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原创】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隔/干步/起/头倔脑不边际/歪打正
B.小/蝠石/抖粗/心神怡三拣四/拨离间
C.旎/丽市/污/毁家意逢迎/委求全
D.肯/跷/益/官野史 牛人海/古不化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滚滚东逝的长江犹如一条艺术的长廊,三峡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迭出的奇境,变换的四季,涌动的江流,耸峙的山峦,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B.老孙,谁叫你城市买房的,你住在乡下,把房子装修一下,山青水秀,鸡鸭鱼欢,完全是富人家的别墅嘛。
C.从自贸区的帐户设置和投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改革重点相关内容来看,自贸区同时具备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中心的某些特征。
D.一所卓越的大学,应该让自由思想坯芽得以萌发并茁壮成长,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成为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从而焕发永久的生命力。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公安机关再次提醒广大市民,外出时一定要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室行窃。
B.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为他们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风捉影,迅速而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流和本质。
C.《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扩大了禁烟范围、加强了处罚力度、明确了各方责任。这一历经4年时间、与公众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将对吸烟行为尤其是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下重手”。
D.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曾表示,逐渐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但对不同的劳动者,应该有不同的政策,不同岗位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B.“春季高考也玩穿越!”今年的春季高考作文以《回到……》为题,对此,走出考场的考生们互相交流心得:回到童年,回到过去,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C.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地刻画有声的音乐。如《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就是最好的写照。
D.2010年08月15日,一个庄重而肃穆的日子,国家为舟曲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举国哀悼,既见证了国家对逝者的祭奠,还诠释了国家对生者的告慰。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B.钓鱼岛事态激化到当前地步,直接原因是由日本的短视造成的。但这又与美国有意无意推波助澜不无关联。实际上,美日对钓鱼岛的私相授受,使日本的错觉不断强化。
C.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原定于10月1日晚上8时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烟花汇演将会取消。
D.除了相声、小品等观众耳熟能详的形式之外,2015羊年春晚还引入了哑剧、滑稽戏等新鲜的喜剧表演形式,给观众呈现了更多的艺术门类,增加了更多的笑料。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
“车奴”、“卡奴”……“奴”字头新词,几成文化现象;“裸婚”、“裸活”……“裸”字头新词,展现另一个向度。从“奴”到“裸”,两级之间的过山车,启示我们思考:如何走出“心为物役”,告别“消费异化”?
消费是现代社会满足人们生存所需的必要手段,也是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催化剂。然而,如果把一切都消费化,搞消费崇拜,唯消费是从,甚至用物质填满心灵,就必然生出一种“庸俗的消费主义”。
流风所布,消费就背离了“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本真价值,而是为了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成为触发购买欲的引擎,个别人甚至要卖肾购新“苹果”。超前、攀比、奢侈、炫耀的消费,让生活被消费裹挟,不仅无法在物质得失面前从容淡定,甚至会走上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对于个人而言,如何消费是一种自主选择,但如果庸俗的消费主义成为生活方式、群体选择甚至社会风尚,那就值得警惕。
庸俗的消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拜物主义。手袋并非用来装东西,而是用来装腔调;手表也不仅用来显示时间,更是用来显示身份。在一些人眼里,对物质的消费和占有,成为能力的唯一标志、成功的最高象征、社会地位的集中体现、精神生活的不二依托。庸俗消费主义的狂欢,让人们沉浸在享乐主义的盛宴。从物质到精神,无物不可消费,无处不可出售,买卖关系成为存在方式,等价交换成为社会哲学。
社会如若被这样庸俗的消费主义所席卷,在“消费优先”、“物质至上”的步步紧逼之下,理想、信仰、道德难免步步退却。蝇营狗苟成为“成功的正道”,不劳而获成为“幸福的捷径”,消费主义的流行病,极易导致荣辱观念颠倒、是非观念迷失,社会风尚也因此遭到侵蚀。
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我们或许可以走进更丰盈的人生。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优渥生活条件帮助麻风病患者融入社会,冲出等价交换的牢笼,收获的是充实、快乐与感动这些无法用数字计算的财富。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社会或许可以走进更深沉的文明。“理性经济人”不再是对人性唯一的预设,物质财富也不再是对成功唯一的判定,多元的标准、多样的观念、多维的思考,消费行为才能远离“异化”的危机。
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不是为了缅怀“理想主义的贫穷”,限制人们享受物质的快乐,重新回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窘迫时代。而是要警示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但不能沦入物欲的陷阱;经济社会发展,更不能陷进物质的泥淖。这是一个转型社会的心态涵养,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价值回归。
下列关于“消费异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前、攀比、奢侈、炫耀的消费,让生活被消费所主宰,使人无法在物质得失面前从容淡定,甚至走上一条被外物奴役的道路。
B.庸俗的消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拜物主义。手袋并非用来装东西,而是用来装腔调;手表也不仅用来显示时间,更是用来显示身份。
