聚合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就会变脆。这些特性使蛛丝在军事上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据《世界知识》报道,美军正责成有关部门饲养能产坚韧的金黄色蛛丝的巴拿马蜘蛛,以期提高某些军需用品的使用性能。
其实,生活中有不少液体也能拉丝,比如鸡蛋清被上挑时就能拉丝,而且还能看到拉出的丝断开的一瞬,像橡皮条那样稍有收缩。用筷子挑山药汁,以及婴儿流的口水,情况也都相似。
(取材于王振东《漫谈液体的拉丝现象》)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蚕丝是拉出来的”的一项是()

A.蚕把丝液粘到稳固的物体上,头按∞字形左右摇摆。
B.蚕通过嘴上的“调节口”对丝液的流量进行调节。
C.猛拉作茧的蚕体,会看到蚕腹中出现一条透明结实的丝线。
D.人们模仿蚕,用拉伸的办法制造尼龙和涤纶等合成纤维。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蚕把丝液都拉成丝线后,再用丝胶把丝线粘在茧的内侧,就做成了茧。
B.当鲜藕被掰开时,藕中的黏液被拉成了丝,这也属于“牵引凝固”现象。
C.拉力作用使丝蛋白链状分子产生变异,从而在分子之间产生了很强的结合力。
D.以蜘蛛丝为原料制作的防弹服,即使在严寒天气中使用也能保持良好性能。

