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迈进了中学已三个月了。在这片沃( )土上,我们眺望繁星漫天,凝眸( )夕阳余辉;líng( )听悦耳的朗朗书声,醉心bān( )斓的文学风景。在这片沃土上,我们与贾里交朋友,向田晓菲学习……让我们爱上语文,播撒希望。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
C.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
D.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老师猜测,眼前这个学生大概有十三四岁左右。 |
B.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
C.中学是培养健康情操的重要阶段。 |
D.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
下面是某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上联:商贸繁荣 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 □□□□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 B.人文鼎盛 | C.四季如春 | D.海西明珠 |
仔细品读例句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仿照续写两句构成排比句。
例①:人需要祝福,人需要快乐,人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 ; , 。
默写名句。
①乡书何处达, 。
②重岩叠嶂, 。
③松间沙路净无泥, 。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 。
⑤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⑥ ,可以为师矣。
⑦ ,自将磨洗认前朝。
⑧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表达了诗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语文学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男生贾里全传》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不超过50字)
答:
【“狼”专题】
请写出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各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做个“好孩子”的教育。这种“好孩子”往往被定位成像羔羊一样温驯,像兔子一样谨慎,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试简述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导读
1876年, ____(国家)文学史上诞生了一部充满童趣的小说,这就是 ___ 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说主人公汤姆正直、勇敢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一个最能表现这一性格特征的故事情节。
小明同学读了这部名著后,渐渐在课上不听讲,甚至搞恶作剧,还振振有词地说“汤姆在课堂上就是这样做的”。你看到这种情况,怎样规劝小明呢?(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2分
古诗赏析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诗中“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钱氏据两浙时 ( )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
(3)但逐层布板讫 ( ) (4)人皆伏其精练 (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请用文中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
文中哪个词写出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本文的最大特点是详略得当,记叙喻皓的语言和塔身稳固的原因较详,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略写,你能说说这样处理详略的好处吗? (2分)
(共13分)
盲人看
每逢放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
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扰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他愣愣地反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多少倍。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奋斗目标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 ”
我说:“是50元。”
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
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
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
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
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找出文中最能诠释文章题目“盲人看”的语句,并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我好悔”和“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的原因.
“我好悔”: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作者写盲人的孩子,突出了孩子的哪些特点?结合文中语句说明理由。这样的结果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文,联系生活,说说你对“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这句话的理解和切身体会。