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 D.宗法制与郡县制 |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高度发达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
D.中国人种优于其他国家的人种 |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这段话应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一部反映古代希腊的电影中有以下几个情节,你认为下列哪些情节在电影中发生符合历史真实情况:①一个阿拉伯男子为躲避国内的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 ②公民德里希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诉 ③为鼓励公民参政,公民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 ④公民沃尔默迪和妻子玛丽亚一起参加公民大会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一部影片中有一组镜头: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首都城内高地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随即,首都警钟长鸣,一场革命开始了。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当晚就占领了政府的各主要机关,临时政府狼狈逃往郊外某宫邸。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
C.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
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
①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 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③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 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这些日记涉及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可能包括
A.北伐战争 | B.淞沪会战 | C.西安事变 | D.辽沈战役 |
新时期我国确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①共同管理、团结一致 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在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她这段话最本质的含义是
A.英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下降 | B.国家实力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础 |
C.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英国 | D.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富民)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 B.千耦其耘式经营 | C.庄园式经营 | D.租佃式经营 |
2008年当西方庆祝“哥伦布日”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在美洲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上述举动理解正确的有
①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了灾难 ②哥伦布的行为加强了世界联系
③哥伦布的行为扩展了工业文明 ④殖民活动冲击了美洲的传统社会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动力问题 | B.资金问题 | C.市场问题 | D.劳动力问题 |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
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85年一家跨国公司决定考察我国辽宁省的某一城市,并在当地投资设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们考察的城市最应该的是
A.大连 | B.秦皇岛 | C.沈阳 | D.烟台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重大事项均需获得85%以上的投票权才能通过。2009年11月该组织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上决定增加“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新借款安排”中的出资份额,即从原来的800亿美元提升至1000亿美元,这样四国在该组织中的投票权超过了 15%,实际上拥有了对重大事项的集体否决权。这段材料表明
A.该组织的控制权已经发生了转移 |
B.该组织通过主要国家共同协商一致来决定重大事件 |
C.金砖四国已经结成经济同盟 |
D.该组织以认缴的资金多少决定投票权的份额 |
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 B.仁者爱人 |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 D.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百家争鸣 | B.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三教合归儒 |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毛泽东这句话
A.肯定新文化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倡导 |
B.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形式主义偏向 |
C.全面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
D.批评了新文化运动的不彻底性 |
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
C.细胞学说的提出 |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
1957年以来,“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的原因是
①“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②右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③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上的急躁冒进在文艺上的反映
④学术领域出现了反社会主义的倾向
A.①②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
材料三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两代是如何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材料三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国纷纷应对。
材料一 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3%,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大幅下降60%,其中,1929年美国的出口总值是52.41亿美元,进口总值43.99亿美元,1932年下降到16.11亿美元和13.23亿美元。
——摘编自《世界史资料汇辑》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美国1028名经济学家致书胡佛总统反对这一关税法案,24个重要贸易对手国向美国政府抗议,随后纷纷采取了关税报复措施……
——摘编自《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 30年代初期,斯大林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我们希望美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做我们的老师,我们做他们的学生。”1929至1945年间,苏联和德、法、英、意、日本等国之间约有200个技术援助协议在执行中。可以说,30年代苏联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随后,英国、德国、瑞典、丹麦、挪威也大都提供了这类信贷。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建成的;同时,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的后果?
(2)概括材料三苏联在大危机期间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台的背景。
(10分)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注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材料三 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产生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人文主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