C.庸俗的消费者为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消费背离了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本真价值,消费很不理性。
D.当今中国人把对物质的消费和占有,视为能力的唯一标志、成功的最高象征、社会地位的集中体现、精神生活的不二寄托,这是消费的异化。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把一切都消费化,搞消费崇拜,唯消费是从,甚至用物质填满心灵,就必然生出一种“庸俗的消费主义”。
B.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我们或许可以走进更丰盈的人生,社会或许可以走进更深沉的文明,回归消费应有的价值。
C.只要不对人性作唯一预设,不把物质财富当做成功的唯一判定,就能远离“消费异化”的危机。
D.消费是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并非限制人们享受物质生活的快乐。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何消费是一种自主选择,但如果让消费主义成为生活方式、群体选择甚至社会风尚,就会使等价交换成为社会哲学。
B.社会如若被庸俗的消费主义所席卷,理想、信仰、道德难免步步退却,极易导致荣辱观念颠倒、是非观念迷失,社会风尚也因此遭到侵蚀。
C.“奴”字头新词,几成文化现象;“裸”字头新词,展现另一个向度。从“奴”到“裸”,启示我们思考:如何走出“心为物役”,告别“消费异化”。
D.经济社会发展,更不能陷进物质的泥淖,这是一个转型社会的心态涵养,也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价值回归。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重游鼓山记
陈模
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荦确 ,野径纡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
客岁,余买棹旋里,尘装卸,即雇笋舆,向东行,直其胜。时适春和,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付之梦想而已。
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夜半首途,阴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茸草,蹀躞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
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后,得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
[注] ①荦(luò)确:山石不平的样子。②旋里:雇船返乡。③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④颜:用颜体写的匾额。⑤靳(jìn):吝惜,不肯给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流咏觞:酒杯
B.尘装卸甫:刚刚
C.直其胜穷:穷尽,走到尽头
D.攀危岩,茸草披:拨开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向东行侣鱼虾友麋鹿
B.得石生再来一游嬴而不助五国也
C.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此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D.邀余出游,允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都属于作者重游鼓山所感的一项是(   )
①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    ②苍林荟蔚,香草缤纷
③欲得再与把臂,付之梦想而已      ④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
⑤群山如丸,千林若荠              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鼓山山石嶙峋,野路曲折,寺观高大,松树楸树疏落地生长着。每隔五里一个亭子,每隔十里一座阁楼,名士喝酒吟诗,常常在这里聚集。
B.作者雇船返乡重游鼓山,恰逢春和日丽,晴空万里,山景如画一般。寺里的和尚将梅树改种桃树,千红争艳,几乎要怀疑武陵桃源还在人间。
C.作者半夜出发,到达朱熹所提写的“天风海涛”处,有座亭子匾额上用颜体写着“观日”。可惜为时太晚,太阳已经在半天空徘徊了。
D.作者接到敦促奔赴芜湖的书信,于是匆匆远行。深感未能游遍鼓山,留下的遗憾太多,于是挥笔记下这次游玩,用来表达感触。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
(2)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阅读下这首清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重阳晚眺遇雨
[清]李昌垣
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归雁宿汀沙。雨迷村外行人渡,花满溪南处士家。
思往事,负年华,梦魂飘泊任天涯。西风吹换江州鬓,独醉东篱数暮鸦。
试分析,“十里平芜带晚霞,萧萧归雁宿汀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词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至人无己,___________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              ,靡有朝矣。  (《诗经·氓》)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前赤壁赋》)
(5)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6)子曰:“巧言乱德,          。(《论语》)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害著作权案进行宣判:四家公司立即停止《宫》的发行和传播,于正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五被告共计赔偿500万元。
请你发一条微博,表达自己对此事的感想。要求观点鲜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5字以内。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其石油消耗总量占全社会石油消耗总量的30%以上,并且汽车尾气已成为大中城市温室气体的首要来源。一辆中耗油轿车每年少开1 200公里,将节省120升石油,减少碳排放294公斤;一个人每年少搭乘飞机5000公里,将节省200升石油,可减少碳排放695公斤。文明出行,防止交通堵塞,也是为绿色出行作贡献。
相关部门倡导:短途出行,请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省钱省力;开车时避免汽车发动机空转,停留时间超过1分钟应熄火;长途旅行请尽量坐火车,减少乘飞机的次数;安全驾驶、文明礼让,保证交通顺畅。
(1)请你简要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2)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宣传标语。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河在远方
魏志远
大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一片树林,一条河,或者是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我们住在城市里,我们熟悉的声音是铁器的碰撞。
有孩子问我,叔叔,井?井是什么呢?