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文中所引的唐宋诗句可以看出,古人早就明白了蚕与蜘蛛拉丝的道理。
B.“拉丝”现象需要的条件是:必须是液体,具有黏性,施加一定拉力。
C.在现代化学纤维工业中,制出的漂亮而结实的丝线不完全是运用拉牵的方法。
D.范成大的诗句“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描述的是蜘蛛网粘住飞虫的情景。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登州刺史领:代理
B.寻代州,移深州知:掌管或做知州
C.会暮,约诘朝合战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D.尝握矢三十,满以射引:拉开弓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勤养母老赐上尊酒茶米
B.高阳关都部署保裔敌所覆
C.契丹围数重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
D.上知之,复厚赐焉自申至寅力战,敌退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两个细节。(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引用原文)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划8处)
沙门玄奘俗姓陈,偃师县人也。幼聪慧,有操行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羯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为计乃锁房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床上独坐,莫知来由。奘乃礼拜勤求。
——《太平广记·异僧玄奘》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 鸪 天
(北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①取次:随意。
(1)作者在词的上阕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塑造了什么样的杜鹃形象?
(2)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
(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苟子《劝学》)   
(3),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寒衣处处催刀尺,。(杜甫《秋兴八首》)   
(5),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亲小人,远贤臣,。(诸葛亮《出师表》)
(8),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阿宠的春天
陈力娇
阿宠出生不到半年,就被送到煤井下,从此过上了暗淡无光的日子。
阿别很心疼阿宠,每天喂它草料时,都忘不了给它多兑些包谷。阿别说,阿宠呀,虽说你叫阿宠,可是没人真正宠你呀,你知道你到井下意味着啥吗?就是你到死都得呆在这八百米深处呀。
阿宠像能听懂阿别的话,它抬头看了看阿别,不吃了,把头别到了食槽的这一方,眼里含着泪。那根拴在它脖颈的绳子,被它拉得直直的,像个棍儿,支在它和食槽之间,再也弹不回来了。
阿别就明白,阿宠是上火了。
上火的阿宠,任阿别再喂它什么都不会去吃了。
阿别知道了阿宠的脾气,从此不和阿宠说这样败兴的话了,他换了一种语气,像哄孩子一样对阿宠说,阿宠呀,你多幸福呀,有我陪着你,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呀,我要能再活十年,到时我们一起走呵,走呵,就不再回来了。
阿宠听了这话,果真不再耍脾气了,把它毛茸茸的头贴在阿别怀里,不住地拱动,还伸出舌头,去舔阿别苍老的胸脯。阿宠是一匹雪青马,白色重,青色少,像柔软的青白绸缎,均匀地披在它的身上。由于这一身好辨认的皮毛,它的命运注定在井下一生劳作。
但是,阿宠却瞎了。
终日不见阳光,阿宠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阿别劝阿宠道,你别当回事呵,有眼没眼对你一样,你只负责拉车,我为你看路,我不会把你往坏道上领呀。阿宠唯有这一次没听阿别的,它躁动起来,嘶鸣起来。阿别的话音刚落,阿宠一个跳跃挣脱了缰绳,沿着它熟悉的巷道,一路狂奔。
阿宠毛了!阿宠不听话了!阿宠为自己的眼瞎痛苦了!矿工们放下手里的活儿,嘻嘻哈哈去追,他们追了一个巷道又一个巷道,阿宠却仿佛和他们赛跑一样,在晕黄的灯光下灵便地时隐时现。其实阿宠的眼睛早在两个月前就模模糊糊了。
后面的人继续追着,呼啦啦几十号矿工,都是身强体壮,有井下工作经验的,可是任谁也追不上阿宠,是五分钟后,阿宠自己停了下来。阿宠刚停下,矿工们就傻了眼了,在他们刚才干活儿的地方,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像海浪拍打礁石,直滚到他们脚下。
塌方了!
矿工们怔住了,愣愣地盯着战栗不已的阿宠,心哆嗦了。忽然有人大喊,阿宠呀,你如亲爹娘呵,家里还有老小呢,不然这会儿我们就成煤下鬼了!这话是阿别喊出的,阿别老泪纵横,他的话,让巷道里顿时叹息四起。
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保住了;但是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也濒临死亡。没有粮食了,没有水了,阿宠也没草料了,更没有苞谷了。可是细心的阿别发现,巷道里有空气,因为他们并没感到窒息,却不知风从哪里来。
阿别吩咐矿工们找风源,有了风源就可能找到出口。
五个人开始行动了,阿别没让所有人一起行动,他想让大家保存体力,他们在井下还不知要呆多少天呢。有人往外打手机,但是信号不好。阿别就让所有人都把手机关了,节省电源,只留一部精良的随时与外面联络。子夜时分,一个叫阿炯的矿工终于和救援队伍联系上了。外面说,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确定方位,让他们坚持住。这话就是说,活命还很渺茫。
大家在巷道里坐了下来,阿宠也趴下了,阿别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它。大家心里七上八下。找风源的人一出去就迷路了,到了晚上才摸回来。他们告诉阿别,这是一个老巷道,一时摸不清它通向哪里,如果当时阿宠把他们引向别处,一定会比这儿好找到出口。
阿别一听不高兴了,把头扭过去,不理说话的人,却把阿宠搂得更紧了。
夜晚来临,人们相继睡去,可是睡下不久,就都激灵醒来,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一晃,两天过去,救援没有进展,希望像撕破的纸屑,一点点飘落。许多人饿晕了,支撑不住了,已经有人把目光一次次集聚在阿宠身上。阿别明白大家怎样想的,但是那是他拼老命也不会让他们做的。
人们理解阿别的心思,没人率先行动,这让阿别很是慰藉。可是到了第五天,人们实在熬不下去了,眼冒金花,奄奄一息。阿别与阿宠商量,他说,阿宠呀,眼睁睁看着这么多人死去吗?阿宠没有回答,它也饿得虚脱了几次,没有力气回应主人的话了。
翌日清晨,饥饿如恶魔又一次降临。矿工们只剩下活命的欲望了。有一个人忍无可忍,手握尖刀爬到阿宠身旁,他面目狰狞,满眼贪光,可是他很快发现,不用他再费劲了,阿宠已为他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
在一个煤坑边,阿宠的一条腿搭在坑沿上,嘴巴上有粘粘的未干的血痕,显然是阿宠自己咬断了大动脉,血像个小喷泉,汩汩地流淌,热气正温温地袅袅地向上盘旋。
那边,阿别的泪,把耳朵都灌满了。
(选自《天池》2010年第7期)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阿宠看不见以后,阿别安慰它说要为它看路,而阿宠依然躁动和嘶鸣,说明阿宠已深深陷入失明的恐惧里,不能自拔,当然对阿别的安慰难以置信。
B.阿别告诉阿宠说它到死都要生活在这暗无天日的井下,阿宠就不吃食了,看得出来它是一匹有灵性的马,对未来很失望,希望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C.阿宠是煤矿里的“老员工”,它对巷道非常熟悉,而且对自己的预感非常坚定,当它挣脱了缰绳奔跑的时候,几十个身强体壮、经验丰富的矿工也抓不住它。
D.“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保住了;但是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也濒临死亡”,承上启下,既是对此前事件结果的交代,又为后面情节作了铺垫。

E.作者用口语化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匹雪青马的悲惨遭遇,真实地表现了动物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批判了人类践踏生命的行为。
小说中的阿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各有什么作用?
你认为小说中的阿宠有春天吗?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两句话,使它们构成排比句。
例句:杜甫不身临岳阳楼,就不会留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悲壮情怀。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两副对联各缺一半,请将备选短语加以整合,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书画院对联   上联:   下联:一笔可画古今情
(2)茶叶店对联   上联:幽借山巅云雾质           下联:
备选短语:
千秋 片纸 九州 松涛梦 荡俗尘 芝兰魂 水甜幽泉
香凭崖畔  竹园赠绿  歌唱东方红  风云胸中贮  能缩天下意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对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标题的断句,有人认为应断为“春江/花月夜”,“江”与“夜”因为“春”“花月”的映衬而美;台湾学者蒋勋则认为,应断为“春/江//花/月/夜”,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立的美。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②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提升版【四川版】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