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632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重游鼓山记
陈模
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荦确 ,野径纡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
客岁,余买棹旋里,尘装卸,即雇笋舆,向东行,直其胜。时适春和,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付之梦想而已。
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夜半首途,阴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茸草,蹀躞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
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后,得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
[注] ①荦(luò)确:山石不平的样子。②旋里:雇船返乡。③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④颜:用颜体写的匾额。⑤靳(jìn):吝惜,不肯给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流咏觞:酒杯
B.尘装卸甫:刚刚
C.直其胜穷:穷尽,走到尽头
D.攀危岩,茸草披:拨开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向东行侣鱼虾友麋鹿
B.得石生再来一游嬴而不助五国也
C.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此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D.邀余出游,允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都属于作者重游鼓山所感的一项是(   )
①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    ②苍林荟蔚,香草缤纷
③欲得再与把臂,付之梦想而已      ④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
⑤群山如丸,千林若荠              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鼓山山石嶙峋,野路曲折,寺观高大,松树楸树疏落地生长着。每隔五里一个亭子,每隔十里一座阁楼,名士喝酒吟诗,常常在这里聚集。
B.作者雇船返乡重游鼓山,恰逢春和日丽,晴空万里,山景如画一般。寺里的和尚将梅树改种桃树,千红争艳,几乎要怀疑武陵桃源还在人间。
C.作者半夜出发,到达朱熹所提写的“天风海涛”处,有座亭子匾额上用颜体写着“观日”。可惜为时太晚,太阳已经在半天空徘徊了。
D.作者接到敦促奔赴芜湖的书信,于是匆匆远行。深感未能游遍鼓山,留下的遗憾太多,于是挥笔记下这次游玩,用来表达感触。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
(2)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重游鼓山记陈模去闽垣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