我给她讲井。给这个孩子。她九岁了,她的连衣裙是白色的,一层又一层的花边。这个女孩子像个公主。她见过狮子、狐狸,还有蛇,还有孔雀。在动物园里,她知道人和动物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动物关在铁笼里。可是她不知道井,井是什么呢?
我怎能说得清楚?
并是一个深洞,就像这个杯子。井里有水。是的,总是有水,我们放下一个木桶,晃荡一下,水就提上来了。
她不懂,我是说这个女孩子。她穿着白色连衣裙,她就像童话里迷路的小公主。她说,我还能够看到井吗?
几天之后,这个小女孩子敲响了我的门,她说她看到井了。她说,就像我们乘坐的电梯。
她看见的是煤井,有现代化设备的煤井,是在电视显。
想到这个,我的心里就隐隐作痛,为这些孩子,我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他们生活在城市里,他们看见小乌在笼里歌唱,看见草地像一张帕子。河在远方,森林和田野在远方,他们无法想象河水奔涌的样子。
大自然啊。
我是看见那些河流,那些树林和飞禽,那些星星点点的野花是怎样像一枚果子,一口又一口地被我们迫不及待啃掉的。我想我就是一个传说了,在我的儿子的全部思考里,我荒诞而又离奇。
爸,这里真的有过一条河?
是的,孩子。
河水很清亮?河里有鱼鹰和水獭捕鱼?沙滩上有成群的鹭鸶?大片大片的乌鸦在河岸上飞来飞去?
是的,孩子。
真是不可思议。儿子摇着头,儿子的嘴角浮出一丝笑容。那笑容是讥讽的,我看见了。
儿子说,爸,你是在做小说吧?
这是暑假,我的儿子在家里等候一张高中录取通知书。傍晚,我们穿过钢铁和水泥构筑的世界去寻找河的印迹。风向我们吹来,风夹着尘粒和腐烂的气味扑进我们的鼻孔。儿子说,爸,这里真的有过一条河?
我们看脚下的水洼,水绿得发黑。水洼像一个巨大的垃圾箱,浮着纸屑和果皮,以及猫狗的尸体。
儿子,我能说一些什么呢?河是有过的,还有鱼鹰和水獭,还有在你梦中闪现的鹭鸶和乌鸦。那条河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它流过我,流过你的爷爷,你爷爷的爷爷。那条给我们乳汁和生命的河流啊。
现在,我似乎看见它掩面抽泣,那条河。它哭着,放声痛哭。它一步步地离开我们,它泪眼婆娑,它频频回头张望,它离开我们就再也不能回来。
儿子14岁了。前些日子,在他考完最后一门功课之后他向我们宣布,他要烧掉所有的中学课本。他说,我可以玩两天了吗?
儿子想玩什么呢?有什么可以让他玩呢?我们住在城市里,我们已经听不见青蛙、听不见蟋蟀的呜叫。我们看电视或者电影,我们为别人快乐或者流泪,我们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公园是有的,游乐场也是有的,而儿子却不喜欢。他说那些地方像集市,那些地方除了看人的面孔又能看一些什么?
儿子说,我可以看我喜欢看的那些书了吗?
儿子喜欢看小说,他在日记中这么写着:我喜欢做梦,梦就是一种生活。我喜欢生活在梦里。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座孤岛,就我自己,没有任何人任何动物能够进入。
现在,我的儿子就在我的身边,他陷在沙发里,他的身体弓成一只大虾,他沉醉在一部书里,那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感谢作家,感谢他们给我几子带来那么贵重的假日礼物,他们给他大海和江河,给他森林和原野,他们给他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儿子,你满意了吗?
我看见另一个少年了,那个少年在沙滩赤条条地来回奔跑;那个少年的弹弓在树林一闪又一闪;那个少年目光像一条纤绳,在地平线上拉着一只只帆船。风吹来,风漫上河岸,风像少年起伏的头发。风吹来,风扬起一树树玉兰花瓣,像纷纷扬扬的雪片,覆盖少年的肩头。那个少年是我。
还是同一片天空,还是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而河流已经消失,少年也再不是那个少年了。今天的少年靠在窗外眺望远方,他生活在城市里,城市的声音是铁器的碰撞。他说他喜欢做梦,他说,梦就是一种生活。
儿子,我该怎样帮助你?
(选自《小作家选刊》)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中“小女孩”和“儿子”的性格特点。
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我想我就是一个传说了,在我的儿子的全部思考里,我荒诞而又离奇。
(2)它一步步地离开我们,它泪眼婆娑,它频频回头张望,它离开我们就再也不能回来。
小说最后说:“儿子,我该怎样帮助你?”请简要分析这一问句结尾的好处。
概括小说主题,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在这个时代,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去叫醒别人,而是时刻扪心自问为何要装睡。(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②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著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马丁•尼莫拉)
③如果正义灭亡,地球上的人类生活就失去其意义了。(康德)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来源:2015年备考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山东版】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