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对下列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分析错误的的是
①“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②“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③“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④“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A.①④都强调了秦始皇滥用民力,给当时留下了巨大的灾难。
B.四首诗中只有②③认同秦修筑长城具有历史功绩
C.四首诗中④的评价比较全面
D.因为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角度的差异,四首诗对秦筑长城形成不同的评价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下图分析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

①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②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③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
④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帝曰:“可。”,材料反映了
①秦朝时的“焚书”之事。
②“焚书”时只有医药、占卜和种树的书不烧。
③材料反映了秦朝时注重思想的强化
④秦朝对我国古代文化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阎立本的《步辇图》请问画中的情景,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遍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位学生为了便于记忆,将唐太宗巩固统治的措施列表整理,请指出他哪项整理错了

 
措施
意义


A.经济
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使唐初经济恢复
B.政治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
使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C.文化
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D.民族关系上
采取“战而后和”“积极开放”策略
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发展              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           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康熙时期面临的严峻形势有

①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对中央造成威胁
②台湾被荷兰殖民侵略者占据
③东南沿海有倭寇骚扰边境
④沙俄势力正在东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攻”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国开国者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A.拿破仑 B.华盛顿 C.康熙帝 D.秦始皇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行者于天下,为仁矣。”何谓五者之,孔子回答道:“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欣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老百姓信任,实施仁政
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是曾说道,“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下列不能体现“和谐”思想的是

A.“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B.“礼之用,和为贵”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象征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曲阜市世界遗产监测办公室副主任刘海霞说:“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这说明
①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②儒家思想融化浸透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之中
③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④儒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总结,错误的是

A.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在事物的感觉
B.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
C.他提出的三段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D.提出了“中庸之道”与孔子的中庸思想相一致,都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这位先生(指华盛顿)作为军官以他的技能和经验,他的足以自食其力的财富,出类拔萃的才能和众口交誉的极好声望,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以上材料反映出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源于他
①有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              ②有较多的财富   
③有杰出的才能                      ④作战勇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华盛顿被誉为“18世纪离去的最后一位伟人”,人们在他的遗嘱中发现一条规定,要求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他当总统时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的原因是   

A.他是种植园主,内心不愿解放奴隶
B.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
C.他家中的奴隶他有权解放
D.新成立的联邦政府无力解决国内重大问题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拿破仑继承法国大革命初期的传统,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该做法产生的影响是

A.法国军队的人数大大增加
B.士兵的来源更加广泛
C.小农阶级成为拿破仑统治的社会支柱之一
D.形成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兵役制度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前提:所有皇帝都是反时代潮流的。 小前提:拿破仑是皇帝。结论:所以,拿破仑是反时代潮流的。对该三段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和结论正确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和结论错误
D.结论正确、大前提和小前提错误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诗人海涅在拿破仑打败某次反法同盟后写道:“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这是

A.第三次反法同盟 B.第四次反法同盟
C.第五次反法同盟 D.第七次反法同盟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实现民族主义 B.实现民权主义
C.实现民生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下列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发表《北上宣言》,谋求国家和平统一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提出三大政策
D.废除不平等条约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后无法建立孙中山说设想的“至完美”的国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广大中国民众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②中外反动势力要维护其统治,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资产阶级软弱、妥协,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
④当时中国处于半殖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目标的是

A.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主张 B.“食盐进军”
C.国大党停止非暴力运动 D.甘地调解教派纷争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说:“任何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基本社会条件是 

A.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日益高涨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C.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   D.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名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哲学家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去改变世界 
B.马克思呼吁更多的人起来共同去革命奋斗
C.反映了马克思立志献身于人类解放事业的远大抱负
D.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一部著作的序言中指出:“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又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下列对这一著作的重大价值论述正确的是,它

A.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B.阐明了唯物主义史观
C.揭示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 D.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上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五月,辛末,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唐太宗
请回答:
(1)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大臣进行了一番争论。请根据材料一,将争论中出现的几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3)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在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发展时期,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其精华部分仍然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借鉴传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2006年11月10日,金锋将自己的雕塑《孔子哭了》展示在博客上,创下了五万多次的阅读率和五百多条的评论量。评价不一,有些人认为金峰是在恶搞孔子。

《孔子哭了》
材料四 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然而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材料五 据中新网2007年12月20日电:美国《时代》周刊19日公布本年度风云人物榜,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入榜。《时代》评价说,胡锦涛借助儒家思想治国,强调大同,他的政治作风显示他追求“君子”理想。《时代》认为胡锦涛的谦恭、克制及平衡各方的能力,到目前为止令中国平稳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思想中的什么内容?除此之外,孔子思想还有哪些内容?
(2)材料二中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3)对于网友的热议,金锋也承认他的确是借用了孔子的大旗。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哪些人借用了孔子的大旗?当时他们是如何借用孔子的大旗的?
(4)通过材料四、五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那么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有哪些?我们该怎样对待儒学?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两种方法解答以下问题:
(1)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请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者为何能够赢得这样的盛誉?
(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2分)依据下列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二  1893年以后到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来源:2010—2011学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